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设计了学生实验“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由于学生对骨的物质构成,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知识知之甚少,为了更有效地准备和指导这个实验,优化实验教学效果。让学生主动、自主地完成实验,并领会科学研究的精神和方法。我们对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把原先的学生实验设计为探究实验,整个教学过程以实验报告单体现。1实验报告探究: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小组成员:实验日期:实践和现象:用手摸摸鱼肋骨,弯弯鱼肋骨,感觉到()问题:是什么使鱼骨具有这样的特性呢?骨具有哪…  相似文献   

2.
实验前的预习是做好实验的必备环节,是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实验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组织实验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实验前的预习呢?指导方法很重要。下面以“骨成分的鉴定”这个实验为例谈一下这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4~15页,为探究“声音怎样向远处传播?”,安排了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实验分析。笔者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实验,对这几个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或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朱如平 《考试》2004,(12):44-45
在化学教材上安排了不少的实验内容,有教师演示实验,有学生实验,在高三化学新教材上还专门安排了第六单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足见实验内容的重要性。怎样才能有效地复习好化学实验内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以乙酸乙酯的制备为例,谈点粗浅的看法,供参考,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实验目标]认知类:1.了解骨的组成;2.理解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之间的关系;动技类: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等实验能力;4.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情感类:5.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6.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和谦和的美德。[实验重点]鉴定骨的成分。[实验难点]理解骨的成分与物理特性。[教具]投影片(自制)、鱼肋骨、不同浓度的盐酸等。[实验方法]探究式。点评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讲究教书育人并重,教法上打破验证式实验框架的束缚,突出能力培养和素质发展,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布…  相似文献   

6.
构骨叶脉书签制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案例:构骨叶脉书签选材 “制作叶脉书签”这节课的前几天,我和学生进行了一次交流。明确了实验“探究”的课题,并安排学生自己去准备制作叶脉书签材料。在准备这节课的日子里,我的设计思路中融入了“自主研究性学习”教学理念,这一天,我高兴地走进生物实验室上课,和我课前设计的一样顺利,学生完全处于主体地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普通物理综合设计性实验中,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及需要达到的技术指标,自己设计实验电路、制作实验仪器,并根据自己设计出的电路进行焊接、调试,通过抗老化、抗干扰等疲劳性实验后,可在几个实验设计方案中,找出最优化的1—2个电路。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基本知识、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得到了系统的训练,而且还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人造骨杨氏弹性模量的测量与材料物理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造骨是骨科治疗中的新材料,将该材料引入到弯曲法测杨氏模量中,可作为医用物理设计性实验。对人造骨材料杨氏弹性模量测量结果发现其值与生物骨参数较为一致,生物相容性好。笔者还研究了它与湿度、温度及生理盐水浸泡的关系,数据表明该材料的物理稳定性极好。  相似文献   

9.
基本实验方法包括:实验原理的设计方法、实验误差的控制方法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高考历来重视对实验方法的考查,考试大纲中有“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的要求,但设计的前提是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原理。在中学物理的学生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中,渗透着许多重要的带有普遍意义的实验方法,在复习中,只有领悟了这些实验方法的精髓,才能灵活地迁移应用到新情境中去解决相关的实验问题。高考对实验方法的考查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教材中的学生分组或演示实验为背景,考查对这些实验方法的理解迁移能力;二是以全新的材料为背景,考查灵活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来设计新的实验方案的能力。随着高考对能力要求的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物理学科的“设计型实验题”是近几年来随着考试改革出现的新题型,所谓“设计型实验题”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学生掌握的基本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应用最基本的实验器材、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程序、得出实验结果的实验题,这种实验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和实验原理的理解与掌握,以及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对知识的综合、迁移及应用的能力,此类题不仅能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体现了人才培养的需要,因而成为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题型,备受关注,本通过例题谈谈设计型实验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第十六届天原杯赛第三大题,共设3道小题——24、25、26题(见本刊第5期58页),均为实验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3道题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化学知识点出发,考查学生能否从知识点获取实验的原理,能否根据原理设计实验方案,确定验证、探究的方法,并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555定时器的实验为例,介绍电子实验的拓展及设计.本实验可分为三步:第一步,学生基于教材的知识和电路进行的验证实验,根据教材提供的电路图及元件参数搭接相应的电路,测出相关数据,验证教材结论;第二步,学生对教材深入研究的拓展实验,根据教材提供的电路进行深度加工,产生实用电路;第三步,学生综合前两步的设计实验,根据前两步实验结果设计出能实现现实功能的电路,主要元件要求固定,其他元件可以任意挑选.  相似文献   

13.
在上海市高中《生物》第七章“生物与环境”之后有个课外实验“平衡生态系统的建立”。那么如何通过这个实验,既要在教学中完成教学大纲的知识要求,帮助学生复习生态部分的内容;又要对学生加大生态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性的实验。其实验原理是。在一个封闭的小环境中,创设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各有一定的比例)。并使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4.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26页,安排了"设计一个简易的灭火器的探究活动。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装置设计与探究过程中,笔者设计了2套实验装置,并分别对2套装置的实验效果进行了比较,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一、实验内容1.实验设计方案1。  相似文献   

15.
设计性实验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本文介绍了将设计性实验用于分析化学实验考试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设计性实验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6.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知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得,这对学生来说,只凭书本上的实验是不够的。学生分组实验虽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但还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监督,学生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而课外实验是学生在课外自己设计、自己寻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自己总结、简单易做的实验,这样既加深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践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动脑机会,又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情感。  相似文献   

1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这螳实验主要以验证为目的,可称为验证性实验。如果我们将这些实验进行整合设计,教师不预先告诉学生实验现象和结论.而是针对某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假设推断.没计实验.分步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原因.得出初步结论,最后在师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科学严谨的结论,这样的实验可称为探究性实验。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学习和掌握了相应的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归纳、表述的能力.阂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实验”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研究物理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的实验操作程序和规则,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体会物理实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观察、实验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观近年来的物理中考试题,有关实验的命题在形式和内容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设计型实验题的比重逐年增大,加大了对学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综合大实验教学改革,对过去的验证性实验更新、重组,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第四章第二节中设计了探究性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策略是首先创设问题情景,根据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出血情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获取有关血管和血流的知识并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