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治疗Ⅱ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手段依然是口服或注射降糖药物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虽然已有针对不同靶点开发的多种抗Ⅱ型糖尿病药物上市,但其中一些会产生不良的副作用。游离脂肪酸受体1(FFAR 1)(也称为GPR40)属于由人的FFAR 1基因编码的一类G蛋白偶联受体。胰岛素分泌的葡萄糖依赖性使该受体成为治疗T2DM的一个很好的靶点,与现有的治疗方法相比,该受体的副作用更少。鉴于近年来在开发具有抗糖尿病潜能的新型FFAR 1激动剂方面所做的巨大努力,本文介绍了迄今为止FFAR 1激动剂的研究进展,这些激动剂对T2DM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1 使用插图时应关注其他版本教材的插图 除了用好人教版必修模块教科书的插图外,教学中还应借鉴和利用其他版本教科书的插图.如血糖平衡的调节,教师若使用人教版(选修)2004版中的图1~7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能更好的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并理解血糖含量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以及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物学必修课课本第 90页及高中生物学选修本上第 9页都提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起着拮抗作用的两种激素。胰高血糖素是胰岛A细胞分泌的 ,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其主要作用与之相比较 ,正好相反。这两种激素的调节关系是 :胰岛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教师教学用书第 11页上有这样一段话“当人饥饿时 ,血糖含量降低 ,于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当血糖含量降到 50mg/dL时 ,胰高血糖素分泌大量增加 ,同时胰岛素的分泌大…  相似文献   

4.
肥胖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能量不平衡,其中神经-内分泌网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摄食中枢位于下丘脑,其内部有控制各种激素的腺体,瘦素(leptin)、脑肠肽(ghrelin)、胰岛素、胆囊收缩素(cck)、pYY[3-36]经血液循环与脑内受体结合,调节摄食行为和能量平衡。阐述了瘦素(leptin)、脑肠肽(ghrelin)、胰岛素对机体摄食的调节作用以及运动对瘦素(leptin)、脑肠肽(ghrelin)、胰岛素分泌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38例糖尿病黎明现象,随机分为两组:即晚餐前普通胰岛素中加长效胰岛素;另一组晚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有显著治疗效果(P<0.01),而且两组比较作用相似(P>0.05),显示:用前一种治疗方法控制糖尿病黎明现象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胰岛素相关的知识既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各类考试中的热点。1生物合成胰岛素由胰腺内分泌部的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控制人胰岛素合成的基因在第11对染色体短臂上。在胰岛B细胞中,胰岛素基因转录的mRNA从细胞核移向细胞浆中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转译成由  相似文献   

