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度报道是报纸的重型武器。有了良好的选题之后,深入的采访和精心的写作,便成为完成选题的关键环节。比起一般的消息通讯,深度报道的采访要费事得多,也要细致得多,简单、肤浅、表象是采访之大忌。主要应注意三个方面:疑问尽可能多。习惯于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精神的人搞不好深度报道。写作深度报道,必须勤于思考、勤于分析,辩证思维能力要强,平时脑子里会有意无意地装很多问题,积累许多采访的线索。而且善于发现和捕捉读者心目中的疑点,及时通过解释性报道为大众释疑。采访过程中带着疑问,顺藤摸瓜,容易把纠缠不清的枝枝蔓…  相似文献   

2.
陈健民著《深度报道初探》,最近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设有深度报道的概述、素质、采访、写作4篇。概述篇论述深度报道的崛起、误区和界说;素质篇论述深度报道的主体意识、思维和知识结构;采访篇论述深度报道选题的确定和材料的深挖;  相似文献   

3.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深度报道因其报道内容的重要性及报道的深刻性而备受读者关注,产生的社会效果也较为明显。本人多年从事报纸新闻的采写,对如何采写深度报道有些点滴体会。搞好深度报道,要有踏实深入的采访作风,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在采访中,记者既要"身"入也要"心"入,要在具体的生活实际中进行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一、为规避法律禁区必须具有"策划意识" 有学者认为,使用秘密采访方式采制的新闻,必须针对严重影响公众利益的问题.运用这种方式应仅限于针对公务人员、公共事务、公共场所,三者缺一不可.在这个制约之下,如果节目选题仅仅是针对一些窗口单位公务员的言行态度进行调查,就比较容易操作.但是,公众的要求并非仅此而已,还希望你监督揭露更多的不法行为.浙江电视台综合频道<目击>栏目所涉及的选题多数是揭露违法违规行为的,一些线索虽然来自于"内线",但取证却十分艰难.记者不是公安人员,不具备特有的取证方式,在一些深度报道的采访中,只能多动脑子,精心策划.  相似文献   

5.
深度报道是近年来许多报纸都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一张报纸的思想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深度报道的力量。要做好一张报纸的深度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社记者的业务素质和新闻修养。一篇深度报道的诞生过程大致有策划、采访、写作、编辑等4个环节,而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在《伊犁日报》从事深度报道的感受和摸索出的经验,试就深度报道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6.
作为《福建日报》固定专栏之一,近两年来,"今日视点"编辑和前方记者、通讯员保持紧密联系,或天天盯网,寻找新闻线索,准确分析判断其内在新闻价值,展开深度策划,决定每一选题报道规模、角度、形式等,向一线记者下达采访要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深度报道栏目的推出,全国许多电视台都推出了类似的栏目,山东有线电视台的《今日视点》便是其中之一。近一年的编辑采访工作,使笔者深深感到,深度报道栏目以其容量大、分析透彻正受到越来越多电视观众的喜爱。这其中,批评性节目由于其特殊的报道内容和方式,尤其受到大家的关注。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谈谈对深度报道中批评胜节目的把握。一、选题的把握不论人们承认与否,新闻的舆论导向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上,新闻总是通过新闻工作者的选择和组织才传播出去的。…  相似文献   

8.
深度报道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迅速崛起,至今已成为新闻媒体提升传媒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加强舆论监督、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因为电视特征、采访半径、观众定位等多方面的原因,我认为电视台的深度报道,应从自身特色入手,以家庭和生活中与老百姓息息相关、普遍关心的事件为着重点,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基础上,以观众是否喜欢观看作为选题取舍的标尺,力求思想性与可读性兼备。应重质不重量,真正将深度报道做深,不使其变味变质。  相似文献   

9.
在各种新媒体的冲击下,深度报道已成为纸质媒介的杀手锏,怎样做好深度报道,并加强深度报道的影响力,成为纸媒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从选题、采访以及写作等方面对深度报道进行了简单的解析。  相似文献   

