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食物生产及消费系统的变革,可持续的食物消费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议题。1978—2017年中国人均食物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导致人均食物消费的水资源消耗量、耕地资源需求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均呈增加趋势。因此,本文利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在满足膳食营养需求的基础上,探讨经济及资源环境成本最小的食物消费结构。研究结果表明:①在仅考虑热量、蛋白质及脂肪等宏量营养素约束时,得到的食物消费结构较为单一,而加入微量营养素约束时,食物结构多样性显著增加,但食物消费比例仍需优化;在营养组成和食物结构双重约束下所得的食物类别及消费量均趋于合理。②优化的食物消费结构与中国当前消费相比,畜禽肉类在热量和蛋白质供给中的比重显著下降,豆与坚果类和奶类在蛋白质供给中的比重增加。③与中国当前及其他典型食物消费结构相比,优化的食物消费结构在满足营养的基础上,经济及资源环境成本均较低,表明该优化结构满足可持续食物消费的目标。④优化的食物消费结构将使中国人均食物消费的水资源消耗量、耕地资源消耗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分别减少312.2 m3/年、256.0 m2/年、425.1 kg/年。中国的现状是农业资源日益稀缺,通过倡导合理的膳食结构,不仅能够有效减轻资源环境压力,而且对食物消费引发的各类健康隐患具有改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实施《科学素质纲要》,邢台市按照省的要求,在所辖县(市、区)建立健全了县级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至此,河北省114个县、24个县级市、34个市辖区、6个县级管理区共计178个县(市、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全部建立健全,同省和11个设区市领导小组形成纵横交织的矩阵式工作体系。(刘瑞)  相似文献   

3.
曹瑞芬 《资源科学》2014,36(6):1211-1219
耕地资源既能产生生态效益,为整个社会提供生态福利,具有正外部性,同时也会因为不合理利用而损坏人类的福利,产生负外部效应。仅仅估算耕地的正外部性价值量,可能会高估耕地保护经济补偿额,不利于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本文以湖北省102个县(市、区)为例,分别测算了耕地的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价值量,进而得出耕地的净外部性价值量;此外,通过测算各区域内部的外部性需求量得出耕地保护的外部性盈亏水平,并据此实施跨区域的财政转移支付,以均衡各区域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①湖北省大部分地区的耕地对外界环境均起到了正面影响,但省内耕地资源的净外部性水平差异明显;②扣除区域内部的外部性需求量,湖北省共有41个县(市、区)耕地保护的外部性有盈余,属于财政转移支付受偿区;同时,共有61个县(市、区)耕地资源的外部性处于亏损状态,属于财政转移支付支付区;③财政转移支付行为具有一定的现实可操作性。各个县(市、区)的转移支付额占当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较低,约为0.007%~5.030%,均在政府可承受的范围内。研究成果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食物与营养安全研究是长期粮食安全研究的延伸,也是人民追求健康和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而树立大食物观,统筹陆海食物系统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出食物与营养安全状况。本文基于食物营养成分视角,利用食物营养转化模型核算2003—2018年中国食物营养的生产和需求量,运用食物营养富缺指数刻画出中国食物与营养安全的整体态势。结果表明:①中国食物营养成分产量均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和食物贡献率有所差异;谷物类是热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第一大食物来源和增长贡献者,而脂肪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肉类;海域食物营养成分产量较小,但在单位营养含量、食物多样性以及未来发展潜力上都存在一定的优势。②考虑人口结构变化,中国食物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总量逐年上升,涨幅分别达到6.9%、7.6%和7.0%,人口增长是中国食物营养需求增长的第一大驱动力;而中国食物营养的人日均需求量呈现下降趋势,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③中国蛋白质供应一直处于绝对安全水平,热量长期处于相对安全及以上水平,脂肪长期处于相对安全和供应不足的水平。④中国食物损失和浪费量惊人,这也使中国热量和脂肪滞后4~9年进入相对安全和绝对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5.
基于聊城市8个县(市、区)党校图书馆(室)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县级党校图书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县级党校图书馆服务的路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奉节县的27个乡镇为研究区,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分析方法,借助Erdas8.5、ArcGIS9.3以及Fragstats3.3软件,分析了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27个乡镇2010年耕地压力空间分布规律,讨论了耕地压力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及优化调控措施。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耕地受其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在不同岩性、地貌、坡度上分布差异显著;②耕地压力空间差异较显著,长江以北大部分乡镇耕地压力指数小于1,而南部乡镇耕地压力指数基本上大于1.5。根据耕地压力指数偏离1的程度且经校正将研究区分为4类区,包括无压区、边缘区、低压区和高压区;③由于北部地区开垦了大量的坡耕地,缓解了耕地压力,使得北部地区耕地压力比南部地区小,但土壤侵蚀综合指数较南部地区大,即生态破坏较严重。因此,通过大量开垦坡耕地来缓解耕地压力虽能暂时起到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会加快耕地水土流失的速度,最终会大大增加耕地压力;④缓解研究区耕地压力、维护生态平衡要结合城镇化进程,促使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通过异地供给方式解决粮食问题,降低粮食自给率;在推行生态退耕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现有中、优等别耕地;调整农业结构,形成以种植粮食作物为基础,畜牧业、林果业、药业为主导的农业结构。  相似文献   

