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介融合导致了新闻竞争的压力,如何在新闻产品同质化的时代找到适合自身特色的原创新闻,就涉及新闻的发掘.本文从网络新闻编辑的角度探讨了新闻的发掘,即对已传播的信息进行再加工,使之成为新的原创新闻.具体从4方面进行了探讨:对已报道的新闻进行聚焦,从网民发布和反馈的信息中发现新闻,从报纸、广播、电视和网媒等介质信息中寻找新闻,从新闻排行榜中发掘新闻.  相似文献   

2.
新闻漫画具有自己独特的信息传播优势,表现在它更多地是为传达一种倾向和观点,在传播过程中满足了受众愉快接受信息的心理需求,它传承了我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中所蕴涵的智慧,并通过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在新闻漫画繁荣发展的背后,也应冷静面对其创作中的缺失和传播中的缺憾,如何努力改善新闻漫画发展的现状,已成为新闻漫画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传播的信息中,除了新闻事实信息之外,还存在着新闻情感信息.新闻情感信息是指"当传播的事实信息是新闻事实信息时,附着于其上并随之进行有关情感方面信息传递的,则是新闻情感信息".情感信息的传播,一般是靠其外显形式依附于事实信息,随着事实信息的传递而传播.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发展和广播电视的日益普及,广播电视新闻已愈来愈成为人们捕捉各类新闻信息主渠道之一.近些年来,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质量大有提高,但由于某些标题制作粗糙、平淡乃至南辕北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新闻质量和传播效果.此种状况已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担忧.本文试图在此方面略作探讨,供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信息从有新闻史起就打上了阶级、阶层等党派性烙印,在传播过程中始终遵循由信源到信宿单向流动的过程,受众在传播渠道中始终处于被动地接收信息的信息接收者地位.当人类进入到21世纪,微博的问世打破了政治、经济上占优势地位的阶级、阶层在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新闻信息不再是由信息源打上党派性烙印后经过机构性大众媒介流向信宿的单向流动过程,普通民众既是受众也是新闻信息的发布者,享有对新闻信息传播的平等地位.微博的出现把中国的新闻信息传播推入空前的民主化里程.  相似文献   

6.
柏清  罗锐 《新闻传播》2005,(8):27-28,31
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各级党报的改革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不论在新闻理念还是报道模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丁柏铨认为“党报以往的改革已跨出了两大步:第一步,大致实现了从较少传播新闻信息而较多传播观念向较多传播有新闻价值的信息的转变。第二步,不仅强调扩大新闻信息的总量,而且在提高新闻信息的质地和价值含量,所提供的服务对读者有用方面做出了切实努力”。  相似文献   

7.
张磊 《传媒》2016,(1):47-48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路径、受众接受各类信息的渠道也呈现多样化的局面.为适应时代的需要,当前很多传统媒体已纷纷建立了诸如新媒体部、融媒体部等新闻信息的传播机构,通过微信、微博等多种新媒体形式,进行新闻信息的编辑、加工、发布.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信息社会背景下档案信息与新闻传播的联系与区别,并分析了档案信息在新闻传播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影响全球的社会文化思潮,消费主义的影响正日渐渗透到大众传播媒介,新闻传播领域正在出现消费主义趋势,表现为新闻传播内容的娱乐化倾向以及传媒经营管理中的拜金主义特征.新闻传播应该是信息的传播者、环境的监测者,社会的守望者,这是新闻的基本法则,但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这种基本法则正在面临危机与挑战.消费主义新闻倾向目前已进入中国的大众传媒,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坚守新闻的守望精神,成为当前新闻传播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智能传播时代,新闻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变革.数据驱动的第二代智能技术已被用于新闻传播的全流程之中,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的应用正在深化新闻报道,自动化生产被广泛用于新闻写作,智能算法几乎主导了信息分发,而事实核查技术的智能化让新闻业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保证.在智能技术全程运用于新闻传播的背后,人类仍是实际的主导者,新闻中...  相似文献   

11.
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新闻活动参与者不单纯是新闻报道中的客体.借用越来越发达的信息传播技术,他们也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在进行信息传播活动时,这些曾经的“受众”所传播的信息不管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可以突破人际传播的范围,具有大众化、专业化传播的特征,有时甚至会改变舆论发展的走向.这些原本非职业新闻从业人员的存在改变了原有的新闻伦理生态.因此,在广义的新闻伦理中,新闻伦理的主体还包括了新闻活动参与者.“他们的新闻行为,恐怕不只是应该受到一般社会道德的约束,同时也应该受到更为严格的新闻职业道德的某种约束.”  相似文献   

