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语言的音乐美只与诗歌有缘。不少人认为,诗歌的语言有音韵美特点,而散文中只注重“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其实,一些优秀散文的语言很优美,富有音韵感,读起来声韵和谐,悦耳动听。下面就以部分优秀散文为例,谈点自己粗浅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说起语言的音乐性 ,人们往往对古代诗词和现代诗词有很深的印象 ,在诗歌的教学中 ,这种特点是作为必须落实的知识点来处理的。而在散文教学中 ,大家一般更多地注意题材广泛、形散神聚等特点 ,重在分析散文的构思、布局、情真意切等。其实 ,在优秀的散文中 ,在内容和形式相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前提下 ,语言的音韵美也是随处可见的。下面 ,试以中学课本里部分散文名篇为例 ,做一粗浅的分析。一、优美的散文是注意声韵锤炼的首先 ,音节整齐匀称。古人写诗作文 ,喜欢用偶句 ,讲究对称句法。现在固然不必如此 ,但适当注意音节配合 ,可以增强文…  相似文献   

3.
注重语言的节奏美,是诗歌语言的特点之一,也是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家的追求。曹靖华先生就曾说:“不但诗讲节奏,散文也该讲这些,讲音调的和谐。也应下字如珠落玉盘,流转自如,令人听来悦耳,读来顺口。”优秀散文具有的语言的节奏美,完全可以和诗歌相媲美,郁达夫的名作《故读的秋》就是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  相似文献   

4.
诗歌和散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不容易驾驭的领域。学习那些极富音韵美、意境美又极富想象力、情感表现力的诗歌或散文,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分析文章写作技巧、抒情方式,或解剖语言特色、修辞手段等内容上。对诗歌或散文表现的大千世界的色、声、形、光、影、象,我们可以用“分析”的方  相似文献   

5.
诗文都属于文学语言,文学语言究竟有没有音韵美?我们认为是有的。文学语言的音韵美,或称诗文声律,就是文学语言的音乐性。这不仅是汉文学语言的特点,而且是世界各种语言进入文学语言所共有的特点。 现在有些人对文学语言的音乐性持否定的态度。最明显的是所谓“现代派”,他们把音韵说成是诗歌的“枷锁”。在文学领域中,诗的音乐性,较诸其它文学形式更突出,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因此,否定诗的语言的音乐性,也就等于否定了一切文学语言的音乐性。 有些人承认诗需要讲求音韵美,散文(prose)(这里指广义的散文,与韵文verse相对而言)则没有什么音乐性可言。因而对于散文的语言美中包含的音乐美,就不去注意。在研究工作和写作方面,都不大注意。其实,文学语言的音乐性既是文学语言的通性之一,散文就不能例外。这一点,在介乎散文与韵文之间的散文诗中,就得到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英汉诗歌在措辞、意境及修辞上都有着各自的语言特色,有同有异。其中,音韵在体现诗歌的音乐美上起到极大的作用,它在英汉诗歌中的运用也不尽相同。研究英汉诗歌音韵的异同点,可以有助于提高对英汉语言和其诗歌特点的掌握,并进一步促进英汉诗歌翻译过程中"音美"和"形美"的一致。  相似文献   

7.
散文诗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本文的作者屠格涅夫有意识地使散文的语言与诗歌相近,又使诗歌的特性渗入散文之中,达到了两者的巧妙结合。所以本文既有散文抒写自由、形式活泼、逻辑分明的特点,同时又具有诗歌语言简洁凝练、音韵悦耳和谐、描写集中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音乐节奏是建构中国古代诗歌与古代散文互通的桥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以《小石潭记》为代表的古代散文,在音韵节奏上具有平仄协调之美、用韵呼应之美、句式灵活之美、情韵跌宕之美。体味中学古代散文的音韵节奏之美离不开诵读,教师需要以诵读为媒,指导学生掌握音韵节奏,依文行调,读出全文情感之调,并且创设氛围,引领学生徜徉文境。在大单元视角下,从音韵节奏切入,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体会古代经典诗文的美,领会古典文学的内涵和感情,而且能够强化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课本中选编的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进行了语言的赏析。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了散文的音韵美、形象美、映衬美这三大特点。充分感受了散文即是美文。  相似文献   

