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间:2007年12月,11日地点:崇明中学 崇明县共有6人参加市级名校长培养基地班,4人参加市级名校长高研班,11人参加市级名师培养基地班,33人参加市级名师培养高研班,8人参加市级德育名师实训基地班。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学》2007,(11):19-21
2007年10月17日,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基地首届学员结业典礼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举行,会议由上海市教委人事处处长周国明主持。会上,名师培养基地管理组负责人顾志跃总结了名师培养基地一年来的经验和成果,提出了一种新名师培养模式——基地培养模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尹后庆、李骏修肯定了名师培养基地的努力并对下一届名师培养基地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刊根据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培养基地的总结报告,选编了一些名师培养的经验,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具体的培养过程和培养方法上,第三期双名工程将在前两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以促使学员们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和发展。13个名校长基地,50个名师基地,105位主持人,818名学员,5年培训期。2012年3月29日,第三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在上海远程  相似文献   

4.
周慰 《上海教育》2008,(1):14-14
2007年11月20日,黄浦区大同中学里,5位上海“双名”培养基地的学员隆重登场,围绕“我为提高教学质量献良策”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个论坛精彩纷呈,特点鲜明,为“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区县展示计划”拉开了序幕。从2007年11月20日到12月28日,6周时间里,全市19个区县中的18个区县相继开展了展示活动。校长论坛、教师开课、现场互动、专家点评……展示活动量广面大,  相似文献   

5.
周国明 《上海教育》2007,(3B):30-31
“实施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加强名校长名师培养基地建设”,已被明确列入上海教育“十一五”师资规划的重要行动计划之中。2007年1月,市教委人事处处长周国明应邀在全国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研讨会上就名校长培养基地开展的工作情况作交流发言。[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2010年12月25日,上海市第二期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长宁区25名学员及区第二轮名校长培养工程的30名校长,在建青实验学校汇报第二期双名工程的学习、实践成果。本次活动成功地展示了长宁区这些优秀教师和校长良  相似文献   

7.
顾志跃 《上海教育》2007,(11A):26-29
10月17日,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名师基地首批学员结业典礼隆重举行,分属23个基地的319名学员在主席台上接过了鲜红的结业证书。据悉,2006年5月18日,首批学员开学典礼标志着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培养基地进入了正式的培养阶段。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各基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养活动,在任务驱动下,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结业典礼上,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顾志跃代表名师基地管理组作了总结。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和继光高级中学教师陈寅分别代表基地主持人和学员发言。他们在发言中表示,一年来的基地培养成效显著,意义突出,不论是学员还是主持人自身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种提高结合理论和实践,不仅表现在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上,也体现在职业精神的进一步深化和养成上。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对基地培养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在讲话中指出,教育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师素质的竞争,因而师资队伍建设具有战略性意义。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劳动,其水平和效果取决于个人的禀赋和素养,因此,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要靠培训,名师基地的培训方式值得总结和推广。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骏修出席结业典礼并指出,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名师基地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平台,促人发展的平台,助人成功的平台。通过名师基地一年来的努力,上海教育的人才高地在逐渐形成,普教领域的学科群体正在形成,教研文化正在为大多数学校所接受。 5月24日至8月27日,在基地培养的尾声阶段,名师基地管理组对名师基地进行了考核。考核情况显示,基地培养总体情况良好,学员的满意度较高。本栏现刊出此次考核的总结报告,便于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从中借鉴经验。[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陶小青 《上海教育》2006,(6A):28-28
继今年年初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培养基地正式启动,5月18日,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培养基地也迎来了首批300位学员。[编按]  相似文献   

9.
《上海教育》2011,(3):16-17
2010年12月25日,上海市第二期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长宁区25名学员及区第二轮名校长培养工程的30名校长,在建青实验学校汇报第二期双名工程的学习、实践成果。本次活动成功地展示了长宁区这些优秀教师和校长良  相似文献   