7.
赵存兴 《资源科学》1993,15(1):7-14
本区位于黄河上游沿岸,包括内蒙古17个县(市、旗)、宁夏与甘肃各13个县(市)和青海14个县(市)。从地貌类型看,主要为黄河沿岸平原、鄂尔多斯高原、陇西黄土高原和青海高原。按本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可分成三个土地潜力区(图1)。全区土地面积为22.48万km~2。1985年总人口为1485.85万,平均人口密度为66人/km~2。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中国食物消费变化与膳食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文章分析了1978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结合弹性系数分析探讨了中国食物消费的变动趋势,并估算了1978年~2001年中国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水平。在估算中,提出了利用食物消费支出和营养素摄入之间的关联来订正营养素摄取量估算值的方法。研究发现,城乡居民间接粮食消费持续增长,已经替代直接粮食消费成为粮食总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正向动植物并重的方向发展;参照2010年中国营养发展总体目标,目前中国城乡居民摄入热量均已达到要求,但是城镇居民蛋白质摄入尚欠,脂肪摄入量超标较多,食物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居民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都偏低,食物消费水平和膳食营养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不论从食物消费结构还是人均摄入能量、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素的状况来看,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都较城镇居民要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平的全面提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曲靖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县级科协组织作为科协自身能力建设和科协职能作用发挥的一个基础工程来抓,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科协组织建设。全市各县(市)区、乡(镇)和街道办事处都建有科协组织,9个县(市)区科协都独立建制,有办公地点、有办公经费、有编制人员,各乡镇科协都配有专兼职人员,村委会配有科普宣传员。全市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807个,9县(市)区、12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都设立了农函大分校和辅导站。市  相似文献   

10.
基于县域单元的中国农业生产率空间分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阳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09,31(5):853-859
基于全国2014个县域农业统计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分析了中国农业生产率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县(市)数299个,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燕山太行山山麓平原、胶东半岛与冀鲁豫低洼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江淮平原东部、福建西部,以及新疆的部分地区;低值县(市)数201个,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大部地区、川滇高原、黔桂岩溶地区、秦巴山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西部、桂南滇西地区,以及藏南部分地区。土地生产率较高的县(市)数197个,集中分布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低值县(市)数277个,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西部、三江平原、内蒙古东部、黄土高原大部、秦岭大巴山区和黔贵高原等地区。  相似文献   

