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莲莲 《青年记者》2012,(33):90-91
人文素养的涵义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是电视新闻记者应该具备基本的人文精神,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处理媒体与观众、媒体与市场的关系。然而,  相似文献   

2.
王平 《当代传播》2007,(5):102-103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修养的集中体现,主持人节目的人文情结对主持人的人文素养尤其是人文道德素养又有着更高的要求.因而,主持人应努力以人文素质为切入点,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避免这样那样的失误,使主持的节目真正能给大家带来思想上的启迪,带来知识与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  相似文献   

3.
王佳 《大观周刊》2011,(28):8-9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  相似文献   

4.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医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是包含人文精神的科学,医学生的德育需要艺术与人文的滋养。图书馆在医学生艺术人文素养的培育上拥有空间、资源和服务三大优势,应在深刻剖析医学学科及医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系统、全方位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模式。本文以“空间是服务的载体,服务是空间的生命”为理念,提出再造图书馆艺术人文空间环境、丰富空间艺术人文内涵、打造基于空间的系列艺术人文活动三步走的医学生艺术人文素养培育模式,并以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例,详细介绍该馆开展的艺术人文培育实践。该模式充分发挥图书馆空间育人、资源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职能,把艺术和人文渗透其中,实现对医学生艺术人文素养的隐形培育与显性培育的有机融合,创造新时期图书馆协同育人的新价值。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在人们积极倡导人文精神、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的氛围下,节目主持人越来越关注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对融合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电视谈话类节目来说,主持人人文素养的提高迫在眉睫。本文围绕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人文素养这一话题,阐述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内涵以及主持人人文素养的内涵。论证了主持人在节目现场中,面对与嘉宾的交流以及面对与现场观众的交流时,其人文素养的具体体现。并叙述了提高谈话类节目主持人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即提高道德责任感、理性对待社会问题、了解嘉宾和受众的心理活动的特点、自觉学习并不断更新人文知识。以人为本是主持人人文素养最明显的情感表达,因此,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和生命关怀是人文素养的精神力量和最终体现,对此,文中用主持人在节目现场中人文素养的体现的具体内容,强调了人文关怀在主持人人文素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元素养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的本源,在数字信息技术的泛在应用下亟需回归对人本身素质、认知的培养,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实质内涵。通过数字人文的研究范式、理念与方法探讨数字与元认知的有机结合与相互促进。以元素养教育的环境、行为、元认知为支撑点,探讨数字人文在认知环境构建、认知行为驱动、元认知重塑上对元素养培养的内化过程,通过情景环境下的情感融入、思维创新到合作、批判、探究式的信息行为再到认知的重构进程中的终身学习皆体现了数字人文在元素养培养中的嵌入、驱动和构建作用。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数字人文与元素养培养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将数字人文引入元素养教育将开拓出素质教育的全新未来,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从技能培养到素质培养的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7.
央视青年歌手电视大赛的人文素质考核中反映出的问题引起观众和媒体的关注。国民人文素养的提高事关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基,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志和精神脊梁。而媒介素养与人文素养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为了提高国民的人文素养,必须加快国民媒介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吴莺 《新闻世界》2013,(9):89-90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人丈素养高低决定了节目质量的高下。本文论述了主持人人文素养的表现形式,并对如何提升和培养人丈素养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纪录片以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为出发点,反映"人"的生存环境、民俗风情、人文风貌等.人文关怀是纪录片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是"人"对自身素养、价值、观念、人文、理念的最好体现.纪录片始终将人文关怀和人本理念作为创作当中最为重要的基本理念,真实的反映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环境、责任、人文风貌等,从而更好的体现出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的关怀、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的关怀.如果缺少人文关怀这个理念,纪录片将失去灵魂和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尹岩 《出版参考》2018,(4):53-54
医学,始于人文,充满人文.人们往往认为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大量的存在产生于文学和艺术之中,而忽略了人文精神其实也渗透于自然科学和技术之中.当面对深奥、严肃的医学科研成果,如果仅把它看成是疾病的治疗“技术”,反而背离了医学的根本——人文.让医学回归人文,医学书的设计成为最好的切入点,让以人为对象的医书呈现既深刻理性又富情感魅力的人文气质,是又一次科学与艺术的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11.
以往,每当谈及新闻从业者的基本素质,往往总是政治素养、专业素养、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的素质,却很少有人涉及人文素养这方面的问题,其实,作为一名有灵魂的、合格的、负责任的新闻工作者,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我们就人文素养与新闻宣传工作的关系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维娅 《新闻前哨》2011,(10):57-59
电视主持人的形象,包括着装和言谈对传播效果有很大影响;一个人的服饰装扮和言谈举止.取决于他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对于提高主持人的主持素质意义重大;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将使主持人在播音、传达、沟通、表现等方面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3.
正校报副刊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个性鲜明独特,富有文学色彩且与学生校园生活极为贴近。提高校报副刊编辑的人文素养,解决校报副刊稿件编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拓展网络环境下校报副刊的发展途径,是校报副刊编辑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校报副刊编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人文素养才能创造有价值的人类文化。校报副刊编辑应该以更宽阔的文化视野审视现实情况,把握好时代精神,弘扬科学,追求真理并积极传播先进文化知识,具备以下四方面的人文素养。1、具备强烈的新闻敏感。虽然与新闻版面存在不同之处,但报纸副刊附着在新闻媒介却是无容置疑的事实,所以报纸副刊与文学杂志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它还具有新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人文社科学术编辑担负着传播学术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使命,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素养、过硬的专业素养、深厚的学术素养、丰富的信息素养、良好的文学素养这五项基本素养,才能完成这一重要使命。文章论述了新时代背景下人文社科学术编辑应具备的素养,并提出了培养和提升人文社科学术编辑素养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化知识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一个人文化知识素养的深浅,直接影响着他的气质和形象是优美还是庸俗。对新闻记者来说也是如此。一个记者文化知识素养的深浅,气质和形象的美丑,往往决定着他在新闻采访和社会活动中的成败。试想,一个记者在与采访对象交谈的时候,在学术讨论会上发言,以及在各种交际场合中同各界人士接触的时候,如果出言粗鲁,满口脏字,这会给人一种什么印象呢?谁愿意和一个庸俗不堪的人交往?当然,这样的记者是极个别的,但是在讲话中,甚至在播音里,读错了字,用错了词的现象还经常  相似文献   

