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草地畜牧业正在面l临以草地退化和牧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为主要表现的发展危机.研究表明,有机畜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减轻草地的压力,缓解家畜与草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关系,而且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我国有机食品市场潜力巨大,而新疆草地畜牧业所依据的传统技术在客观上与有机畜牧业的技术要求比较相近.促进有机畜牧业发展是新疆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可选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草是畜牧业发展之根本,草的发展取决于一个地方畜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没有草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当地畜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问题。藏北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西藏高原特色畜牧业基地,而高寒草地退化严重制约着其生态和生产功能,对生态保护建设和畜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新挑战。那曲草原站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建设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提出藏北高原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发展人工种草可有效解决草原生态保护利用和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藏北高原发展适宜区域人工种草,是保护和建设发展藏北高原草原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发展适宜区域化人工草地建设,使荒地及闲置地得以充分利用和改良,生产更多适宜优质高产饲草料,缓解藏北高原天然草地放牧压力,夯实畜牧业基础,储备冬春防抗灾饲草料奠定基础,提高高寒草地生态功能,促进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因此,生态保护建设与畜牧业协同发展是藏北高原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在畜牧业生产中过度利用草地的生产功能,忽视其生态功能,造成草地大面积退化,草–畜关系失衡,传统草原畜牧业难以为继,亟须探索适宜于牧区特点的生态保护与草牧业发展新模式,依靠科技创新推动草牧业发展。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以下简称"内蒙古站")自建站以来,立足于我国温带草原,长期开展草原生态系统水、土、气、生等要素监测,草原生态学基础研究,以及退化草地恢复、人工草地建设和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并通过示范推广为内蒙古草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技支撑。基于长期监测、养分添加和放牧控制试验,揭示了内蒙古草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机制,主要发现:(1)不同物种和功能群之间的补偿效应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的重要机制;(2)物种和群落水平的化学计量内稳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的基础,由化学计量内稳性高的物种占优势的群落,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和稳定性;(3)混合利用方式(放牧和打草轮换)有利于多样性、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基于以上基础研究和长期试验示范,内蒙古草原站研发了多年生混播人工草地的草种配置及高效人工草地建植技术体系。该体系提高了多年生人工草地的生产力和稳定性,延长了人工草地的利用年限,提高了牧草品质。为了进一步探索适宜于牧区特点的生态保护与草业发展新模式,内蒙古站提出了草地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合理配置技术体系。该体系通过建设高效人工草地和基本草牧场,解决饲草的生产问题,同时通过退化草地恢复和天然草地合理利用,提升草地的生态功能。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使我国的草地生态学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使得内蒙古站成为草原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和开展国内外合作研究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4.
倪祖彬 《资源科学》1982,4(3):39-50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西藏、青海两个省区的全部,甘肃省的甘南州、肃南县和天祝县,四川省的阿坝州、甘孜州和木里县(以下简称川西),云南省的迪庆州,怒江州(以下简称滇西北),共162个县,土地总面积230多万平方公里。牲畜近6000万头(只),折合1.1亿多个绵羊单位,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复杂独特,地域差异悬殊。在自然因素的强烈制约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下,畜牧业生产带有显著的高原特色。要有效地发展高原放牧畜牧业生产,必须扬长避  相似文献   

5.
西藏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是西藏经济的优势支柱产业,但是西藏的草地畜牧业主要依赖天然草原放牧,具有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草畜矛盾突出,季节不平衡问题严重,而且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的特点。现阶段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游牧或半游牧的生产方式,冷季严重缺草时,基本没有能力给牲畜补饲,遇到灾害天气时牲畜就会大批死亡,给牧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而人工种草不仅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还是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促进农民增收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文章重点从人工种草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并对发展西藏人工种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壮  肖敏 《内江科技》2022,(2):25-26
红原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中部,是长江、黄河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国五大牧区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人为活动干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导致红原县天然草原退化严重,土壤板结面积加大,鼠害、草地沙漠化等现象频发,随着有毒有害杂草滋生,可食牧草量减少,牧草产量大幅度降低,草原生态恢复进程缓慢。为加快草原生态保护,总结提炼草原修复技术,针对草原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推进红原县退化草原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西藏河谷区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西藏自治区农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实现农牧民可持续增收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林周县卡孜乡白朗村典型的河谷区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通过中度退化草地治理、重度退化草地建植优质人工草地,放牧加补饲加快绵羊的出栏率等综合技术集成和示范,实现畜牧业高效发展和退化草地治理双赢的目标。文章阐述该试验示范区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发展思路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期实现农牧民增收和生态安全协同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以此为西藏河谷区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西南岩溶山区的农牧业生产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全功 《资源科学》1999,21(5):76-80
在简述了岩溶山区生态环境的现状、治理进展以及开发利用的建议后;详述了西南岩溶山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形势、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出,低成本建制人工草地,保持人工草地群落的稳定性,提高前植物生产、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外生物生产等主要生产阶段的转化效率,依然是南方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部11个省(区)的土地辽阔,自然环境区域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天然草地占土地总面积的半数以上,放牧畜牧业历史悠久,历来是蒙、藏、哈萨克等善于经营放牧畜牧业的少数民族聚居的牧区。区内的牧业经济,特别是放牧畜牧业经济,在区内外占有重要地位,11个省区占有全国80%的少数民族人口,89.5%的草地。48.6%的牲畜,以及丰富多采的畜产品。牧业产值占全国牧业总产值的28.1%,占西部农村社会总产值的21.5%,高于工业、低于种植业,位居第二,占牧区农业总产值的的80—90%。由于区内天然草地资源开发不充分、利用不够合  相似文献   

