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宋书》、《晋书》、《南史》等史书皆有陶渊明"不解音声"、"性不解音"的记载,但从其诗文作品看,陶氏是精通音乐的,尤其是古琴艺术。对此矛盾,历来治陶者的解释是史书有误。本文则从道教音乐出发,指出陶渊明所不解的是灵宝"玉音"。易言之,陶渊明精通的是世俗琴乐,而非宗教音乐。  相似文献   

2.
以房玄龄<晋书>、沈约<宋书>为代表,分别记载了两个繁简不同的陶渊明"无弦琴"故事,它们在后世都有广泛的流传.其实,这两类故事是诗人不同饮酒场景的写照:简单型(第1型)说的是独饮,复杂型(第2型)则为共饮.同时,它们又有不同的寓意:前者重在表现玄学化的人生观和审美方式;后者却在表现道教灵宝派"道以无心宗"的思想,以及对道教步虚音乐的艺术性模拟.  相似文献   

3.
王承文 《家教指南》2001,(3):143-152
礼灯科仪和斋坛法式都是中古道教斋醮活动中一种普遍而又非常重要的科仪.本文以敦煌本佚经《洞玄灵宝三元威仪自然真经》为中心,探讨了东晋末年古灵宝经中系统而完整的礼灯科仪和斋坛法式及其所体现的教义思想.并从南北朝到唐宋大量道教科仪书对该经的沿袭证明了古灵宝经对中古道教科仪发展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立功济人、无量度人并最终使自己的生命得救,圆满完成"升天之道",这就是<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因缘经>宣讲的大乘道教人生观.这样的人生观对后世道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灵宝派继承了早期道教研习天文历算学的传统,所传经典认为宇宙并非杂乱无章,天地运度、星辰度数均可推算。灵宝派之道不再仅是某种非对象性活动下的神秘经验,而亦一变为人的对象性活动中所把握的自然规律。作为神圣天书的灵宝经被认为是神真推算历法选择时节后方传诸世,历算活动中对天文异常变化的把握亦成为信众勤行灵宝经法的心理动因。灵宝派通过天文历算研究,试图为道教神学寻找理性与经验基础。其整理道教科仪、提升道教组织素质的活动虽属信仰行为,但实际上增强了传统数学与天文学传播发展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东晋时期,道教神仙思想对陶渊明产生了较大影响。他在诗文的创作中塑造了仙境、仙人、仙乐、仙药等道教意象。这些意象折射出陶渊明对道教神仙思想的自觉服膺。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从敦煌本陆修静《灵宝经目》所著录的一批早期灵宝经,探讨汉魏天师道在江南地区的传播及其对东晋南朝新道派的重大影响。国外学者较多关注灵宝经对大乘佛教教义的借鉴,我们则强调早期灵宝经其实保存着更为深厚的本土道教传统和本土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8.
"碧落"是中国古代诗歌词汇中的一个"舶来词",其来源可追溯至道教灵宝经书中的"大梵隐语"。该词代表弥散的"阳"气,在宇宙轮回达到"阴"极后随即出现的一种可见的红霞或薄雾。它本质是空,却蕴藏着存在。该词的含义曾被曲解、延伸,并最终转化为与最初含义大相径庭的诸多用法。而从唐代诗歌对"碧落"这个道教词汇的使用情况来看,唐代文人对于道教意义上的概念存在着一种普遍的体认,虽然他们对道教的理解层面也会因人而异,但道教对于具体的唐诗和广义的中国文学所具有的深刻影响则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灵宝市靠近华山、亚武山和永乐宫道教圣地,深受道教音乐曲牌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整体效果繁丽而不_拖沓、简练而不空乏的灵宝道情皮影艺术特色,体现出了民族民俗、民间音乐、工艺美术、民间文学、文化传统见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由于家传天师道之渊源和时代社会风气之熏染,陶渊明了解并接受了道教之思想,但其自身的禀赋、学养,又使他不囿于道教的理论,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对道教教义有所超越,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1.
龚鹏 《宜春学院学报》2020,(2):66-69,98
当前,文旅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所向。本文以宜丰陶渊明故里发展乡村旅游为例,探讨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情形。文章认为陶渊明故里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区位条件以及类型多样的旅游资源等,故而宜丰陶渊明故里应编制科学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以陶渊明文化为核心,精心打造多想旅游产品和旅游购物品,增强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提高陶渊明故里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的一生是矛盾的一生,本文论述了他从产生苦闷意识到大济苍生的政治理想的破灭.最终在田园中找到自我,实现自我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闲情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评价,最初昭明在编《文选》时没有选它,而在其编的《陶渊明集序》中却又进行高度评价,这非昭明之矛盾,而是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所致。  相似文献   