10.
《上海教育》2011,(3):14-15
徐汇区有4位校(园)长、教师担任上海市第二期名校长名师培养基地的主持人,共有8名校长和34名教师成为第二期双名培养工程的学员。经过两年的学习,徐汇区双名工程参训学员以优良成绩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各项任务。"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要提倡教育家办教育,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  相似文献   

11.
10月17日,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名师基地首批学员结业典礼隆重举行,分属23个基地的319名学员在主席台上接过了鲜红的结业证书。据悉,2006年5月18日,首批学员开学典礼标志着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培养基地进入了正式的培养阶段。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各基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养活动,在任务驱动下,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刘彭芝卓越校长培养基地,是上海"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在外省市设立的第一个校长培养基地。基地自2009年4月启动至今的近三年里,首批22名校长学员接受了六次集中式的富有质量和成效的培训,系统学习了刘彭芝校长的教育理论,聆听了各类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进一步提升了教育品质,激发领导智慧,践行教育理念。三年来,刘彭芝校长倾情投入、创新工作,她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校长成长,以人大附中为案例精心策划创新主题,以海纳百川的资源荟萃教育智慧,为推动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更使上海的校长基地学员受益匪浅。在此,我们摘录六位学员经历培训后的所思所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13.
“实施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加强名校长名师培养基地建设”,已被明确列入上海教育“十一五”师资规划的重要行动计划之中。2007年1月,市教委人事处处长周国明应邀在全国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研讨会上就名校长培养基地开展的工作情况作交流发言。  相似文献   

14.
徐汇区有4位校(园)长、教师担任上海市第二期名校长名师培养基地的主持人,共有8名校长和34名教师成为第二期双名培养工程的学员。经过两年的学习,徐汇区双名工程参训学员以优良成绩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各项任务。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要提倡教育家办教育,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  相似文献   

15.
时间:2007年12月13日地点: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闸北区结业于市名师培养基地的4名中小学教师和2名教研员,用公开教学形式,向区内外专家同行汇报了学习的成果。在同时举行的论坛上,6名校长、1名区德育室主任及1名教研员运用在市“双名工程”中的学习成果,结合自身实践,就“课堂,让师生共同发展”的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教学汇报展示和论坛是一年来“双名工程”的成果,也是闸北区7年“好课”研究的积淀,  相似文献   

16.
2007年3月24日,在经历了一年的学习和培养后,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培养基地的99名学员拿到了结业证书。证书是一种符号,是对学员的认可,但他们更看重的是这一年来的收获和成长,他们把这段基地学习经历看作校长成长路上的重要“加油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的几期中,本刊对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区县中心组高级研修班的培养经验做了报道,总结出了一些名师培养上的经验。如今,本届高级研修班的工作已基本结束。那么学员们的培养实效究竟如何呢?在与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区县中心组办公室的交流中一,我们发现了主持人与学员的成长笔记.发现在其中记录着学员们成长的点点滴滴。本期,我们将这些记录呈现出来,让读者能与学员一起体验成长。  相似文献   

18.
王英 《上海教育》2008,(2):31-31
时间:2007年12月25日地点:华东师大三附中 “双名工程”的实施是提升教育内涵、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举措,金山区共有6位校长和35位教师在此项培养工程中受益。为发挥“双名工程”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学员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广基地学员的学习成果和经验,同时结合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2007年12月,金山区教育局与区教师进修学院联合举办了以“聚焦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上海教育》2011,(3):33-34
2005年以来,奉贤区先后选送了12名校长和54名教师参加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据不完全统计,12名校长学员取得教育科研成果87项,开展讲座、论坛、研讨等教育教学引领活动69次,带教、指导校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以来,奉贤区先后选送了12名校长和54名教师参加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据不完全统计,12名校长学员取得教育科研成果87项,开展讲座、论坛、研讨等教育教学引领活动69次,带教、指导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