10.
胡记霞 《快乐阅读》2011,(1):125-125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情感的浓缩。诗歌特有的音韵之美,确定了其特别适合朗读的特点。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能够真正地贯彻"读"这一环节,采用各种读法让学生去体会诗歌婉曲精练、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让学生在"读"中去想象、去联想、去享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阳光的灿烂,雪山的美丽,沼泽的诱人,才能真正实现诗意的飞翔。  相似文献   

11.
因文体特点的不同,教学目的的不同,因而品味语言的侧重点也各有所不同。比如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多义性、音乐性的特点,宜从朗读入手,品味诗歌和谐优美的音韵美和含蓄蕴藉的意蕴美。而议论文则宜在默读中细细推敲体会准确的语言、缜密的论证,读小说则要抓住人物语言把握形象,抓叙述语言体会风格等。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文体在关摄全篇的关键字、词、句上做文章,以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精妙之功。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国的语言都具有音韵美。古今中外的诗歌更具有音韵美。音韵和格律是构成各国诗歌的基本美学特征之一,这就为中诗英译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董国英 《考试周刊》2010,(32):39-40
对英诗的鉴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大凡赏诗者无不为英诗的音乐而叫绝。诗歌的音乐性在于它的音韵和节奏。音韵可以加强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增添艺术趣味;诗歌的节奏匀称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只有全面了解英诗的音韵和节奏,方能真正领会英诗美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呢?一、从语言上审美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借助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美是独特的,不同体裁的文章各具独特的美。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精致美,心理描写的细腻美,散文语言的流畅美,杂文语言的犀利美,诗歌语言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15.
诗一般的语言和形式带给人美的享受。诗不同于散文、小说等其他文学形式,韵律成为了关键因素。韵律又包含节奏和音韵两个方面。本文对英汉诗歌的节奏和音韵进行对比,发现英诗中节奏为更加重要的因素,而汉诗中音韵则占了更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轰轰烈烈的课改浪潮中,小学语文古诗歌教学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改变了以往老师讲,学生听和背的单一模式,注重学生的经验和体会。但是,有些学生仍然只会背诗,不会品诗,只会死记硬背,不会创造性的理解,这说明,我们的古诗歌教学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古代传统诗歌语言具有音韵美,简约美,意境美,艺术美等特点,老师可以抓住这些特点,从古诗歌的语言这一角度切入,大胆放手,适度引导,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古诗歌鉴赏的愉悦境界中,增强学习古诗歌的兴趣,提高品评古诗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的语言美就像人的仪表美,它往往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锤炼字句,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来描写景物,才能塑造美的形象,有效地传达意境的内涵,使人得到美的熏陶与享受。纵观古今散文名篇,首先吸引读者的是它们那优美生动、富于表现力、耐人寻味的语言。《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颇具语言美的散文,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整散结合,音韵铿锵。散文语言虽然不像诗歌那样要求押韵,但如果能借鉴诗歌语言的某些特点,如将整句和散句结合运用,就能取得特别动听的诵读效果。所谓“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美,就在于…  相似文献   

18.
诗的语言具有一种特殊的音乐美,因此,在诗歌翻译中要神,形兼顾,但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在译诗中很难完全移植原诗的意境,音韵美,本文将从结构和语法的角度试分析诗歌翻译中押韵的技巧,以在继承原文意境美抽时,发扬原诗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19.
朗读与品析     
“诗是一种最精炼的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又有别于散文的语言。”——何其芳。从这段话中我们可看出诗歌的基本特征。正鉴于此,我们认为诗歌的学习重在朗读与品析上,通过正确的朗读与对诗歌语言的品析揣摩来体会诗歌的音韵美,进入诗歌意境,达到把握诗人感情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包含多种审美因素。本文着重从音韵、感受、修辞、意境几个方面论述林白"北流往事"系列小说语言的特点。论述其语言的音韵美、形式美、感觉美、修辞美、意境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