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年前,我从地方史志部门进入媒体界,开始做副刊编辑.多年日积月累,心得有一些,经验教训也不少.我的感受是:要做一个好的编辑真不容易. 我编辑的副刊版面,差不多每期都有一篇主打文章,然后围绕主打文章组织版面.要是其中某一篇主要文章被老总毙掉了,或是删得“惨不忍睹”,那我一定会推倒发稿计划,重新组版.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话,那么,文摘编辑就是“在嫁衣中选嫁衣”。初做文摘编辑时,思想上并没引起多大重视:文摘无非“摘”文而已,有何难哉?所谓“剪刀加糨糊”是也。何况还有“吃人家嚼过的馍”一说。谁料,接手半年来,逐渐感到,他山之石不是信手拈来,文摘编辑当好不易。应该说,有的文稿编辑可以做见仁见智的修改。而文摘编辑却不得随意引申、附会、拔高、扩展,必  相似文献   

3.
提起做文摘编辑,一些人认为容易得很:不就是一把剪刀一瓶浆糊,剪剪贴贴,抄抄摘摘,发别家报刊发表过的现成文章吗?何难之有?当然,若只是信手拈来,随意摘点什么,五花八门,稀奇古怪,胡拼乱凑,倒也不难。只是这样的文摘刊物又怎么能有生命力?又怎么会赢得读者的喜爱呢? 常言道:不干不知道,干了才知晓。我以前一直做报纸编辑,也曾经有过上述想法。两年前当自己也做了文摘编辑后,亲身品尝了文摘编辑的甘苦,才真真切切感受到:要做好一个文摘编辑并非易事。 所谓文摘编辑难做,因为文摘编辑不仅要具备一般编辑所应具备的事业责任心,政治思想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等等,还需具备两项较为过硬的功夫:一是鉴赏力,二是创造力。 鉴赏力,主要表现在编辑对时代变化有敏锐的目光;有领先于而不是落后于读者的时代意识;有对潜在市场的洞察力,有对大量作品的文化品质及其社会价值的识力。这种鉴赏力多发生于选摘稿件中。有些文摘刊物,由于编辑缺少鉴赏力,刊物思想内容缺乏一股撞击心灵的冲击力量,缺少耐人寻味的哲理,就像浅  相似文献   

4.
论编辑删稿     
编辑删稿是指编辑主体对作者原稿以缩简文字为形式的一种编辑行为,它是文字编辑加工处理文稿的方式之一.这一编辑行为从表面看,操作起来很简单,手起笔落,部分文字被删除了,前后方连得上也就行了.然而,这一编辑行为并非真的只这么简单,刘勰在《文心雕龙·镕裁》中说,“才核者善删.善删者字去而意留.”“才核”大抵指精细的文字功夫.笔者认为,编辑要做到“善删”,除了“才核”外,还应作出一定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冉斌 《新闻窗》2011,(1):34-35
一些人对报纸版面编辑有一种误解,仿佛编辑就是一个文稿搬运工,删删改改之届,把稿件搬上版面,整个过程只是让文稿发生了一点物理变化。事实上,编辑有很大的空间展现“思考力”,让稿件起化学变化,完成传播设计师的职能。  相似文献   

6.
向报纸提供的稿件,有人易犯这样的通病——“写长一点,留给编辑删的余地。”何必留给编辑去删?自己就可以做一趟“刀斧手”的,试谈一点“自删”方面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编辑的“斧头”编辑手中的笔是一把板斧,这把板斧是用来处理稿件的。运斤成风,就是要求砍稿子要砍得妙,砍得恰到好处。兵无常势。编辑删稿子也无一定之规,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时候是因为枝叶蔓杂,需要裁剪,有时候是水份太多,需要“甩干”,有时候则是版面需要,“削足适履”。“削足适履”是难度最大的。一篇万字长文,要压缩成三、五千字甚至一两千字而不露斧凿之痕,更要见编辑“耍板斧”的功夫。一位熟练的编辑,能够根据版面的需要删稿子,需要删多少就删多少。敢删并不是本领,会删才是本领。所谓会删,无非是突出主题,摘取精华,善于通过典型事例进行概括。记者往往想把自己掌握的材料都堆进文章里去,而编辑则可以帮助他们“割爱”。不过,“削足适履”并不是一个好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新闻编辑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没有创造性,就做不好编辑工作。 也许会有人说:“你过分夸大了编辑工作吧。编辑,不就是修修改改、删删补补吗?” 这修改删补就是一门学问,小看不得的。  相似文献   

9.
在一些人的眼里,做报纸副刊编辑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需将别人的成品拿来,用红笔在上面圈圈删删,就大功告成了.然而,这些只是表面现象,做一名合格的报纸副刊编辑,绝非易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些报纸副刊编辑,很多人成了大家、名家.<申报>、<大公报>等报纸的副刊在全国具有难以替代的影响力.这些报纸的副刊,对正刊来说,所起的已不是绿叶衬红花的作用,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独放异彩.一张报纸的副刊能办到这种程度,当然是编辑的功劳.只有高素质的编辑,才能办出让读者喜爱的副刊.  相似文献   

10.
拿到薄一波同志的新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我先读了第十六篇《<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出版》。之所以这样,一是我过去在基层工作,经历了农村互助合作运动的全过程;二是在大学学习和以后在报社工作期间,多次翻阅过这部著作,特别是学习毛主席写的按语,得益匪浅。这次读薄老的回顾,感触最深的,是毛主席对这本书的编辑工作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我们应当把这种好的精神、好的传统,坚持和发扬下去。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高度注意,身体力行。第一,编辑工作要下功夫做调查。毛主席把他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工作称为做调查,讲出了编辑工作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于编辑工作,人们通常认为是圈圈点点、删删改改,其实这是不全面的,没有抓住要点。要点是做调查。调查的含义很广泛,形式有  相似文献   