14.
浅析陶渊明的人生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对于陶渊明的研究,但多数是从文学角度对其作品进行分析。本文作者试图从陶渊明作品的基本内容来分析其人生观,并由陶渊明对战争、士庶、自然及贫困生死等方面的认知来对其阐释并探析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作为我国田园诗的开创者,为后世树立了不可替代的典范。一千多年来,我国的学者文人研究他的代不乏人。他的诗文甚至在国外也被人欣赏研究。陶渊明之所以被人推崇,这和他独具魅力的个性特征和天才横溢的诗文有关。在中国,人格和艺术相统一,才有可能被人欣赏和推崇,而陶渊明是人格美和艺术美高度统一的。陶渊明人格的形成,和他独特的生平经历和时代环境有关。陶渊明的思想是他自身体悟各种思想流派和人生经验相参照的结晶。陶渊明的本体论思想并不系统,而是从他的诗文中透现出来。陶渊明的诗是田园诗的典范,平和冲淡,真诚朴素。在平实的描写中透露出对自然、农耕、友情等令人感动的眷念和热爱。尽管历史上不少人存在对他的误解和误读,但他的伟大人格和天才横溢的艺术功力超越于一切时代,同时也超越由误解和误读造成的屏障。  相似文献   

16.
选取新世纪10年(2000-2009)陶研71部著作做为研究对象,分"传记类""文集读本类""工具书""陶研之研究""专著研究类"和"陶行知教育思想实践类"等6个主题对10年来的陶研著作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把握新世纪10年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的基本走向,认清其理论研讨的新进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为何不论陶渊明?从接受途径看,陶作当时影响不如后世深远;在"原道、征圣、宗经"原则和辞采、用典、声律等方面,陶作不契合刘勰的批评标准;陶作不能反映一时或一代风貌,不符合刘勰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8.
创作心境与创作理念的不同,导致诗人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对审美观照对象的处理方式各异,使二者诗作形成不同的美学风格:自然客体在前者诗作中是审美观照的主体对象,形成陶诗重直观重体悟的思维方式与淡逸闲远的美学风格;在后者诗作中则是引发诗人沉思或承载诗人情感的媒介,形成华诗重分析重逻辑的思维方式与崇高深邃的美学风格。二者诗作在关学风格上的差异,归根结底是源于中西文化系统中对宇宙本原的认识差异,这种差异影响并形成中西截然不同的美学机制与文化规则。  相似文献   

19.
黄庭坚诗宗杜甫似已成定论,但黄庭坚在师法杜诗的同时,对陶渊明亦有一种承传关系。通过山谷对陶诗的爱好与仰慕、山谷与渊明诗歌理论及诗歌本身之比较、可以论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归耕园田,创造了独特的诗歌意境与风格。八百年之后,南宋词人辛弃疾推崇陶渊明人格诗格,作品中大量提及陶渊明、赞美陶渊明,并引用陶诗陶文,由此可以看出他对陶渊明的接受与体认,也可以看出他虽身处逆境,但依然不忘国家安危的那种儒家的"担荷"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