16.
数字人文是图情档学科教育热门领域之一.2018年“大数据视域下数字人文研究”被评为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之一,2019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视野下的数字人文”被评为年度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之一,其影响可见一斑。数据素养是信息素养在大数据时代的延伸,可分解为数据意识、数据能力和数据伦理,是数字公民的“基本生活技能”。  相似文献   

17.
记者的气质,直接影响着采访对象的心理。记者气质的好与差同采访对象的心理效应成正比。人的气质可分为外表气质和内在气质,在一般情况下,外表气质是内在气质的显现。但有时这两者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作为记者,既要有使人愉悦的外表气质,又要有使人敬佩的内在气质。一、不可忽视的外表气质。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印象,人们最难改变的也是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主要是获得对方的举止、仪表、言谈等方面的印象。这种初次的印象在对人认识中发生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数字人文教育与数据素养教育的关系。通过网络调研和案例分析方法,从数据素养能力层次和数据素养教育活动过程二维框架分析了北京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弗吉尼亚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六所高校面向数字人文的数据素养教育实践活动。对我国面向数字人文的数据素养教育提出如下建议:重视数据素养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培养的同时拓展数据素养高级能力,开展学科化数据素养教育,加强数据素养课程体系建设,发挥图书馆在数据素养教育中的优势并积极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状况,说明图书馆在培养和提高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中的作用,提出图书馆如何为提升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文化育人是高校图书馆的价值追求和灵魂所在。高校图书馆通过文化环境的熏陶和文化活动的开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文化育人使命。我国高校图书馆对此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实践,体现了文化育人的价值,有些图书馆的案例值得同行借鉴或思考。特别是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实践,重点培育了学生人文素养、信息素养、文明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