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的中考题有不少是由书本的例题、习题改编而成的郾这类题具有典型性,它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为此,认真研究教材的例题和习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以华东师大版教材九年级(上)第76页第18题为例,分析以此题为背景的2005年的两道中考题.教材原题:如图1,已知⊙O1与⊙O2相交于点A、B,过点B作CD⊥AB,分别交⊙O1和⊙O2于点C、D,过点B任作一直线分别交⊙O1和⊙O2于点E、F.试说明:数学学习S H U X U E X U E X I39(1)AC、A D分别是⊙O1和⊙O2的直径;(2)AE与AF的比是一个常数.2005年三明市中考第23题:如图2,已…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在研究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题和高考题时发现,2013年宁夏中考试卷中的一道数学应用问题与2013年湖南高考数学文科卷上一道题同源,现将这两道试题作一评析,与读者分享.1试题及评析例1(2013年全国高考试题湖南文科卷第18题)某人在如图1所示的直角边长为4米的三角形地块的每个格点(指纵、横直线的交叉点及三角形顶点)上都种了一株相同品种的作物,根据历年的种植经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最近查阅今年各地的中考试卷后发现,填空和选择型压轴位置新题层出不穷,本文介绍运用构造法求解此类试题的若干方法.一、构造直角三角形例1 (2019年宿迁中考题)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为BC上一点,且BE=1,F为AB边上的一个动点,连结EF,以EF为  相似文献   

4.
正化学推断题的特点:化学推断题是初中化学中考题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题型,也是中考题的难点之一,这类题具有条件隐蔽、文图较多、关系复杂、综合性强等特点.近年来各地中考化学试题,推断题的命题水平更高,试题的灵活度也更大.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步骤:1.审题:认真阅读题意,弄清文意和图意,找出隐蔽条件,反复推敲.  相似文献   

5.
<正>众所周知,中考试题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将课本上的某些典型例题、习题改编为中考题,是近年来各地中考命题时较为普遍的一种做法.这也就引导我们广大一线教师要关注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对鲁教版教材习题设计的实践,与大家交流探讨.一、立足教材,研透典型例题,提炼通性通法案例1 (鲁教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128页例3)如图1,在ABC中,AC=BC,∠C  相似文献   

6.
<正>2021中考结束后,笔者习惯性地研究了各地数学中考试卷的压轴题.这些压轴题题材多样,立意深刻.笔者尤其欣赏2021南京中考第27题,下面来细细分析.一、试题呈现在几何体表面上,蚂蚁怎样爬行路径最短?(1)如图1,圆锥的母线长为12 cm,B为母线OC的中点,点A在底面圆周上,■的长为4 πcm.在图2所示的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中画出蚂蚁从点A爬行到点B的最短路径,并标出它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相似文献   

7.
笛卡儿直角坐标系在高中、大学课本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给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有关这方面内容的试题自然要反映到中考题中.题[2005年武汉市(课改实验区)中考压轴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1的坐标为(-4,0),以点O1为圆心,8为半径的圆与x轴交于A、B两点,过点A作直线l与  相似文献   

8.
<正>"k·PA+PB"型的动点几何最值问题是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中的热点,也是难点.本文选取几例中考题,谈谈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一、构造二次函数模型求解例1(2018年重庆中考题)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B(点A在点B的左边),与y轴交于点C,点D是该抛物线的顶点.(1)如图1,连结CD,求线段CD的长;(2)如图2,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  相似文献   

9.
图像题是每年各地中考必考的题型,因为它把数学知识与物理知识密切地结合起来,能够充分考查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备受命题者的青睐.下面从近年各地中考题中选析几例,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到启迪.例1 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 m的两点,甲从P点、乙从Q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1所示.分  相似文献   

10.
化学推断题的特点: 化学推断题是初中化学中考题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题型,也是中考题的难点之一,这类题具有条件隐蔽、文图较多、关系复杂、综合性强等特点.近年来各地中考化学试题,推断题的命题水平更高,试题的灵活度也更大.  相似文献   

11.
分类讨论法     
近年各地中考题,分类讨论问题深受命题者的关注,这类题对培养同学们思考问题的周密性和严谨性有帮助,因此各地中考题中频频出现涉及分类讨论的相关试题,尤其是中考综合题和中考压轴题.  相似文献   

