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形而上学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统治地位,20世纪以来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当下纷繁复杂的“后学”思潮中,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存在论不仅打破了二元关系中对象化的认知方式,而且从它存在的根基上对其进行了颠覆,这种理论思维对重新审视美学学科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面对现代转型,实践美学积极融合存在论,用新思维看待审美现象;生命美学、现象学美学、超越美学和存在论美学等“后实践美学”直接从存在、现象、生命本身出发,力图超越认识论,在本体论上走向以存在为根本的美学。不过,离开了主客两分的叙述方式,用新思维来建构庞大的美学体系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存在论技术论树立了一面反传统的旗帜,但其逻辑理路中有内在的困难。把技术的本质解读为脱离技术的解蔽是一种预先设定,把现代技术的本质解读为解蔽方式内在转换而形成的促逼式解蔽是一种抽象推演,把现代技术的本质归结为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是一种错误归结。由于这些困难,它通过天命沉思来克服技术困境最终归于无效。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认为西方形而上学从根本上遗忘了存在和存在的意义问题,忽视了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别.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作为存在遗忘的历史,为技术统治铺平了道路.技术时代里,技术被理解为揭示存在者的一种方式.现代技术的"座架"本质成为理解一切存在着的东西的基本框架,更使一切存在者都成为"持存物".  相似文献   

4.
马尔库塞和科西克的"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是会通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两种典型理论形态。虽然其各自的理论表述不同,却都是通过对教条的马克思主义和海德格尔空洞存在的双向反思,在海德格尔生存论的地基上融合马克思的对象性活动、异化劳动等理论,追寻一种能够超越二元分立的具体哲学,建构感性存在论,这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然而,由于两种"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仍以海德格尔生存论为主导原则,因此无法克服以意识内在性为基本建制的现代形而上学。应在对两种"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反思中,转向马克思感性、对象性原理的原则高度,以开启出切中社会现实的、更广阔的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空间。  相似文献   

5.
时间,在海德格尔哲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领会以主体自我决断精神为核心的存在的“地平线”。存在论时间观的建立是植根于对传统物理学时间的批判之上的。正如物理学时间从事物的运动来领会时间一样,海德格尔从此在的存在来领会时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时间观,为人文精神的建设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从海德格尔生存一存在论的视界看,由于一个物质性对象和一个关于它的陈述是根本不同的两个东西,从而二者无任何相互“符合”的可能。那种认为真理是理智与事物相“符合”的传统观点,实际上源自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信仰。由于“符合”论真理观不能以一种存在论的方式去思考“世界性”,从而世界也就不可能被正确领会为此在存在的一种结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时间,在海德格尔哲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领会以主体自我决断精神为核心的存在的“地平线”,存在 时间观的建立是植根于对传统理学时间的批判之一的,正如物理学时间从事物的运动来领会时间一样,海德格尔从此在的存在来领会时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时间观,为人文精神的建设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现象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胡塞尔现象学的奠基工作之上,海德格尔重新向存在发问,使现象学发生了解释学转向,由此终结了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开启了普遍的现象学存在论,在哲学史上实现了思想的“移居”.这意味着现象学的主题、方法和思想路向在海德格尔与胡塞尔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殊与差异.澄清现象学的解释学转向是理解海德格尔哲学及其对胡塞尔现象学批判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是西方传统哲学的反叛者和变革者,他以对“存在”意义的追问为其哲学出发点,重新考察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得出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结论,动摇、颠覆乃至瓦解了西方哲学传统。海德格尔采用的迥异于西方传统的本源化思维方式,和东方传统思维方式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海德格尔和古代中国贤哲老子、庄子,时间纵逾数千年,空间横跨几万里,但他们对世界、人生等许多根本性问题的思考,达到了惊人的一致.分析、考察海德格尔和老、庄哲学思想的异同,对于我们理解一些世界性文化共生现象,也许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7,(9):42-51
海德格尔此在分析中生命体缺失的问题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学术界对海德格尔身体问题有诸多误解,主要体现在混淆了身体与躯体的含义。由于这种混淆,此在与动物无异。而若将身体与躯体区分开,此在与动物之间则又呈现出深不可测的亲属关系。同时,《存在与时间》中的身体问题缺失了身体的动词含义,这种缺失导致了此在与世界关系的断裂。海德格尔通过探究了生命体与死尸之间的存在论关系,从而理解了生命体在世界中共在的遭遇方式。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认为,他的道路和道家的道之所以一脉相承,不是说二者都指称着由此达彼的桥梁,也不是指称通达天地、贯通阴阳最终存在意义的道路。海德格尔认为他的道路和道家的道含藏着思悟道说的一切神秘。道路和道家之道作为本源之道是使天地万物成其自身的渊源。  相似文献   

