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幼儿体育的发展现状和改进策略两个方面对幼儿体育教育进行分析研究,论述目前关于幼儿体育教育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而为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何灿 《林区教学》2008,(12):107-108
对幼儿教育中体育教学进行研究,分析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幼儿体育教育来实现幼儿教育的完整性,设计幼儿体育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办法,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家庭体育是幼儿接受体育教育的起点,它不仅为幼儿将来接受社区和学校体育打基础,还是伴随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对2006年以来有关幼儿家庭体育的研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了幼儿家庭体育研究在基本理论、现状调查、发展对策、影响因素及家园合作等方面的成果,并对其进行讨论并展望其未来。  相似文献   

4.
幼儿体育活动不但是学前教育研究的一个课题,同时也是体育教育研究的一个方向.在阐明幼儿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对幼儿体育活动兴趣的培养,幼儿体育活动量化,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卫生与安全分别进行了探讨,为完善我国幼儿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幼儿教育》2012,(16):54
2012年8月26~30日将在北京举办"第八届亚洲幼儿体育大会暨幼儿园体育师资培训班",本活动由亚洲幼儿体育协会主办,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大学妇女体育研究中心联合承办,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协办。本活动拟邀请亚洲和美国幼儿体育教育研究专家做大会主题报告,同时举办幼儿园教师体育教学技能培训班,并参观体育特色幼儿园,观摩幼儿体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体育专科学生进入幼教领域的可行性与培养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幼儿师资不足,幼儿入园入托难的社会问题展开调查,分析幼儿体育教育发展的良好前景,并对指导体育专科学生进入幼教行业成功就业进行了可行性探讨,旨在缓解体育专科学生就业难、就业去向单一及培养模式传统等一系列热点问题,进而为体育专科学生从事幼儿体育教育指出了一条新路径,以促进幼儿体育教育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星汝 《家教世界》2013,(2):275-276
幼儿素质教育是幼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游戏在幼儿健康教育中有极大的作用。如何正确的发展体育游戏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体育游戏的目标、内容与方法进行研究,体现体育游戏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间体育游戏对于幼儿阶段的幼儿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爱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阶段的教学中引入民间体育游戏有着不同的意义,基于此,教师要加强研究民间体育活动,找到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融入民间体育游戏的有效策略,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梁慧雯 《教师》2012,(12):58-59
一、幼儿体育的概念、意义及任务幼儿体育,即是在人发展处于幼儿期时,从营养给予,保健知识的渗入及运用体育的手段,进行启发、传授的早期教育。(刘媛:《关于当前幼儿体育教育的反思》,《幼儿教学研究》2007年第7期)在幼儿期,对幼儿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方式进行体育启蒙教育,对幼儿的一生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学前儿童教育理论指出:  相似文献   

10.
体育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的目标、过程、以及方法手段都存在着许多值得研究的广阔空间。《纲要》明确阐述了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如何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  相似文献   

11.
幼儿期是终身教育的起点也是基础教育的奠基,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当前幼儿生命教育的研究主要关注幼儿生命教育的内容、幼儿生命教育的方式以及幼儿生命教育的实施主体三个方面。幼儿生命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是幼儿生命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幼儿生命教育的形式与手段较为单一、师资力量略显单薄并且缺乏专业性。今后应积极探索幼儿生命教育的形式与手段,注重幼儿生命教育实施主体的多元化,建构幼儿生命教育课程结构,重视幼儿生命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以安徽省霍邱县部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儿童体育心理现状及帮扶机制进行研究。从体育态度、体育兴趣、体育动机和体育价值观等方面,分析了留守儿童的体育心理现状及存在不足;提出从加强政府保障、明确家庭责任、完善学校环境和提倡社会志愿者活动等方面,构建留守儿童的体育帮扶机制。以期为促进教育公平、有效开展留守儿童体育教育和切实提升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是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的学科立场,这一立场是以学科理论来解释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象和问题,以期构建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学科知识体系。它把农民工子女看作是问题儿童,是一种解释性的研究框架,是对农民工子女整体人格的分割,它为农民工子女教育提供的是背景知识,是解释而不是解决问题,本身存在着缺陷。因此需要转变立场,就是从学科立场转向实践立场,即在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中树立关注、关心和关爱的立场,建立农民工子女身心发展的关心关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体育课程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保障。由于教师课程理念落后、课程资源开发不足、课程组织不合理,当前我国幼儿园体育课程存在机械、片面、低质、低效等问题。建构园本体育课程,应以幼儿身体发展为基础,指向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园本体育课程不仅要合理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幼儿创设适宜的体育活动情境,而且要采取适宜的课程实施方式和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法,促进幼儿对体育活动的深度参与。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对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能水平、运动技能储备做基本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指出儿童青少年体育不强的确切含义是体能不良和运动技能不济。表明"课程体育"对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不足和不力。通过对家庭体育教育概念的阐释,指出家庭体育教育是儿童青少年终身体育基础之基础,更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劳动教育的理论根基.从儿童时期起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教育观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始终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学前劳动教育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促进幼儿智力和知识的提高,培养幼儿的审美...  相似文献   

17.
陈鹤琴关于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主要观点有:对我国发展特殊儿童教育事业的意义提出前瞻性见解;坚持借鉴与本土行动研究相结合的主张;提出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呼吁政府构建完整的特殊儿童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源自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当时的目的是要对抗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侵扰,随着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如今在许多国家得以实践,其主旨逐渐从最初的抵抗与防疫转向解放与赋权。我国对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关注的时间还不长,研究与实践基础都很薄弱。笔者通过对中小学教师的访谈,发现他们对于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非常模糊,存在许多出于直觉而产生的误解。本文试图阐释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问题如内涵、师资、立场等,以期引发大家对这一议题的探讨,促进媒介素养教育的普及与深化。  相似文献   

19.
Metaphors of hierarchy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discourse: the narrow path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This paper adopts a rhetorical perspective in order to examine language about children in the discourse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rough a study of metaphor. Previous research has tended to emphasize the notion of ‘beliefs’, which locates responsibility for problematic conceptions of children within the heads of individuals, particularly practising and preservice teachers. Using the notion of metaphor, this paper examines several texts in US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cluding conversations in an elementary classroom, a university mathematics methods classroom, mathematics textbooks, and standards documents. All of these texts draw on the metaphor of children’s learning as travel along a physical path, which supports talking and thinking about children in hierarchical ways. The dominance of this metaphor presents a new challenge for teacher educators concerned with equity: that of examining their own language and practices for hierarchical langu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