11.
Indigenous knowledge erodes rapidly. When the loss of this knowledge negatively affects the lives and health of traditionally living rural communities, a drive to conserve indigenous knowledge becomes vital.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transfer of indigenous knowledge on traditional vegetables will ensure the availability and utilisation of this important food source for resource-poor rural communities. Data collected on the present use of traditional vegetables at a rural Xhosa village in the Eastern Cape Province of South Africa documented indigenous practices of traditional vegetable use and measured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of young women. Findings revealed that although traditional vegetables are readily available, there is a decline in the use of traditional vegetables in this village. Since the loss of associated indigenous knowledge is a reality, and in view of the negative attitude towards traditional vegetables, future use of this valuable food source is threatened. The transfer of the associated indigenous knowledge holds the key to the potential future use of traditional vegetables. Altered perceptions of traditional vegetables are crucial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associated indigenous knowledge. As a result awareness campaigns to promote the use of traditional vegetables, related nutritional education, including proper cooking and preservation techniques are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流通中存在的加强食品冷链物流建设,延长食品保鲜时间,提高产值,增加经济效益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流通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3.
Predicting food preferences i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numerous factors that can influence individual taste. Cultural influences are one such factor that can significantly impact food preferences. Irrespective of culture, however, food visual aesthetics drive food choice. With this in mind, we study 15,000 images of food from prominent recipe portals in China, the US and Germany with the aim of identifying common visual trends related to food choice. We report that distinguishing between appreciated and less appreciated recipes based on visual features through multiple machine learning experiments is possible, with a maximum accuracy of 67%. The classifiers trained on one culture, when applied to other cultures, reveal that appreciated recipes from US and German portals share visual similarities, while the visual aspects making recipes attractive for Chinese users differ. Complementing our machine learning experiments, we conducted a user study with 450 participants from the three cultures. Participants are asked to rank recipes based on their appeal and provide justification through answering 19 questions. The results reveal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preference, including perceived appearance and taste across all countries, and negative perception of perceived healthiness for US and German participants. Analysis of 77 consistently labelled appealing/non-appealing images reveal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low-level visual features such as colourfulness, sharpness, and contrast.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se low-level visual features may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determining whether an image is perceived as appealing or not across different cultures. Our results offer promising insight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culture food recommender systems. By demonstrating common ground across food cultures, we believe that these systems can provide personalised meal suggestions that reflect user’s preferences while incorporating ideals such as healthfulness and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14.
姜英杰 《科教文汇》2014,(11):38-38,56
本文对高职食品贮运与营销专业食品商品学课程内容进行重构,打破原有的学科式课程内容体系,以食品商品的商品属性为出发点,构建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课程内容体系,同时针对高职高专教育特点,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模块化课程内容模块。  相似文献   

15.
高松 《未来与发展》2007,28(11):24-26
加入WTO后,我国受到来自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尤其是对于食品的出口.本文介绍了在国际贸易中保护贸易的措施和技术性壁垒的手段.概述了我国企业在开展出口食品贸易时所遇到的技术性壁垒的形式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吴娟 《科技广场》2014,(7):145-150
近期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这反映了我国食品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缺失。这种缺失的背后跟企业自身是紧密相联的,同时也和大的社会环境与政府监管密不可分。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共同协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升我国民众的经济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7.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的现状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工是引发部门间协调的根本原因。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上,由于我国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监管体制,使得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在实践中缺乏有效协调,难以形成合力,而且各监管协调模式之间相对较为离散,缺乏相对统一的规范性依据,无法形成统一的有机的监管协调机制。为了有效地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提高监管效率,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我国应当从协调模式的选择和协调目标、协调规则、信息获取与沟通以及激励惩慑机制的完善等方面确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实际需要的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8.
怎样提高食品分析实验课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食品分析实验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从实验教学理念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手段创新和实验教学考核制度的改革等方面阐述了食品分析实验课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食品免疫学课程内容繁杂抽象,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本文介绍了食品免疫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食品免疫学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的观点,并分析了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为食品免疫学探究式教学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张敏 《科技广场》2014,(6):240-242
食品安全与生态旅游是当代热门的话题,本文在研究庐山生态旅游餐饮业发展中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在制度创新的驱使下,庐山生态旅游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