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来说,深度报道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揭示事实背后真相的报道形式。而目前广播深度报道一般采取记者调查+采访录音+记者述评的形式。由于媒体传播特点和受众接受特点,深度报道一直是报刊的强项。报刊的深度报道优势体现在深层分析上,以比较长的篇  相似文献   

2.
记者的采访技巧很多,打个电话、传真个材料、发个电子邮件,就能很快地完成一篇稿件。但是这些都不容易抓到活的东西,只有进行深入采访,才能获得更多的鲜活材料,才能感受到人民群众的真实情感,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那么在具体采访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做好深度采访呢?深度采访有没有技巧和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呢?和其他新闻采访相比,深度报道对技巧性的要求有着更加具体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相似文献   

3.
与其他新闻报道一样,深度报道的基础是采访。深度报道的采访比一般报道的采访更为复杂、主动、深入,也更为全面。在深度报道的采访过程中,需要解决很  相似文献   

4.
深度报道是近年来许多报纸都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一张报纸的思想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深度报道的力量。要做好一张报纸的深度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社记者的业务素质和新闻修养。一篇深度报道的诞生过程大致有策划、采访、写作、编辑等4个环节,而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在《伊犁日报》从事深度报道的感受和摸索出的经验,试就深度报道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5.
与其他新闻报道一样,深度报道的基础是采访。但深度报道的采访比一般报道的采访更为复杂、更为主动、更为深入、也更为全面.深度报道的采访至少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6.
党报记者采写新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燕 《新闻窗》2011,(3):34-35
作为一名党报的新闻记者,如何能使自己采写的报道有深度,有角度,并能引起良好的社会作用?我认为这与在采访中,记者采用的采访技巧和采访后的写作紧密相关,一篇好的新闻离不开采访前的准备、采访时灵活的方法、采访后角度的选取、主题的提炼几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和比较法,以《南方周末》肉感写作的弹性报道理念为切入点,详细论述深度报道在新闻思维、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三方面具体的操作技法。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希望对报纸深度报道的发展提供建议,为平面媒体应对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体竞争寻求切实可行的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8.
我参加新闻工作36年,自始至终都在中国新闻社, 不知经历过多少次重大活动的采访,也不知写过多少报道文章,但最令人难忘的是去年年底参加澳门回归的采访。新闻工作的特性,记者应有的素质,记者的艰辛,记者的乐趣,在这次得到了最深刻、最充分的体验。16天的澳门采访,可谓见闻颇广,感慨良多,体会尤深。 翻开记录,我在澳门共发文字稿27篇,约23000余字;图片4幅。文字稿中有“回归访谈”14篇,“回归特写”6篇,“回归速递”6篇,花絮一则。其中合采8篇,属本人执笔的5篇,在正式采访的日子里,平均每天发稿两篇。…  相似文献   

9.
第四种“连续作业”式采访方法所谓“连续作业”式采访方法,是指手上正写一篇稿件的同时,着手采访另一篇报道。在手上写一篇稿件和正进行采访第二篇报道的同时,又为第三篇报道准备好新闻线索和题材。这样一环套一环的采访和写作,形成了“连续作业”,记者(通讯员)如能这样工作,自然是工作效率高。运用“连续作业”式采访方法,必须克服“单打一”。现在,不少记者和通讯员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一般是“单打一”。写完一篇稿件,才考虑另一篇报道的主题,然后寻找新闻线索和报道题材再进行新的采访。这种“单打一”的采访方法,不仅工作效率低,有时因为报道思想不明确,或者是手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份地方性的都市类报纸,《晶报》在“连宋大陆行”前后19天内,共刊出112个专版的特别报道;先后派出4名记者,分赴南京、上海、西安、长沙、湘潭、北京等地采访,自采稿件70余篇;刊出多篇独家报道,刊出评论10余个版,并刊发本报社评多篇;刊发的对台湾问题专家的专访等报道,被海内外数十家媒体转载和引用。地方性都市报在重大时政报道中虽然有很多先天的弱势,但仍然可以有所作为,做出严肃的、有影响和深度的“大报道”。正确的做法应是:一、确保导向正确,谨慎进行突破和创新;二、主动参与历史进程,见证和记录时代足音;三、努力增强贴近性,从同题资源中挖掘独家报道;四、增强评论力量,发出自己的声音;五、站稳“观察制高点”,做出深度、厚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刘元 《青年记者》2002,(6):9-10
我从当记者那天起,就认为新闻应该是记者亲历的,如果想写出一篇有深度的,既生动活泼又有血有肉的报道,就必须要亲临现场,要深入到事件中去,深入到采访细节中去。我在一些重大报道中,一直选择用这种“笨”方法采访。  相似文献   