12.
群体传播是网络传播的重要特征,人人都是传者和受者.群体传播时代,UGC(用户生产内容)网络新闻信息传播成为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个人化、社交化、社会化和娱乐化等基本特征.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新闻价值观、网络平台利益驱动、新闻报道实践方法等原因,UGC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存在着虚假新闻、标题党、新闻侵权等问题.本文从传者的新闻素质、用户的法律意识、网络平台、网络推手、自媒体等多角度入手,深入探讨了实现UGC网络新闻信息健康传播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晓华 《青年记者》2017,(28):63-64
科技日新月异,传媒技术的发展给人们接触信息、生产信息、信息流通带来了全新的模式和体验.以培养专业信息生产与分发人才为己任的新闻传播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过去的五年,我们听到了太多有关媒体变革对教育冲击的探讨,报纸发行量的下滑、电视节目收视率的下降等导致的传统媒体的生存危机,传导到了新闻传播教育领域,国内外不少学者都发出了悲观的声音,如目前已较成熟的新闻教育课程体系受到挑战、学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广泛应用,新闻的传受关系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在新媒体新闻的传播领域,大众自传播已逐渐形成相当强大的传播力量。文章力图对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的传播局限作一探讨: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的焦点非常易于转移,过度依赖媒体信息框架,情绪和情感的激发对大众自传播的强度影响巨大,理性控制力弱等等。  相似文献   

15.
世界新闻信息传播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传播工具不再局限于报刊、电台和电视台,新闻信息传播不再局限于职业新闻人.全新的媒体环境,为人民军队在更加广阔的传播空间展示自身形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习惯于以传统报道方式传播新闻信息的中国军事新闻工作者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如何应对这场挑战,事关中国军事软实力的形成,事关国家和军队形象.  相似文献   

16.
齐玉 《新闻窗》2013,(3):92-92
一、电视民生新闻出现的背景从口头传播到印刷传播再到电子传播,这是人类信息传播经历的传播过程。电视媒介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它所表现出来的信息给人一种空间感,能够将信息准确的还原。新闻是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也经历了上述的三个阶段。新闻从印刷时代转入电子传播时代后,电视新闻以自身的优势略胜纸质新闻。电视传播的特性能够满足人们的感官需要。虽然传统的电视新闻联播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但却不如电视传播那样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现实生活,更加注重对老百姓的关注和关怀。在当下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传统的新闻传播已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了。  相似文献   

17.
新闻线人的出现催生了许多法律问题.新闻线人为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或新闻信息动机的复杂性,导致了新闻传播活动的多样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新闻侵权中新闻线人权益保护的复杂性.新闻线人的权利与义务逻辑地包括在宪法原则之中,其基本权利与义务包括:新闻信息知情权、新闻信息传播权和获取报酬权.但是.新闻线人的权利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与规范,新闻线人必须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必须维护他人人格权.  相似文献   

18.
网络媒体已成为新闻传播的强势媒体.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的媒介角色发生了重要变化.一方面,网络媒体不仅在表达民意方面进一步延续“草根媒体”的角色,而且凭强大的传播功能在重大事件和重大主题新闻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引导主流舆论的不可或缺的媒体.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并不会取代传统媒体,反而对传统媒体在信息报道、传播效果等方面有着巨大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9.
师静 《青年记者》2016,(21):22-24
对于新闻真实性的追求和对虚假新闻的打击,在传统媒体时代,是一个伴随着新闻生产传播全过程的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中,由于自媒体与社交媒体的兴起,新闻的真实性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本文试从新媒介素养的角度探讨新闻真实这一重要而又令人困惑的问题,以及应怎样通过提升新媒介素养加强新闻真实性,推动新闻业的良性发展. 新媒体环境对新闻真实性的考验 由于新信息传播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自媒体与社交媒体发展迅速,目前新闻媒体正在经历一场全产业链变革,国内外媒体拥抱社交传播已成为大趋势.传统媒体日渐式微,社交媒体正在消解和重构信息传播架构,以个人账号与聚合性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众多自媒体与自媒体平台,爆发出强大的内容生产力与新闻传播活力.  相似文献   

20.
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具有更快的传播速度和更广的传播范围,这不仅让文学与新闻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而且也让文学与新闻之间的互动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现象,对二者之间的互动现象做出研究与探讨,对于推动文学与新闻传播的发展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进行了论述,并对新媒体环境下文学与新闻传播互动中的新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