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当一个孩子满怀憧憬地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体验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葱茏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清凉甘泉。要让我们的课堂,流淌生命的活力;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无限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关注、思考与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生命教育,成为现代教育深入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向。教育的原点是人的生命自由而全面发展,而教育现实是生命教育的严重缺失,教育的出路就是要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敬畏鲜活生命,重构生命课堂,引导生命实践。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是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通过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促使个体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和珍惜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质量,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使个体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动。实施生命教育不仅是要让学生获得生命存在、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个体有丰富的生命涵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4.
理想的课堂,能激活生命的潜能.面教育的理想,则能提升生命的意义。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进入学生生命的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我们的课堂创没具有生命活力的空间,成为学生放飞个性的殿堂。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每个生命个体全面、健康、和谐、高品质地发展。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学校是生命的学校。为此,我们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全力构建生命化校园:让校园成为充盈温馨关怀的家园、弥漫文化芳香的乐园、流淌自然灵性的生态园;让校园成为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体育场、提升生命品质的发射场、增添生命能量的加油站:让校园成为教师闪烁生命光环的天空、追寻专业成熟的领空、驾驶创造飞船的星空。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川 《青年教师》2007,(2):33-35
生命是上天赐给我们最丰盛的礼物。我们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而生存于生命世界之中,人的生命并不是纯然作为一个观察、分析、思维的对象性存在。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的心灵世界,如何把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是我们生命价值最为完美的体现。我十分欣喜地看到:直面教育、直面人生,以成全每一个富有个性的人的发展为自己价值导向的“生命教育”新理念,正成为越来越多以教育为天职的人们的共同旗帜。  相似文献   

7.
优质教育要通过一节一节的课来实现。“课系未来,课系生命,课系生存……教育的真正意蕴在于塑造受教育者的精神生命。教师之‘课’的甘露应当倾洒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让每一个学生的精神之树刚健而挺拔。浇灌学生精神之树的‘课’,一定是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的‘课’。”这是北碚教育人的心声。  相似文献   

8.
曹振宇 《文教资料》2011,(30):59-60
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是因为学生是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而且语文与学生的精神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想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新的生命力,教师就要让语文教学成为构建学生精神生活、实现价值的过程,更要让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9.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教师、学生和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让阅读成为师生诗意的生活方式,师生在校园能够尽情遨游书海,快乐沐浴书香,从而让校园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宋红秀 《考试周刊》2010,(48):31-32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不仅是一种师生教学互动的过程,而且应该视为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我们应该从生命成长的需要出发来考虑课堂教学生活,把教学当作生命的释放、生命的张扬、生命的成全,使课堂教学从纸面化的文本世界走向学生生命化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1.
人生的职责     
我们必须具备一种精神的能力,才能成功地对付生活中的各种情况,避免我们道德的堕落。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罪恶的世界。这个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罪恶的世界。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腐蚀我们,败坏着我们,如果我们没有改变我们的自然声明,没有从他们的自然生命中产生一种新的精神生命,  相似文献   

12.
谢红桃 《考试周刊》2011,(86):223-223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课堂是师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要增强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意识”,“让生命涌动”。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索、学力的发挥上,在创造与发现欲上达到最佳状态,使课堂教学获取最佳效益。专家对“生命意识”的论述启示我们,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针对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突出一个“活”字。  相似文献   

13.
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一种独特的感受,那就是:语文是温馨的,语文是智慧的,语文是诗意的,语文是激情的,语文是博大的。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要关注生活,关注文化,关注生命,要让语文教学成为一种大智慧的教学。让语文,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葱茏绿洲;让语文,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亮丽风景;让语文,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清凉甘泉。要让我们每一个学生个体通过语文学习而感到无限的快乐,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而感悟人生的精彩。  相似文献   

14.
郑少卿 《新教师》2022,(1):85-86
"生命至上,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基本底色,"强化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理念"已经成为教育者的共识.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生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每一位教师都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课堂上,我们应该围绕教材,结合实际,渗透生命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全面地了解自己,更要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  相似文献   

15.
理想的课堂,能激活生命的潜能,用教育的理想,则能提升生命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探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让数学课堂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放飞个性的殿堂。  相似文献   

16.
《南昌教育》2007,(7):12-13
我们留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予孙后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 ——前世界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 记得一位学者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置身一所特色优秀学校,总是感到校园里有种奔涌着的富有生命的东西不断撞击着自己的心灵,它使你感动、兴奋、激动、升腾。它就是学校精神。”走进南昌铁路二小,你会有类似的感觉。她是师生精神的栖息地,她是师生生命中的美丽“康桥”。  相似文献   

17.
生命化教育是从生命的本身来看的,是对传统教育的重新认识。我们教育一定要注重生命发展过程中的本质,使其成长创造出有利的条件,让其得到更有利的发展。从音乐课堂角度出发,生命化教育是艺术的摇篮,要将学生的生命潜力完全激发出来,挖掘音乐所具有的灵动性,让其成为课堂的主体是现今社会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叶利萍 《教育》2008,(5):56-56
现代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新时代,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需要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正如钱理群教授所说的,“语文教育应该给孩子以梦”,让学生成为拥有丰富精神世界与创造力量的人。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义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三者之间的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19.
用"活泼泼地"教育滋养活泼泼的生命,是当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也是为了更好地立德树人。高中的教育工作者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生命需求,让校园洋溢生命的律动,让课堂涌动生命的活力,让活动唤醒生命的自觉。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所谓生命教育,就是要培育每一个人成为一个积极、乐观、主动、自信、友善的个体。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