7.
陈腊琴 《生物学教学》2003,28(12):38-39
胰岛素 ,是由人和高等动物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之一。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具有调节糖类代谢 ,促进血糖合成糖元 ,加速血糖分解 ,抑制非糖物质转化和肝糖元分解的作用 ,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 ,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中生物学教学 ,以胰岛素作为背景知识引申出的练习题很具代表性 ,较好地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例 1:已知胰岛素由两条肽链组成 ,共含有 5 1个氨基酸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胰岛素的腺体是 (  )A .垂体  B .胰腺  C .甲状腺  D .胰岛(2 )与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 (  )A .核糖体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非体外冠脉搭桥术麻醉管理方法.方法:38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非体外冠脉搭桥术(OPCABG).术中采用持续泵注1∶1胰岛素控制血糖.记录术前、劈胸骨后、搭前降支后、关胸各时段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和血糖值.结果:38例患者术中虽然血压有所波动,但保持了较稳定的心率.手术开始后患者中心静脉压(CVP)普遍较低.劈胸骨等强烈刺激后患者血糖比术前明显升高(P<0.05),经过处理后逐渐降低.结论:OPCABG应注重围术期血糖监测,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应精确控制血糖,补充容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有利于维持稳定的血液动力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处理原则。方法:49例妇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术前进行糖尿病饮食控制;原用口服降糖药控制理想者继续口服直到手术前一日,控制不理想者术前3~5d停用长效药改为短效药或正规胰岛素(RI)控制;平时已用胰岛素治疗者术前1~2周入院,用RI控制血糖。手术时间超过2h者术中监测血糖及血气分析。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7d,监测血糖、尿糖,调整好输液与胰岛素用量。结果:47例切口甲级愈合,1例切口感染,1例因手术范围大、手术后10d切口裂开。结论:糖尿病患者术前应仔细检查并于手术前后积极治疗,对术后禁食、胃肠减压患者应防止低血钾症。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它们互相拮抗,共同调节,使人体的血糖浓度维持相对稳定.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又受多个因素的影响,现归纳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控制血糖的措施方法将189例DM患者随机分为2组,饮食干预组和对照组。结果:饮食干预组总有效率达94.2%,对照组总有效率达46.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DM患者只有长期坚持合理饮食干预,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低收入家庭中、老年人糖尿病的控制情况和泌尿系统患病状况,探讨防治对象.方法:张家口市城乡结合部某社区35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者23人,具糖尿病高发危险因素者55人;以京都Ⅱ型血糖仪为受试者每人测定空腹血糖或餐后2h血糖一次.尿八项干化学检查受试者49人,每人检测上午8∶00~11∶00之间随机尿一次.结果:新检出糖代谢异常者7例,占高发人群的12.7%.糖尿病人血糖控制良好者占30.4%,控制不良者占69.6%.尿液检测阳性结果集中于隐血、葡萄糖及蛋白质.结论: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传和防治指导,是社区医疗服务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讨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其受体VEGFR1和VEGFR2含量及其临床意义。研究方法:本文以31例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且没有明显大血管或微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30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同期检测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VEGF-A、VEGFR1和VEGFR2含量,并加以比较和统计学分析。重要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VEGF-A及其受体VEGFR1和VEGFR2的含量和健康志愿者基本一致,两者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显示血糖水平的合理控制能延缓血管并发症的产生。同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VEGFR2含量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而血清VEGF-A、VEGFR2含量和甘油三脂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这也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可能参与了血管生成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中学理科》2006,(6):43-48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本卷共21小题,每题6分,共126分.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N—14O—16Na—23Cl—35.5Ca—40Fe—56Br—80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面是人体内血糖的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Ⅱ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B.Ⅰ、Ⅱ激素间既有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C.Ⅲ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可促进肝糖元的分解D.结构A代表下丘脑,其分泌的醛固酮在维持血钾和血钠含量的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2.下列叙述正确…  相似文献   

15.
美延 《初中生必读》2009,(11):37-38
众所周知,胰岛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内分泌激素,因此,它又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胰岛素的发现,既使生理学家了解了人体能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的机制,又给糖尿病患者提供了解救方法。可见,胰岛素的发现.在生理学及医学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是降血糖的重要激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可通过新的途径降血糖,甲状腺激素也能降血糖。血糖升高主要由胰高血糖素主导,但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等多种激素也参与其中。此外,神经系统也参与血糖的调节。深入了解血糖调节机制有利于师生理解各系统间的相互协调关系,构建稳态与平衡观,同时体会生命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cl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从而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紊乱。其临床的特征为血糖增高、尿糖出现。患者常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无力等症状。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各种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 根据我科护理15例糖尿病患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苯那普利是第三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 CEI) ,经临床观察和研究 ,发现对防治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早期糖尿病肾病、扩张型心肌病及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心肌血流量等均有明显的疗效。1 防治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1]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 ,使血糖不能有效地从循环中清除。这时机体为了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 ,代偿性过多分泌胰岛素 ,从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而产生胰岛素抵抗。其中离子失衡是胰岛素抵抗导致高血压的关键。小动脉平滑肌内皮细胞发生离子失衡 ,可使血管壁的紧张性升高 ,对血管收缩物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加用二甲双胍治疗3周,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观察72小时,观察治疗前后血糖数值变化.结果:(1)加用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波动改善(均P0.05);(2)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明显减少低血糖的次数、幅度、持续时间(均P0.05);(3)联合二甲双胍后胰岛素用量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减少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减少胰岛素用量,减少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用二甲双胍或单独增加胰岛素剂量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应用胰岛素达40~50U,分2~4次皮下注射,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5%,所有患者均有使用胰岛素的适应症并且无使用二甲双胍的禁忌证。血清肌酐水平〈132.6μmol/L。入选患者随机进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和单纯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间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每日胰岛素用量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空腹血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单纯应用胰岛素治疗相比.胰岛素加用二甲双胍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每日胰岛素用量均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在需要使用较大剂量胰岛素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用二甲双胍有利于提高疗效;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的下降比单纯胰岛素治疗多1.1%,达血糖控制的每日胰岛素需要量比单纯胰岛素治疗时少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