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体废弃物长期堆存和粗放处置利用造成严重的水-土-气复合污染,加强固体废弃物的科学有效利用,不仅利于解决我国固废重大污染问题,还能缓解我国资源能源短缺困境。文章梳理了3种典型类别的城市固废综合处理经验模式,指出以集中化、资源化、绿色化为特征的固废循环经济处置利用模式是解决我国固废复杂问题的主要途径,因此急需系统地开展城市多源固废协同利用模式下的关键技术、装备,以及资源能源环境系统集成优化控制研究。以东莞海心沙国家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发展实践为例,阐述了通过突破垃圾焚烧、餐厨制沼、市政污泥热解、电子污泥熔炼、废矿物油蒸馏、全过程代谢模拟数字孪生等一系列城市多源固废资源能源协同清洁高效回收与智能管控关键技术,大幅提升了基地的资源能源综合回收效率,降低了区域环境综合影响水平,真正实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城市多源固废的资源能源耦合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最后,从固废精细化管理、循环发展模式创新、无废社会建设等方面展望了城市多源固废综合利用与减污降碳协同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
焦斌  章伟 《学会》2023,(11):56-60
<正>服务团简介中国化学会牵头成立的“科创中国”无废城市支撑产业科技服务团、双碳支撑产业科技服务团,分别由中国科学院江桂斌院士和韩布兴院士担任首席专家,服务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和生态环境部“无废城市”的“双试点城市”——广东省佛山市,针对城市大宗固废处置利用领域的技术难点和传统产业减污降碳绿色升级的发展痛点,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无废城市”建设是从城市整体层面深化我国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的有力抓手,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2019年,国务院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为落实该方案要求,生态环境部筛选了“11+5”个城市和地区开展首批试点工作。文章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试点建设取得的阶段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挑战。研究表明,近2年来,各试点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模式,但也面临着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缺乏、管理体制运行不畅、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经济激励和市场化机制不完善、技术创新不足等诸多挑战。在“十四五”及未来中长期深入系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重视资源节约与减废、降碳的协同效应,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要路径;另一方面,为了加快形成长效机制,需加强前端减量化、资源化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综合运用价格机制、财税政策、金融等经济手段建立市场化机制,并加强科技创新及应用转化,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面临低碳减排的新挑战。文章提出在垃圾分类模式下,依托静脉产业园建设,通过各固废单元的协同处理,实现物质和能量双循环,减碳效益显著。结果表明: 2020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和填埋处理共减少518万吨CO2;同年,若湿垃圾在静脉产业园协同处理,比单独处理减少1 500万吨CO2。垃圾焚烧发电厂作为静脉产业园核心项目,采用炉排大型化、高参数设计、热电联产等技术全年可减少90万—500万吨CO2。建议多源城市固废采用静脉产业园模式进行协同处置,实现减碳效益最大化。同时,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荐应用在东南亚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固废处理的碳减排贡献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在污水(泥)的治理中存在"重水轻泥"现象。约有80%的污泥未经稳定化处理,污泥中含有恶臭物质、病原体、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物从污水转移到陆地,导致污染物进一步扩散,破坏了城市环境,威胁人们的健康。在城市污泥治理中,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是主要的技术路径,本文拟就污泥处置技术进行初步探讨,以提供更好的污泥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城市低效工业用地研究日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基于"内涵界定—效率评价—成因分析—处置研究"这一分析路线,总结城市低效工业用地的科学内涵,梳理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尺度和评价方法,探寻城市低效工业用地的形成原因,系统分析城市低效工业用地处置的模式和障碍因素,并提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设想。研究表明:(1)城市低效工业用地内涵和基础理论研究需要深入,厘清城市低效工业用地的产生机理、处置动力机制和主体间利益博弈机制是研究的关键;(2)城市低效工业用地效率评价方法选择的科学性有待提高,指标体系的内容应注重对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关注;(3)城市低效工业用地处置模式较为单一,当前大多局限于政府主导的处置模式,如何发挥市场机制在低效工业用地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各种主体参与并实现利益共享是研究的重点;(4)城市低效工业用地处置顶层制度供给远落后于地方实践,应尽快总结改革经验,创新顶层制度设计,同时,探索城市低效工业用地处置与新兴产业用地支持政策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6,(16)
城市不仅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聚集场所也是其文明产生与发展的核心地。伴随"数字地球"的提出,数字城市也出现在各国城市建设的议程中。介绍了数字城市的内涵以及其核心技术——三维城市建模理论。对数字城市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8年以来,牡丹江市依托资源优势,按照"滨水、园林、简约、现代"的城市风格、"一江居中、两岸同兴"的建设格局和"生态宜居"的建设目标,全面加快滨水城市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章叙述了实践探索滨水城市建设过程中已取得的成绩、总结了经验,提出了今后滨水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最后指出为推进我市滨水城市建设应采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城市闲置土地给城市带来的问题进行归纳,对现行处置方式进行简要分析,根据主要问题找出直接改善的方法,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护城市景观形象的角度对城市闲置土地的景观化处置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为城市闲置土地的处置工作提供策略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智慧城市系统开发相关经验,总结使用的智能决策、动态GIS和联合处置三种监管模型,同时分析各模型实施的原因、意义及实现流程,进而阐述模型在系统中的实际应用,以期为智慧城市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如何妥善处理和处置日益增长的城市垃圾已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难题。