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土地流转影响因素及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土地流转机制的不健全是影响土地流转关键因素,通过分析提出了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农牧民社会保障机制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土地流转制度的现状,认为目前的土地流转还存在诸如土地流转形式单一,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充分发挥土地流转制度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就要建立多种土地流转形式,规范土地流转制度,大力引进农业企业。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天津滨海新区土地流转工作,从充分认识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对农村经济、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作用、制定地方土地流转的实施办法和政策制度、搞好土地流转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大力培养农村土地市场、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土地流转机制等方面着手,提出了加快天津土地流转、促进天津市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并以滨海新区葛沽镇土地流转现状为例分析了完善补偿制度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付庄村土地流转做法为例,分析付庄村土地流转背景及具体情况,阐述付庄村土地流转的模式及特点,探寻付庄村土地流转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付庄村土地流转对加快城镇化建设起重要助推作用,最后提出付庄村土地流转启示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群  汪霏菲  陈杰 《资源科学》2016,38(3):377-386
自农村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户间逐渐发生分化,不同农户对土地依赖程度,价值认知及产权偏好的不同,使得农户土地处置行为也存在差异.为了探究不同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本文从农户分化的视角出发,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11年的混合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结果表明:①保持现有规模,不参与流转依然是各类农户主要的土地处置行为,兼业化并不必然导致土地流转;②家庭劳动力人数,非农就业程度,户主年龄,地块数,地势,是否城市郊区等因素对于各类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趋势基本相同;③对于兼业程度高的农户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不参与土地流转,而家庭承包地面积大且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则更倾向于转出土地,且转出面积也越大;④土地流转政策对纯农户和一兼农户转入土地,二兼农户和非农户转出土地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土地征用与流转制度理论模型、理论与政策依据,探讨了土地征用与流转制度的创新研究,并由对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实现土地征用与流转制度创新的政策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阶段性成效已有所显现;但在这个过程中,诸多问题也逐步暴露,例如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耕地减少及粮食安全问题值得大家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在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土地的流转及利用情况及其带来的粮食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这些建议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更好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邓尚华 《内江科技》2011,32(12):1+10-1,10
张家界市由于发展现代农业、实行规模化经营的需要,加速了农村土地流转的速度,但同时存在土地流转程序和行为欠规范、土地流转规模小等问题,需要采取加强农村土地流转配套措施建设、加快区域内农业经济的提质升级及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探讨土地流转的动力机制及其发展规律,对于正确认识土地流转问题,更好地指导当前的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了影响农地流转的动力机制并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农业规模经营以及农民增收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辛毅  宫伟文  赵雅斐 《资源科学》2020,42(5):894-906
近年来农地流转增速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同时中国农民群体离开村庄形成的城乡间流动人口规模达到历史新高,这种“离乡不离土”的不完全市民化进程对土地流转的发展形成阻碍。本文以探讨农民市民化的不同状态对农民土地转出行为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为研究目的,采用理论逻辑分析和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以“显性市民化”和“隐性市民化”的理论概念反映当前中国农民市民化进程的渐进性特征,认为显性市民化和隐性市民化状态的结构性差异对农民土地流转行为产生较为复杂的影响。研究结论主要有:①农民市民化进程对农民土地转出行为有正向影响;②土地流转进程是一个与农村常住居民老龄化相伴随的长期渐进过程;③提高城镇养老保障待遇、提高土地流转租金和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水平等有利于促进农民转出土地。本文研究对于探索农民市民化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姜松  王钊 《软科学》2012,26(9):75-79
运用"一圈两翼"截面数据,对重庆市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及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负向效应;不同土地流转形式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民增收的影响存在差异,转让、互换等土地流转形式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弹性最大,而除出租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效应外,其余土地流转形式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均为负;土地流转及其各种形式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民增收的影响在空间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当前土地整理工作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同时对如何做好当前的土地整理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土地流转制度进一步推进,必然对农村经济组织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文章通过对在土地流转制度下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组织形式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其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谈法、逻辑分析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当前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产权关系不明、组织管理缺乏规范、市场发展跟不上、社会保障滞后等问题进行分析。为此,加强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研究,提出以下制度安排:制定符合现实需要法律、加强土地流转管理、积极地培育流转市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以此,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济 《科技风》2012,(12):27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概念和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培育中介组织、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强引导规范等方面提出如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土地流转对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荣  朱西慧  刘婷  易小兰 《资源科学》2018,40(4):707-718
土地租赁市场的迅速发展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河南省延津县331个胡萝卜种植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倾向值匹配估计法等计量模型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被调查地区胡萝卜种植户技术效率异质性特征明显,技术效率介于0.41~0.98之间,平均为0.85,仍存在较大上升空间;土地转入行为的微观决策受到户主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种植经验、家庭务农人数、距农资市场距离和是否存在非正规信贷约束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土地转入能够使农户技术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流转户的实际技术效率比不参与流转的反事实技术效率平均高出12.8~14.4个百分点,非流转户若参与土地流转,其技术效率平均也将提升约12.5~13.2个百分点;敏感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土地流转对农户技术效率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探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论文在深入分析了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流转现状及流转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遵循农村土地流转原则,进行土地流转宣传引导,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加强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深化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土地流转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8.
耕地质量与土地流转行为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丽  白云丽  辛良杰 《资源科学》2019,41(6):1102-1110
土地流转程度低制约着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本文利用2017年对黑龙江、吉林两省12个行政村调研收集的312份农户问卷与1527个地块信息,采用OLS和Probit模型探讨了地块尺度上耕地质量与土地流转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耕地质量与地块转入及转出均有显著的相关作用。面积大、坡度平缓、灌溉条件好的地块转入的概率更高,而面积小和通勤距离远的地块转出概率较低。②非农收入越高,农户转出土地的概率越大。③户主年龄越大,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概率越高;户主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户转入土地的概率较大;家庭农业固定资产数量越大,农户越不愿意转出土地;家庭承包的耕地面积越大,农户转入土地的概率越小。因此,建议吸引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转入土地,推动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与质量改善;同时,提高土地流转程度较高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正是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制度缺陷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要求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才能保障农民的增收,土地流转也是市场经济下土地管理的客观要求。国内目前在促进农地流转的实践中采取了多种形式,比如转包、互换、转让、租赁、反租倒包、联合经营、土地股份合作和拍卖等数种类型。土地流转的方式特点各异,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都发生作用,不可以在实践之中强求一致。土地流转只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争取农民群众的的欢迎,在这种情况下都只得加以积极地推广和引导,使方式在在实施过程中一点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在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内部的用户、传播途径、成果供给产生了重大变化。从系统论视角分析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对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包括供给机制、竞争机制、需求机制、利益机制、风险机制等5种适合土地流转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