12.
陈隽 《声屏世界》2008,(7):26-27
鉴于当前电视深度报道节目既关注新闻事件的结果,又强调对生动曲折的调查过程的展现,因此运用恰当的故事化手法,通过对;中突的构建、因果关系的设置、场景的展现来提高新闻报道的可看性和可感性,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在如今的深度报道节目中已屡见不鲜。并且由于现阶段的深度报道节目大多倾向于利用采访活动本身来架构故事的脊椎,因而采访对象作为采访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深度报道中叙述者的主体,在故事文本构建过程中的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是他们在不断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展现着故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深度"的锤炼涉及到选题、采访及编辑等一系列流程。选题的合理把握首先必须建立在对深度报道本质的正确理解之上,其次还必须要具备意识形态上的功能与意义;调查采访中应注意对深度空间的"发掘"与"挖掘",其中对深度空间挖掘的关键在于具有证据意识、问题意识与质疑精神;后期编辑中除了应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建构深层报道表述系统,还应注意华尔街日报体以及戏剧性元素在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人物报道比一般的新闻报道难度更大,难就难在事实的深度挖掘、人物形象的塑造、叙述的节奏、电视手段的运用等。它需要调动更多的新闻手段和采访技巧。以下笔者就一篇反映创业典型的人物报道《“雷竹王子”李果林》进行例话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单位,老总们经常要求记者采写出有份量的深度报道。那么,怎样才能采写出有份量的深度报道呢?根据本人的体会,答案是:只有“沉下去”,才能有“深度”,也才能“有份量”。只有直面群众,深入采访,才能写出真正有份量、有深度的报道来。那种蜻蜒点水式的采访。那种“泡会议、听报告、赶场子、拿材料”的采访,是难以写出深度报道的。  相似文献   

16.
深度报道是报纸的重型武器。有了良好的选题之后,深入的采访和精心的写作,便成为完成选题的关键环节。比起一般的消息通讯,深度报道的采访要费事得多,也要细致得多,简单、肤浅、表象是采访之大忌。主要应注意三个方面:疑问尽可能多。习惯于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精神的人搞不好深度报道。写作深度报道,必须勤于思考、勤于分析,辩证思维能力要强,平时脑子里会有意无意地装很多问题,积累许多采访的线索。而且善于发现和捕捉读者心目中的疑点,及时通过解释性报道为大众释疑。采访过程中带着疑问,顺藤摸瓜,容易把纠缠不清的枝枝蔓…  相似文献   

17.
小分队采访不同于平常的采访报道,要求有深度、驾驭全局、服务于采访主题;其关键在于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同一题材不同角度切入的新闻视角。据了解,有过这种小分队采访经历的记者不在少数。在相关的新闻教科书上,小分队采访报道是指:若干新闻工作者集中在一段时间内,有组织地做同一题目的调研或采访活动。也被称作采访团。这种较富中国特色的采访报道形式在许多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调研、焦点事件、典型报道中被广泛应用。假如你被选派参加小分队采访,你要做哪些物质、心理以及业务上的准备?要想出色完成任务,写出有影响的报道,对记者个人素质提出哪些要求?  相似文献   

18.
小分队采访不同于平常的采访报道,要求有深度、驾驭全局、服务于采访主题;其关键在于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同一题材不同角度切入的新闻视角。据了解,有过这种小分队采访经历的记者不在少数。在相关的新闻教科书上,小分队采访报道是指:若干新闻工作者集中在一段时间内,有组织地做同一题目的调研或采访活动。也被称作采访团。这种较富中国特色的采访报道形式在许多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调研、焦点事件、典型报道中被广泛应用。假如你被选派参加小分队采访,你要做哪些物质、心理以及业务上的准备?要想出色完成任务,写出有影响的报道,对记者个人素质提出哪些要求?  相似文献   

19.
小分队采访不同于平常的采访报道,要求有深度、驾驭全局、服务于采访主题;其关键在于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同一题材不同角度切入的新闻视角。据了解,有过这种小分队采访经历的记者不在少数。在相关的新闻教科书上,小分队采访报道是指:若干新闻工作者集中在一段时间内,有组织地做同一题目的调研或采访活动。也被称作采访团。这种较富中国特色的采访报道形式在许多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调研、焦点事件、典型报道中被广泛应用。假如你被选派参加小分队采访,你要做哪些物质、心理以及业务上的准备?要想出色完成任务,写出有影响的报道,对记者个人素质提出哪些要求?  相似文献   

20.
小分队采访不同于平常的采访报道,要求有深度、驾驭全局、服务于采访主题;其关键在于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同一题材不同角度切入的新闻视角。据了解,有过这种小分队采访经历的记者不在少数。在相关的新闻教科书上,小分队采访报道是指:若干新闻工作者集中在一段时间内,有组织地做同一题目的调研或采访活动。也被称作采访团。这种较富中国特色的采访报道形式在许多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调研、焦点事件、典型报道中被广泛应用。假如你被选派参加小分队采访,你要做哪些物质、心理以及业务上的准备?要想出色完成任务,写出有影响的报道,对记者个人素质提出哪些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