本文针对当前哈尔滨市城市垃圾产生情况、处理处置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国民经济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愈发严重。污水处理厂收纳的废污越来越多,且污染物种类繁杂,导致了除污过程中的难度明显加大。城市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大量的污水污泥,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环节,对环境的影响举足轻重,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将从目前在污泥处理领域投资大、成本高等现实情况出发,对污泥减量及综合利用的几种处理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城市污泥是在进行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对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对于保护城市环境能够达到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方式以及资源化利用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以供相关的从业者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工业固体废弃物作为污染环境的普遍物质之一,需要得到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重视。工业企业需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相关理念,结合工业固废类型做到合理处置。本文先对绿色发展、工业固体废物作基本概述,并希望借助优化生产工艺、完善协调机制、合理利用资源等多样化形式合理处置工业固废,为提升环境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城市消防灭火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信息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技术层面分析入手,提出了解决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准确性和处置措施科学性这一长期困扰管理部门的瓶颈问题设计方案。城市公安消防管理部门目前应该解决的是城市消防灭火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信息系统,该系统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建立科学和系统的应急预案库;针对消防灭火突发事件的随机性,具备定制应急方案的快速生成、自动/联动下发、执行跟踪;具有预案的事后评价功能,完善预案建设的科学性和系统自学习功能。  相似文献   

16.
游旭初 《科技广场》2013,(6):161-164
建设"数字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新的城市生存与发展方式,也是南昌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分析南昌建设"数字城市"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瓶颈,提出了建设南昌"数字城市"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水文地质安全处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城市固体废弃物高量排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文章重点论述了严重的污染源参与自然界的大气水循环活动,直接污染浅层地下水,从而影响人类生存的水文地质环境。为了解决目前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方法给水文地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具体的以资源化为目的的城市废弃物的水文地质环境安全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紧凑城市"理论的核心内容,指出城市尽可能地适度紧凑发展是其核心理念,通过对城市土地合理利用、优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实现城市发展效率最优化,进一步推动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因此,提出要想实现城市的集约利用,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加强紧凑城市理论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从概念提出到落地实践,从风险评估到建设全程跟踪监管,关于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探讨从未停止。研究将城市建设视为一个信息市场,构建以"信息价值链+智慧城市"为主体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系统性探究了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生活实验区"和"创新区"的协调运行机理。该模式将城市中政府、企业及公众置于同一平台下,实现各方资源的高效利用,解决了智慧城市建设中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深度整合、信息化与城市化高度融合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20.
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深圳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明确提出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为了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许多城市相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和任务,掀起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热潮.深圳市政府"科学有为",在明确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核心要素的基础上,以"一个战略,四个高地,五个平台"为基本建设构架,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基于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发展的深圳模式".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领军城市,对深圳的创新发展战略及模式选择的研究对推动全国创新型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