12.
哲学运思总要关涉到语言,无论是对现象或现象背后的存在有所思或有所道说。因此,海德格尔断言语言是最切近人的本质的存在,本考察了海德格尔后期作有关语言的思想,认为他与其他语言哲学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不仅不回避形而上学的问题,而且还从语义,语用的立场对存在作了深入的研究,他对哲学语用学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的探讨,即使在今天也给人们以巨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不满意这样的伦理学:为了在充斥着技术和计算性思维的环境中生活,并且让自己的行为和计划与技术现实相适应,需要强制的规定和规则。这样的伦理学变成了异于人本质的现成东西,而他的伦理学把人提高到存在者的中心,把人的心和情敞开到物的运化中去。庄子的仁义概念没有任何人为造作的痕迹,是发自本心本性的在世界之中的存在。可以用海氏原伦理学解释庄子的仁义概念。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对于海德格尔和现象学的关系问题历来存在着分歧。本文认为,海德格尔始终是现象学方法的完整诠释者和忠实运用者,这可以从他的生存本体论、真理观和语言观中得到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对艺术的思考出自他对存在和真理问题的关注,这种非同一般的分析视角和充分沉思使得他的艺术理论不仅深刻独到,而且还从存在论意义上与拯救技术明危机发生了深刻关联。海德格尔认为,技术本身乃至道德伦理皆不能使我们摆脱技术明种种危机,但艺术作品的本质特征“让大地成为大地”,在把事物带入敞开状态的同时,又使其保持纯然物特性,回复到自身,因而与技术从本体论意义上重新构造事物,把事物变成“持存物”绝然不同,艺术对事物具有保护的作用,可以制约技术对自然的过度开采和利用,在拯救大地和人类未来方面担当起一定重任。  相似文献   

16.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利用现象学和解释学的方法,消解了流俗的空间观念,首次提出了生存论、存在论的空间观念。在他看来,“在世界之中存在”这一源始的生存论结构是此在之空间性的可能条件,对此在之空间性具有源始的建构作用,此在通过去远和定向的生存活动而获得了自己的空间位置。此在的空间性源出于此在的时间性,时间性被看作是本真操心的意义并为空间性奠基。海德格尔通过时间性来解说空间性在其思想架构中有其逻辑必然性,但是也面临着严重的理论困境。在《存在与时间》之后,海德格尔逐渐从侧重于对此在日常生存论层面的空间性研究过渡到了对空间存在本身的研究,这种过渡使得空间与时间在作为领会存在意义的视域这一层面上“对等”了起来,海德格尔甚至直接将这种视域称之为“时间一空间”。在《艺术作品的起源》《物之追问》《筑·居·思》《艺术与空间》等后期作品中,海德格尔通过对位置和物这两个概念的析解,揭示了空间存在本身的意义,最终指出人与空间的关系就是从根本上得到思考的栖居。  相似文献   

17.
世界问题作为存在问题的展开和具体化,在海德格尔思路历程的不同阶段形成主题。具体表现为:前期以此在与此之在的反正关系表现出来;中期以技术世界与艺术世界的反正关系彰显出来;后期以天、地、人、神间的反正关系表现出来。这些思考展现出海德格尔思想的主题是实现世界世界化、物物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携夫人1962年春到希腊旅行,其间写了一个游记,并以此作为献给夫人70寿辰的礼物。在1989年海德格尔百年诞辰之际,路易莎·米凯尔森将其以单行本形式出版。海德格尔这篇游记的原题为“Aufenthalte”,词义是停留、逗留、旅经、寓居和居留,这一方面是指他在希腊一些地方停留参观,另一方面是以之讨论人类的命运,尤其是把人类的“居留”扩展成一个极其重要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白与海德格尔,一个是中国盛唐的著名诗人,另一个是德国现代最著名的哲学家,现象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两人远隔时空,很难想象会有什么交集的诗歌理论,然通过海德格尔的艺术真理理论,即以海德格尔的思来透视诗仙李白的诗,会发现李白诗的高度不完全来自其洒脱飘逸的风格,而从根本上说,是以亲在的体验体现了存在的真理,是把真理用诗的语言道出,从而达到了海德格尔所认同的诗意栖居的高度,达到了美与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对海德格尔关于西方哲学史上“是”、“在”、“有”的千年之辩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把握西方哲学史上“本体论”、“认识论”及其重大转折的认识;而对海德格尔“此在”的基本性质的揭示则对其存在主义哲学的理解和掌握尤其重要,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