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表内除法 (一 )主要内容有 :除法的初步认识 ,用2~ 6的乘法口诀求商 ,除法应用题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除法的含义。从应用来看 ,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 ;第二种是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 ,求分成几份。第一种分法即学习平均分。教学例 1时 ,教师提示学生将 8个小正方体分成 2份 ,可以怎样分 ?1和 7、2和 6、3和 5、4和 4。分得结果有什么特点 ?4和 4同样多。把8个小正方体分成 4个和 4个 ,同样多 ,这就是平均分。把 8个小正方体 ,分成 4份 ,每份要同样多 ,该怎样分 ?学生分组操作。…  相似文献   

2.
教学除法的含义,要使学生分清楚两种分法:第一种分法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第二种分法是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求分成多少份,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如何使学生正确地区分两种分法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教师的  相似文献   

3.
有关说明 “除法的初步认识”安排在统编课本第二册,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要使学生理解两种分法:(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2)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1份,求分成几份,也就是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现行统编教材把这两种分法分开在第二册和第三册中讲。学生学习第一种分法的时间比较长,往往形成思维定势,影响第二种分法的学习。人教版的义务教材把这两种分法集中编排,教了第一种分法后,接着教学第二种分法,然后两种分法进行对比。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两种分法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区分两种分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比较完整地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含义。 为了更好地体现教材、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教师在  相似文献   

4.
课程教材研究所编写的小学数学实验课本第三册在第一单元编入了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教材通过两种分东西的方法引出除法的含义:(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2)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求分成几份。这部分知识对刚升入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是比较难理解的。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两种分法,掌握除法的含义,实验教材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材安排上把两种分法集中安排,教学第一种分法后,接着教学第二种分法,然后再把两种分法进行比较,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加强了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实践证明:教材这样安排,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通用五年制五册中求平均数的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第一次出现的典型应用题。这种题是在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又不同于等分除法。等分除法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它的一份是多少,平均数问题却是求几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它含有取多补少的思想在内,这比等分除法问题要抽象一些了。  相似文献   

6.
乘除法简单应用题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①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如;同学们种树,每人种5棵,7个人一共种多少棵?②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如:同学们种树,7个人种了35棵,平均每个人种了多少棵?③求把一个数按每份分几个,可以分几份(即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如:同学们种了35棵树,每人种了5棵,参加种树的有几个人?这一组是乘、除法最基本的应用题,三种应用题是按照乘、除法的含义,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而定的。可以把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视为原型题,两种除法应用题是原型题的变式题。第…  相似文献   

7.
指导思想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分成多少份的第二种方法,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 1.根据老师的要求全班学生动手操作。 (1)12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 (2)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2.提问: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简析 “九义”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从除法应用来看,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也就是两种分东西的方法:一种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另一种是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分成多少份。前者是“逐一分”,后者是“逐份分”。这两种情况归结起来都是平均分”,只是分的方式不同。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就要使学生按照“九义”教材的这一思路,通过直观的、形象的、描述性的方式知道除法的含义,分清这两种分法。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一年级已学习了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求剩余、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减法应用题,求相同数相的和的乘法应用题,本学期又学习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的两类除法应用题。到第三册为止,含有一个基本数量关系,用加、减、乘、除法一步计算就能解答的简单应用题就全部学完了。因此期末复习时,不仅要复习本学期学习的除法应用题,还要综合复习全部简单应用题。下面对复习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利用题组形式,通过对加、减、乘、除应用题一些易混问题的对比,使学生掌握各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深学生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份总关系三类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在教完求相同加数的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以后,可设计如下题目进行训练。一、巩固乘除法意义的训练。理解并掌握乘、除法的意义是正确解答乘、除法应用题的前提,可通过如下题目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1.
乘除法应用题按其数量关系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了每份数、份数和总数之间的关系,与乘、除法意义有直接联系的应用题;一类是反映了两个数与它们的倍数之间的关系,需要间接运用乘、除法意义进行思考的倍数关系应用题。前者大体上有三种情况,即: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应用题、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用题。这类应用题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清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联系乘、除法的意义进行思考,从而掌握解答方法。后者也有三种情况,即:…  相似文献   

12.
“九义”小学数学第三册的应用题主要是结合乘、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有关求相同加数的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这五种简单应用题是乘、除法应用题的起始内容,是学习乘除复合应用题的重要基础。通过复习,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一、弄清乘除法的内在联系,掌握计算式子的意  相似文献   

13.
“表内除法(一)”的教学探讨兰州市城关区教研室翟伯华本单元教材的内容主要是: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用题。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相似文献   

14.
【课例简析】“除法的初步认识”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是讲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使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教学时可先通过例1的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些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再通过例2的教学,使学生清楚平均分的过程,直观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本节课的导学,要重点放在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引导学生感知上。【导学设计】一,谈话引入新课教师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把一些物品分成多少份的问题。现在我们就采研究关于分东西的学问。二、讲授新课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让学生上台演示:把6支铅笔分给两个孩子,看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学生上台演示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各种不同的分法进行概括,让他们明白可概括成两种情况:一种是两个孩子分得的铅笔支数一样,另一种是两个孩子分得的铅笔支数不一样。教师指出: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的结果每份一样的情况。同时告诉学生,分的结果每份“一样多”在数学上称为“同样多”。2.教学例1,让学生体会“平均分”。教师出示例1:把8个方块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该怎样分?分分看。(1)引导学生思考:要分的方块有多少个?要分成几份?分的要求是什么?待学生一一回答完后,再引导他们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一般说来,小学数学中一道投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三种意义。①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②表示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③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其中第③种是第②种的另一种形式,因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这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也就是说,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主要表示前两种意义。而一道除法计算的应用题,算式则只表示一种意义。例如,一个牙刷生产组生产牙刷7500把,每6把装一盒,可以装多少盒?列式7500÷6表示7500里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简单的等分除法的意义;会解简单的除法文字题和应用题;直观地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实物图、小棒、小圆片等。教学过程:一.操作实践,领会“平均分”的含义。1.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把一定数量的实物分成几份,每份同样名,这样的分法就是“平均分”。再  相似文献   

17.
《除法的初步认识》(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二册第四单元第3节)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教材单独安排一节来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等分除的意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熟练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并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它的意义。对这一内容的教学,我有如下新的设想。 (一)在游戏中学先用分彩棒游戏引出“平均分”。全班学生人人动手,按老师要求分彩棒。把8根彩棒任意分成2堆。根据学生的不同分法出示下图:  相似文献   

18.
刘建国 《南昌教育》2006,(12):20-20
(一)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相似文献   

19.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所要解答的刚好是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相反的问题。解答这类应用题需要逆向思考,学生往往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其实这类应用题除了需逆向思考外,题中的数量关系跟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 是多少的应用题实质上是一样的,与前面已经学过的比较两数的倍数关系的应用题是一组题。因此,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关 键是通过对比,与已学应用题建立起联系。对此,我在教学中是 这样做的: 1实物演示,揭示意义 先让学生在第二行摆出8个圆片,然后向学生说明:“第M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  相似文献   

20.
五年制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熟记2~5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运用2~5的乘法口诀求出相应的除法的商;学会解答求相同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以及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下面拟对各节教材谈一点具体教学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