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国家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已成为衡量城市土地利用的一种主要手段,能够为城市的改造提供重要参考.贵阳市商业用地存在分布不均匀、老城区的设施比较老旧、部分商业点需要整改等问题,该文首先分析了商业用地指标体系的构建,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贵阳市商业功能区进行土地集约评价,全面掌握贵阳市商业用地集约利用状况,重点探讨商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及贵阳市商业用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方法,以期贵阳市商业功能区评价和方法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综合研究国内外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及集约利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指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应为少占用耕地,增加物质、经济产出和可持续利用。城市土地应根据不同用途特点进行布局,以使其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土地利用强度应适中,在不破坏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追求规模效益。在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方面,目前尚没有权威性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也没有分用途土地的集约利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从建设用地利用、投入、产出效益3个层次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中原城市群8个城市建设用地集约程度进行定量化评价。经过多因素综合比较得出评价结果,中原城市群的8个城市中许昌市建设用地利用最集约,为Ⅰ级,郑州市等3个城市为Ⅱ级,开封市等4个城市为Ⅲ级。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促进各个地区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效益化、社会和谐化、生态环境三个维度,构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2009-2018年广安市各县(市、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指数,借助障碍度模型诊断阻碍各县(市、区)综合指数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09-2018年间,广安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指数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且各县(市、区)的变化趋势和增长速度不尽相同;广安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指数呈现出集中化与两极化并存的特征;通过障碍度模型发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指数的主要障碍指标因子差别较大.为提高各县(市、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指数,应该继续加强土地资源管控,巩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水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市是我国西部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城镇用地粗放利用现象严重,急需对建设用地利用做出评价。本文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入手,选用9个评价指标,采用二次综合函数,宏观上评价鄂尔多斯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并对建设用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有针对性提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政策建议。从评价结果知,除东胜区和鄂托克旗以外,其余诸旗建设用地均处于粗放利用阶段,鄂尔多斯市建设用地利用整体上处于粗放利用阶段。应采取适量加大土地投入、科学编制各项规划、引进市场机制、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等对策措施,推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喀斯特地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本文以贵州省兴义市为例,从建设用地结构、投资与效益状况和潜力3个方面选取8个指标进行分析,同时与贵阳市、贵州省平均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建设用地主要类型由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占主导转变为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与水利设施用地两种类型.(2)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和建设用地地均二、三产业新增值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人均建设用地先增加后降低;单位GDP建设用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3)固定资产投入和第二、三产业GDP增长速度均高于建设用地增长速度,但投入与产出呈现差异,是产出的3.13倍;人口增长速度低于建设用地增长速度.(4)兴义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基本上处于贵州省平均水平,低于省会城市贵阳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7.
以2005-2007年大量基础统计数据为依据,从土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果、持续状况4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对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8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中原城市群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不断地提高地均经济效益水平,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以促进城市群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选取福建省2010-2012年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根据区域用地状况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原则,建立全省各设区市区域用地状况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对各区域用地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各设区市区域用地节约集约水平普遍较粗放,但纵向相比则存在沿海较山区地市集约水平高的明显差异。文章针对福建省各设区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从土地管理的角度提出有利于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5个方面来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法确定指标权重,再用综合分析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城市2010年的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土地提高集约利用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理想值的确定依据及方法,并以广西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例,对其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和潜力测算.  相似文献   

11.
以呼和浩特市各旗县为例,进行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测算技术路线与方法的探讨。根据各旗县的土地自然条件和利用特点等,对各测算单元土地利用方式进行相似性分析和土地生产力特点分析基础上,归并出测算区域。采用实地抽样调查法、净收益乘数法,以测算区域的主导耕作制度、主导作物及其产量产值进行农用地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测算,以土地附加收益修正后,得到分区和各旗县统一年产值,并进行全市统一年产值和补偿倍数平衡,对测算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来看,处于后工业化时期的国际大都市,其服务业用地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商务办公活动的用地需求日益增长,商务办公地带日渐扩大;二是生产性服务业用地向市中心区特别是中央商务区集聚;三是商业用地在建设用地中所占比例较低,但集约利用程度高;四是不仅各城市之间的服务业用地产出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在城市内部,从市中心区向外,服务业用地产出效率也呈现出明显的梯级落差。上海应当借鉴国际大都市服务业用地的演变规律,合理调整与优化其服务业用地规模与结构,提升用地效益。  相似文献   

13.
解读了《福建省教育用地控制指标(试行稿)》(下简称控制指标)主要内容及其重要参数,结合92指标①、福州地区某普通高等院校新校园区建设用地个案,比较分析新校园区建设用地相关参数,认为该控制指标总体上全方位地有力控制了教育用地,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现实指导意义,为了更有利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并满足高校可持续发展需要,尚需在控制指标某些条款进一步斟酌修订,如:规划选址用地指标细化及其前瞻性、建筑容积率更科学合理的计算等。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市居民心理和谐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和体现。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可以作为心理和谐的衡量指标。本研究随机抽取1257名石家庄市居民为对象,以《自我和谐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为研究工具,运用SPSS统计软件,调查分析了石家庄市居民心理和谐现状,结果表明:性别因素对石家庄市居民心理和谐程度无影响;年龄、学历、职业、家庭月收入、婚姻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对石家庄市居民心理和谐程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宁德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琚亍德市1993年和2001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采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指标,定量分析宁德市各类用地面积变化、用地变化的区内差异、研究期内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情况及其不同用途的土地之间转换,并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驱动力进行分析,提出了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快农田生态建设,合理利用耕地,积极推进土地整理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根据安顺市2001~2008年与土地利用变化相关的数据资料,选取了土地资源承载、土地生态环境和土地经济社会贡献3方面37个因子,采取相关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土地利用可持续性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安顺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在8年期间呈上升趋势,土地质量状况向好的方面转变,按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标准,距可持续利用阶段相差甚远。基于这一评价结果,提出了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石家庄城市发展历史的追溯及对城市文化定位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石家庄文化形象应定位于:河北省政治、文化中心,科学、教育、体育、卫生和艺术中心,优美的园林城市,国家旅游名城,健康之都,商贸名城,应通过城市文化资源整合和城市景观要素的优化,提升文化中心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以梓潼县200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图和2009年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图为基础,采用斑块数、类斑块面积、多样性指数等景观格局分析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近五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从2004年至2009年,区域景观受人类的干扰强烈,斑块破碎;受宏观生态保护政策、中观县域土地政策和微观市场经济效益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作为景观基质的水田、旱地、有林地、其他林地之间的转移量最大,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要注意协调好各种层面的驱动因子,以保障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辽宁省建昌县为研究对象,对2000—2010年建昌县建设用地的变化和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选取建设用地和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建立相关关系模型,分析相关系数并得出结论:与全国土地利用变化态势一致,建昌县建设用地逐年增长;促使其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口、GDP、城镇化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总体上这与大多数城市类似;今后几年建昌县建设用地总量仍然会持续增长,土地供需矛盾将日益加剧,这给耕地保护任务带来了巨大压力,有效协调县域土地利用中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耕地保护的关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采用几种判读方法对不同片种(彩色片、彩色红外片、黑白片)进行象片判读。用精密立体测图仪转绘土地利用类型要素和地理基础要素,编制成广州市土地利用图。通过面积量测,获得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数据;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可靠资料与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