10.
一、为规避法律禁区必须具有“策划意识“   有学者认为,使用秘密采访方式采制的新闻,必须针对严重影响公众利益的问题.运用这种方式应仅限于针对公务人员、公共事务、公共场所,三者缺一不可.在这个制约之下,如果节目选题仅仅是针对一些窗口单位公务员的言行态度进行调查,就比较容易操作.但是,公众的要求并非仅此而已,还希望你监督揭露更多的不法行为.浙江电视台综合频道&lt;目击&gt;栏目所涉及的选题多数是揭露违法违规行为的,一些线索虽然来自于“内线“,但取证却十分艰难.记者不是公安人员,不具备特有的取证方式,在一些深度报道的采访中,只能多动脑子,精心策划.   ……  相似文献   

11.
国纲 《记者摇篮》2005,(3):51-51
在较长时间的深度报道实践中,笔者感到,如何掌握深度报道的信息资源并在这个基础上做好选题,不但是整个深度报道工作链条上的首要环节,而且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项工作的效果。说到选题和资源,似乎不是件费力的事,可以从每天充斥版面的大量新闻中简单抽取,其实不然。我们对深度报道的选题不仅要考虑理论空间有多大。还要考虑实际可操作空间有多大。在实际可操作这个层面上。笔者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2.
一、深度报道与宏观意识“宏观意识”是记者编辑高层次的思维展现,换句话说,宏观意识就是新闻工作者能有把握大局、纵观全局、悟透真谛的本领,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宏观意识的能动作用还会帮助记者在微观上增强明察秋毫的能力,促使更好地抓住事物萌芽和稍纵即逝的时机,在新闻报道中出佳品。几年来我台拍摄的一批档次较高、社会反映强烈的作品,都是在宏观上把握成功,采访深入细致,拍摄制作讲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深度报道是纸媒转型的有效路径之一,深度报道的形式特征也给讲“故事”提供了空间.深度报道要讲好“故事”,首先要考虑选题本身是否适合讲故事,在此基础要讲究叙事,并灌注人文意识以增强深度报道的传播效果和张力.  相似文献   

14.
深度报道一般选题都比较重大、对新闻事实的挖掘更深入,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报道。题材的选择对深度报道至关重要,选题准确是深度报道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讲,一些突发性事件,具有历史意义的活动, 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有重大影响的政策,规定等都可以  相似文献   

15.
张岑岑 《新闻世界》2011,(9):266-267
隐性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某一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采访意图隐藏起来的一种特殊的采访形式,在调查性报道中经常发挥重要作用。隐性采访一方面提高了调查性报道的真实性,同时也挖掘了很多有深度的问题。但是,隐性采访的运用有一定的“度”,必须注意把握原则,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6.
与简要地传递信息的消息不同,电视深度报道要对新闻事件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的分析、阐释,从而展示出新闻事件的意义。电视深度报道应当触及社会生活的深处,挖掘事态的内涵,探究事态的意义。社会生活中,什么事件可以作深度报道,什么事件不值得大做文章,记者要有选择的眼光,要善于选题。  相似文献   

17.
深度报道是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形式有系列报道、战役报道、连续报道、组合报道、典型报道、长消息等。深度报道的采访与写作比一般报道更复杂、生动、深  相似文献   

18.
政策解读报道,解读的对象是政策,报道的受众是读者。读者在注重报道权威性的同时,更关注其实用性,这就要求政策解读要以亲民的姿态做出权威而实用的报道。编辑、记者应具有鲜明的读者意识,通过多种编辑、采写手段,用通俗的语言解读专业的"红头文件",深度挖掘政策内涵,既让读者"悦"读、易读,又让报道有深度、有分量。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通过对新闻采访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提问技巧。新闻采访,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在进行各种新闻的报道过程中,对新闻素材、资料进行分析、收集工作的总称。新闻采访中的提问环节,作为记者获取信息资料最直接、最主要的方式,对于记者能否获取真实的新闻信息、能否把新闻事件挖掘透彻以及作者是否能够打开所采访对象的心扉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新闻采访过程中,采访记者在提问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给采访结果带来影响。新闻采访中应注意的问题1.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0.
如何从十分有限的新闻资源中筛选出可供深度挖掘的选题,如何保证深度报道选题的可持续性?答案只有两个字——策划。实践证明,唯有主动策划,才能独辟蹊径闯出新路;唯有主动策划,才能做到新闻选题不枯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