10.
以青海省高寒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以人工草地生产-生态暂稳态维持技术和可持续利用理论为基础,针对老龄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和土壤状况,分析了高寒老龄人工草地物种组成、群落丰富度、均匀度特征和土壤养分,探究了群落自身功能特性、种群竞争力、种群更新机制及土壤营养配比需求,确定了限制人工草地生产力提高的关键因子,明确了围栏封育、刈割、补播、施肥、毒杂草去除对人工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量化了典型畜牧业合作社天然草地、退化草地和人工草地生产力,核算了合作社草地生产力的经济效益,评价了不同调控措施下草地健康状态。该研究成果为高寒人工草地复壮、稳定性调控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破解草原生态建设一系列难题,近几年来,青海闯出了一条牧区生态发展的新路子。随着青海牧区人口增长和草地生态退化,牧区畜牧业发展空间受阻。早在2004年,5万多名牧民从三江源生态保护地区迁出,这些生态移民经历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双重变革,从传统的游牧到定居,从单纯的畜牧业生产到融入多元化的商业经济社会里。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生产资料的缺失,牧场的围禁,生产设施的遗弃,使无一技  相似文献   

12.
浅谈西藏人工草地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拥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地,但牧草低矮、稀疏、产量低.而且草地退化严重,荒漠化程度加剧,生态环境异常脆弱.开展人工草地的研究工作,对加快当地草地畜牧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项目以青海省高寒草地(高寒草甸、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针对高寒草地健康定量评价及生产—生态功能提升的科学问题及技术需求,统筹考虑草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从人—草—畜—环境的综合系统出发,以草地生态保护为前提,以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为抓手,结合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示范区、三江源区二期工程建设以及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开展了高寒草地健康评价及生产—生态功能衰退与结构失调的整合提升研究。通过机制揭示—技术研发—示范应用的全链条设计和一体化实施,在实验点、示范区和区域3个层面上结合高寒草地健康评价与退化草地治理工程,可视化诊断了高寒草地健康状态,定量分析了高寒草地退化成因及因子贡献率,揭示了退化演替的生态过程及其特征,阐明了退化高寒草地生态恢复的生理生态学及繁殖生态学机理,驯化选育出适宜高寒草地恢复治理的牧草新品种,研发出不同类型退化草地生态—生产功能提升技术、高寒人工草地生产—生态群落稳定性调控技术,创建了人工草地分类经营与管理技术模式,对退化草地修复治理进行信息化管理,量化了不同恢复措施的生产、生态效益,系统开展了技术体系的示范与推广,兼顾基础理论探析、健康诊断评价、信息技术管理、关键技术突破及创新模式集成,形成适宜该地区的生产—生态功能提升技术体系,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畜牧业产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技术支撑和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14.
大力发展畜牧业 促进农牧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是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是西藏的传统产业,畜牧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前景和潜力,本文通过对西藏畜牧业资源的分析,指出大力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劣势和制约因素,提出了转变观念,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一、青海省养羊业的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青海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全省国土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草原面积3600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9.36%以上.草地畜牧业是青海牧区经济的主体,2001年全省草食牲畜年末存栏数为2131万头(只).  相似文献   

16.
1.我国的饲草饲料资源 1.1我国的草原资源 草原畜牧业是以草原为基地.利用草原牧草资源饲养家畜来获得蓄产品,因此草原资源的好坏对畜牧业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我国有各类天然草地面积4亿hm2,全国总的原面积,占国土面积肥的40%,其中可利用面积为3、3亿hm2。按草地自然、经济、植被分布情况来划分,可分为三类:牧区草山草地面积为3亿hm2,占我国草地面积的75%;北方草山草地面积2.500万hm2.占我国草地面积的6.29%;南方草山草地面积7400万hm2,占  相似文献   

17.
西藏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困难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劲 《西藏科技》2007,(5):51-53
西藏是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前景和潜力。西藏仅有耕地22万公顷,但草地面积却高达0.81亿公顷。在人口迅速增长和耕地持续减少的双重压力下,通过草地资源的开发,为西藏提供更多的食品和加工原料,是西藏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畜牧业在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西藏传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又是西藏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8.
西藏是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是西藏的传统产业,畜牧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前景和潜力,本文通过对西藏畜牧业资源的分析,指出大力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劣势和制约因素,提出了转变观念,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青海科技》2014,(1):56-56
<正>一项旨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模式正在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的青海省得到试验和推广。通过一年来的试点表明,这种新的发展模式取得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孕育了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拥有近5亿亩的天然草场,是我国五大草地畜牧业发展基地之一。过去,"合家一顶帐房,坐拥千只牛羊"是青海畜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但是长期的过度放牧  相似文献   

20.
泽柏  李昌平 《软科学》1990,(3):24-29
<正> 草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畜牧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牧区经济的物质基础。我国草地面积达60亿亩,占国土面积的40%,居世界第二位,为我国农用耕地的4倍,目前载牧各类牲畜1亿头以上。由于经营管理粗放,生产力水平很低,每亩草地的年均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