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悲剧的精神实质是积极的 ,有它的乐观色彩。当然并非所有的悲剧都有乐观性 ,但悲剧冲突的必然性预示着美必将战胜恶的乐观前景。悲剧的审美效果是积极乐观的 ,中国悲剧比西方悲剧更富有乐观色彩。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的小说弥漫着浓浓的悲剧意蕴这悲剧意蕴中体现着鲜明的民间色彩。汪曾祺的悲剧意蕴并非悲观主义 ,相反是乐观积极的。他的目的主要是对缺失的一种形象凸现 ,以引起人们一同关注悲剧意蕴的深层内涵 ,以期寻到精神的诺亚方舟  相似文献   

3.
《同学少年》2013,(6):53-53
传奇剧往往带有空想性质的乐观精神和积极信念,主题多表达宽恕与和解等,偶然、巧合情节较多,讲述的都是带有浪漫色彩的传奇故事,往往以悲剧开始,  相似文献   

4.
白洋 《教育教学论坛》2014,(35):162-163
孙悟空人物的特点是亦真亦幻、幻中寓真、乐观积极、无所畏惧、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等品德。然而孙悟空最终的命运是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他不但未能改变世界,而且连最初的自我都没能保留。他的性格特征和悲剧命运联系到教育上,是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的,而本文就是简述孙悟空性格特征及其悲剧命运的教育反思。  相似文献   

5.
疾风暴雨的社会现实,坎坷的人生经历,来自女性自身的体验与萧红独特的个性气质,成就了萧红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艺术品格。她的作品展现了对女性悲剧命运的顽强抗争。对民族悲剧性格的自醒式思考以及对人的生命价值的乐观探寻,其中渗透在悲剧意识中的生命热情更是萧红小说创作中的独特审美情态。  相似文献   

6.
任何伟大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悲观的,但是任何伟大的悲剧归根结底又必然是乐观的。衡量一部伤口是不是悲剧应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观照。依其形态特征的不同,可分为古典悲剧和现代悲剧。现在看来,典型的古典悲剧已不复存在。与古典悲剧迥然不同的现代悲剧,其思想基础建筑在现代科学之上,其构成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有人称现代悲剧为世俗悲剧。中国学被认为没有产生过严格意义上的悲剧,这种情形最突出地表现在大多数古典剧作中。而现代学史上名作家的作品,如《子夜》,《家》,《骆驼祥子》与《日出》等,均堪称现代悲剧的范列。在当代中国坛一度没有悲剧作品。但悲剧并不会永远消灭,悲剧美永远给人以鼓舞。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小说之父鲁迅,以其悲剧性人生际遇和精神世界中深刻的悲凉,使其小说充满浓郁深沉的悲剧色彩。这主要表现在其小说的悲剧主题、悲剧意象和悲剧结构上。  相似文献   

8.
老舍作为一位悲剧大家,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呈现出明显的类型性特点。依其悲剧因素、人物特点、艺术风格等诸多因素大体有双重结构型、喜剧味很浓的悲剧人物、彷徨动摇型、处在社会最底层悲剧人物四类悲剧。老舍悲剧观的两大基石是:文化视角和社会视角,二者又常常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孟庆莲 《课外阅读》2011,(1):188-189
《长恨歌》一经问世,即家喻户晓,不仅对当时也对后人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与它蕴含的悲剧元素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从六个方面分析它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0.
疾风暴雨的社会现实,坎坷的人生经历,来自女性自身的体验与萧红独特的个性气质,成就了萧红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艺术品格.她的作品展现了对女性悲剧命运的顽强抗争,对民族悲剧性格的自醒式思考以及对人的生命价值的乐观探寻,其中渗透在悲剧意识中的生命热情更是萧红小说创作中的独特审美情态.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在历史上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小说《曾国藩》中他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时代的悲剧;二是不被理解的悲剧;三是性格本身的悲剧;四是教育失败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其蕴含的悲剧意识也是评论界长期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迷:一、社会悲剧意识:苔丝与社会客观势力、社会意识形态的冲突;二、性格悲剧意识:苔丝性格中的真善美成分与其囿于传统价值而形成的保守观念的冲突;三、命运悲剧意识:独特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加重了作品的命运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3.
英雄主义是一个时代的伟大梦想,是“十七年文学”中一个强劲的主旋律。即使在悲剧性作品中,主人公的死亡或者毁灭不仅没有带来悲观主义,甚至没有带来悲剧所特有的令人恐惧与悲悯的震撼效果。英雄主义与崇高感,成为这一时代的特殊悲剧——乐观悲剧的主导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小说"走向城市"叙事蕴涵着浓厚的悲剧色彩,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英雄悲剧的普通人的悲剧。从美学的角度看,悲剧在文本中主要表现为社会悲剧、性格悲剧、命运悲剧、人性迷失的悲剧等四种形式。文本呈现悲剧风格缘于特定历史阶段的矛盾、作家的立场和视角等。  相似文献   

15.
穆时英是中国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描述了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透过热闹的外表、穿过华丽的语言,我们不难发现穆时英小说弥漫的悲剧意识和悲剧色彩。这种悲剧意识,既具有中国现代文学悲剧意识的普遍性,也渗透着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这种悲剧的色彩,不仅是他小说的艺术风格,也是他人生的写照,使他个性性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晚唐诗人李商隐是中国古代诗人中刻意追求意象美的杰出代表,他是一位积极入世的诗人,但因其政治追求的失意和人生际遇的坎坷,情感长期郁积,导致他的诗歌意象运用独特,形成了一系列以悲剧心态为情感底蕴的诗歌意象,有浓烈的主观色彩和悲剧情调,从而产生了跨越古今的美学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中西古典爱情诗不同,表现在中国古典爱情诗委婉、深沉,西方爱情诗热烈,奔放。表现在离别诗上,中国诗我浓重的悲剧色彩,而西方爱情离别诗虽伤感,却充满喜剧色彩、乐观。此外,中国古典爱情诗中出现了一类怨妇诗,而西方爱情诗中充满了对女性的赞美与崇拜。  相似文献   

18.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社会存,悲剧在,无论什么时代都有酿成 悲剧的可能。原始社会有自然悲剧的出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又增加了社会悲剧和人造悲剧。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是一个崭新的社会,但它的制度有不完善之处,这种不完善也可能出现人造悲剧,不过这悲剧只是局部的、相对的。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高度发达、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然而,随着地球的衰老,各种危机突现出来,仍然会产生自然悲剧。因此,我们说悲剧是文学永恒的题材。  相似文献   

19.
理想的建构与“现实“的失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人的人生表现出了极浓烈的悲剧色彩,这中国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文化的原因。对于悲剧现象本身的理解,也必须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审视。这些内容建构起了这篇论文的支架,以求在统一性的前提下,进行一次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20.
老舍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他的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充满着浓重的悲剧色彩,由于他在不同的时期所具有的悲剧意识的不同,他的小说在不同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即初创期的感叹命运、感叹人生,探索期的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成熟期的批判文化、批判社会,沉寂与爆发期的反思民族、反思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