12.
正格点题是浙江省湖州市近几年数学中考试题的一大特色,其在数学探究性学习方面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试题本身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笔者撷选2013年浙江省湖州市数学中考试题中的格点题与大家共赏.原题呈现如图1,在10×10的网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若抛物线经过图中的3个格点,则以这3个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称为抛物线的"内接格点三角形".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在2009年全国部分省市中考数学试卷中,涌现出一大批源于课本的几何试题,这类试题有的一步到位,直接选用课本原题;有的进行改装、引伸、拓展课本中“读一读”“想一想”与“做一做”的内容成为中考题.这类试题紧扣书本和大纲,体现了基础性和学好课本知识的重要性,有着较好的导向作用,对于引导师生重视基础、重视书本、研究教材、重视教材、用好用活教材,均大有裨益.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为进一步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笔者认为:这类紧扣课本的试题将是命题的热点,且会长盛不衰,因此有必要提醒师生注意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与挖掘,以达到灵活变通的目的.下面就以2009年部分省市中考几何试题为例,谈谈源于课本的试题设计方法,供参考.1直接选用课本例题并增设问题图1例1(承德市)如图1,⊙O1与⊙O2外切于A,BC是⊙O1和⊙O2的公切线,B,C为切点.(1)求证:AB⊥AC;(2)若r1,r2分别为⊙O1,⊙O2的半径,且r1=2r2,求AACB的值.点评本题第(1)题选自人教版《几何》第三册第129页的例4,并在原题的基础上引伸提高,构思出第(2)题,使问题得到了拓展,对相关知识进行了综合,题目不难,然而它提醒我们,题在书外,根在...  相似文献   

14.
纵观近年来各地的中考化学试题,物质鉴别题出现的频率较高,成为中考的热点试题之一。本文就中考化学中的物质鉴别试题分类例析如下,供师生在教与学中参考。一、选用一组试剂鉴别题例1 (2002年天津市中考题)按下列添加试剂  相似文献   

15.
<正>动态几何题历来都是中考试题的热点题型.纵观2012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许多以直角三角形为背景的动点问题的中考题,其立意新颖,内容集几何、代数知识于一体,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既能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又能体现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应变能力,值得我们对其进行讨论研究.现从2012年各地中考题中撷取几例,供读者赏析.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近来对2016年淄博市中考第24题进行研究,发现该题题目典型,思路开阔,平面几何知识交叉丰富,可拓展,可延伸,本文结合该题对相关的命题导向和教学导向,与大家研讨.1题目呈现(2016年淄博中考第24题)如图1,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相似文献   

17.
<正>解题与研题是数学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也是数学教师的基本技能,通过解题与研题,可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研题与解题需要"好题",而优秀的中考试题都经过命题者的深思熟虑、千锤百炼,是初中数学教师研题的极好素材.本文笔者对2020年海南省一道中考题进行解法探究,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纵观2012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有很多题目都源自教材中的典型例(习)题,经过精彩的改编、加工形成一道道开放型、应用型等优秀试题.为了让同学们对源于教材的中考题有更深入的了解,现撷取几例分类解析如下,供大家参考.基本作图例1(2012山东德州)有公路l1同侧、l2异侧的两个城镇A,B,如图1,  相似文献   

19.
“源于教材 ,活于教材”是数学中考题的显著特征 ,因此 ,在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中 ,要善于对常规题作变式思维 ,以教材基本内容为背景 ,抓住典型题进行演变 ,从而让课本题目鲜活起来 .图 1题目 如图 1,已知⊙O1 、⊙O2 相切于点T ,直线AB、CD经过点T ,交⊙O1 于点A、C ,交⊙O2 于点B、D .求证 :AC∥BD .(人民教育出版社《几何》(第三册 ) 1994年 10月、2 0 0 0年 10月版P97)该题证明方法很多 ,如过点T作两圆的公切线 ,再由弦切角性质等获证 ,这里不再赘述 .本文介绍以此题为背景的几种变式题 .图 2  变式 1 如图 2 ,⊙…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出现了一类证明圆中a2 ± b2 =cd型的试题 ,不少学生感到困难 ,苦于无从下手 ,只能望题兴叹 .为了找到证题思路 ,笔者认为采用分析法较好 .即化简待证式 ,明确证明目标 .其步骤是 :首先根据题设并结合图形找出待证式中某一项的等量 ,然后将等量代入待证式中化简 ,最后从化简的等积式中找出证题的突破口 .现举几例说明如下 :例 1  (2 0 0 0年内蒙古区中考题 )已知 :如图 1,P为⊙ O外一点 ,PQ切⊙ O于 Q,PAB、PCD是⊙ O的割线 ,且∠ PAC =∠ BAD,求证 :PQ2 - PA2 =AC . AD.分析 :由切割线定理 ,知 PQ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