11.
王驰 《青年记者》2009,(16):99-101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文摘类杂志市场出现了一个“小阳春”,其标志性的事件是:《看天下》改版并获得初步成功;《博客天下》创刊;出自党建杂志门下且具有高度市场化气质的文摘杂志《畅谈》问世。这三本文摘杂志无论从市场定位还是编辑手段上,均呈现出与早期文摘杂志截然不同的风貌,将其称为“新文摘杂志”并不为过。以下试对其内容定位、编辑手法做一简析。  相似文献   

12.
编 辑工作的创造性并不是一个新的命题 ,只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这个命题显得更为引人注目。长期以来 ,文摘编辑工作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不少人认为 ,文摘编辑不过就是用一支笔、一瓶墨水、一把剪刀、一瓶胶水 ,在别人的劳动成果上抄抄摘摘的简单的重复劳动。而笔者认为 ,文摘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抄抄摘摘”可以了事的 ,尤其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 ,面对各种阅读需求的读者 ,文摘编辑必须具备相应的新观念 ,从传统的理念和束缚中摆脱出来 ,构建一种文摘新理念 ,才能办出适合当今读者需求的文摘版。文摘编辑的策划意识文摘版的编辑首先需要…  相似文献   

13.
编辑的点子     
编辑工作是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作为新闻编辑,不仅仅是在原稿上删删改改,更重要的是要有编辑意图,有编辑的点子。没有点子的编辑不是一名称职的编辑。 编辑的点子要新,要有创意。一条新闻线索、一篇新闻稿件或一封读者来信到手后,编辑要反复阅读,反复掂量,想得更远一点,看得更宽一点,联想更广一些,要想到原稿中重要新闻价值的内容。一篇稿件刊出后,不只是告诉读者一件事情的解决或一个问题的存在,而是进一步启发读者由此及彼地联想,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有一把剪刀、一瓶浆糊就可以当文摘编辑了。”其实说的是外行话。从某种意义上讲,文摘编辑是给编辑当编辑,甚至是给总编辑当编辑的工作,对编辑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剪刀和浆糊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那只是工具。文摘编辑是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其中可分为备料(收集信息)、筛选(整理信息)、加工(编辑信息)三个阶段。编辑加工是文摘编辑流程中的高阶段,其间既有物理性的反应,也有化学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有人认为,编辑报刊新闻稿不过是“浆糊加剪刀的手工操作活,是雕虫小技,是机械工作,对编辑报刊新闻稿不屑一顾。事实上,报刊文摘是一门学问。拿报纸来说,报纸中的文摘报被称作是报中报,文摘编辑是“编辑之编辑”,要求水平更高。目前全国五、六千种报刊都设有文摘版,还有不计其数的专门文摘报,而且发行量都很好。可见文摘是深得人心的。说文摘学是一门学科。因为它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它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它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规律,文摘有严格的规范和明显的特征,不是随意的作品。文摘是文献或文章的浓缩,其特点是言简意赅,…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论文摘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图书情报专业17种核心期刊文前摘要的统计分析发现:图书情报专业核心期刊文前摘要普通存在着指示性文摘过多、篇幅短、信息量少、人称使用不规范等情况,这是由学科性质、文章内容、作者意识、编辑要求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建议图书情报界要开展文摘标准化讨论,提高作者认识,而图书情报专业核心期刊的编辑更应做出表率,严格规范。  相似文献   

17.
编辑要做“有心人”于伟英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我从事编辑工作已经五年有余了。从一个对编辑工作知之甚少的普通医学生,成长成为一个对书稿有独立的识别、分析、判断和加工能力的编辑,其间“酸甜苦辣”司算“味味俱全”,从中使我感受到,做好编辑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个...  相似文献   

18.
“剪”与“编”是文摘编辑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但“剪”不是机械地“移植”,“编”不是简单的叠加。正确地理解“剪”与“编”,有利于发挥文摘编辑的创造性,提高文摘版的品位。 “剪”。文摘编辑离不开剪,但剪什么却大有学问。笔者认为,在“示趋”与“辨伪”两方面尤其能体现一个文摘编辑的功力与品位。 示趋。示趋就是要求编辑能正确地把握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选稿时能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文摘版趣味性强,稿件处理不当时对读者的误导作用也会更严重。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各种新思潮、新观点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9.
经常向报刊投稿的人大都遭遇过被人删稿子的经历。有的删得让人服,叫绝;有的则删得让人憋气,摸不着头脑。这些感受,不但业余通讯员有,就是以删他人稿子为业的编辑也有。好在,经常投稿的编辑们有时在自己敬佩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敬佩;有时则在自己憋气的同时,又让别人憋气。  相似文献   

20.
论编辑失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工作面对千差万异的作品和作者 ,从事着严格的科学性和独到的创造性劳动 ,编辑工作中的闪失是不容回避的问题。编辑得当与失当在编辑活动中并存 :有编辑得当的惬意 ,也会有编辑失当的遗憾。据报载“赵兰英在《人民日报》上撰文说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出版曾经历了一番磨难 :书稿先是被一家出版社拿去 ,不料编辑左删右改 ,被弄得不像样子。余秋雨赶快追回 ,伤心至极。……”(见《报刊文摘》1997年1月2日)另 ,潘知常在《学术月刊》2000年第5期50页注解中特别指出了他的《实践美学的本体论之误》一文原标题发表时被编辑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