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宪法中的公民权利条款与普通法律是有别的,因而有其特定的立法表述方式。在宪法中对公民权利条款进行立法表述时应当遵循宪法语言的规范性原则、权利不是宪法所赋予的原则、权利普遍性原则。针对我国宪法中权利条款的现状,其应当由肯定式的语句表述转向否定式的语句表述,并明确规定公民的程序性权利条款。  相似文献   

2.
对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权利与宪法权利之间的关系,行政法学界的研究多集中于两者的区别.两者除了区别以外还有着以下的联系: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法权利与宪法权利都属于公权利,行政法权利来源于宪法权利,并随着宪法权利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同时行政法权利的发展也可以补充丰富宪法权利,有利于落实宪法精神,推动宪法权利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自然权利理论是近代自然法学说的要义和核心,它克服了自然法的不确定性和实证主义的恶法亦法思维,为西方人权奠定了基础。本文从阐述科克宪法中的自然法思想到分析美国宪法实体性正当程序是对自然法形式上的超越,来论述宪法的自然法思想。  相似文献   

4.
对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权利与宪法权利之间的关系,行政法学界的研究多集中于两者的区别.两者除了区别以外还有着以下的联系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法权利与宪法权利都属于公权利,行政法权利来源于宪法权利,并随着宪法权利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同时行政法权利的发展也可以补充丰富宪法权利,有利于落实宪法精神,推动宪法权利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5.
传统理论认为,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现实权利三者之间按照应有权利到法定权利,再到现实权利这一逻辑顺序进行运转。然而,对应有权利的来源和根据的定位含混,以及过于倚重法定权利在权利运转中的中介作用,使得这一模式固定化,阻碍权利的理论视野。试在确定宪法作为应有权利的来源和根据的前提之下,发掘应有权利与现实权利可直接转化的运转新模式,及其对宪法司法化、宪法保留以及宪法现实性品质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6.
反对宪法司法化的学主要有两点理由:一是可以通过宪政立法的方式将公民的宪法权利具体化,用这些具体法律去保障公民宪法权利的实现,因而从根本上看不需要宪法规范的直接司法适用;二是宪法规范只是行为规则,不是裁判规则,不具备可司法性。对这两点,我不表赞成。首先,公民的某些宪法权利不可能也不需要用宪政立法的方式具体化,因此宪政立法虽然重要,但不可能替代宪法司法化的价值;其次,宪法中虽然有一些纲领性权利规范不具有可司法性,但多数宪法规范既是行为规则,又是裁判规则,具有可司法性。当然,就宪法司法化的具体操作而言,在受案机关上,出于对法治成本的考虑,可以利用现行普通法院系统,而不必另行设立宪法法院专司违宪诉讼案件;在受案范围上,只宜受理具体行为违宪案件,而不应行使对立法的合宪性的审查权和对国家机关权力争议的审查权;在受案程序上,可以适用民事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程序、行政处罚前置等程序,而不必单独设立一套宪法案件的司法诉讼程序;在宪法解释上,应依据经验法则限制在常识范围内,不应作扩大或限制解释。  相似文献   

7.
契约法宪法化是私法宪法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现代私法的两个发展趋势紧密相连,原因在于由于高度专业化而导致的弱势群体保护。宪法权利对于私法有直接效力与间接效力两种学说。在契约法宪法化领域,德国与英国已经出现了相关判例。契约法宪法化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关键在于要适当限制契约法宪法化问题的适用以及适用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和评论了美国联邦宪法“权利法案”的制订、内容、历史功绩及其思想缺陷,指出“权利法案”的核心内容是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权、人身自由权以及其他保留权利。“权利法案”第一次以全国性宪法形式确认这些权利,使之成为公民基本权利。它是继《独立宣言》之后,近代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式文献。  相似文献   

9.
鉴于权利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各个国家都在宪法中详尽地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权利救济机制,宪法确认的公民权利仅仅是一种制度性宣示。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的影响,使得我国宪法权利规范不能在最高法层面上适用,制约了宪法权利救济的成效。因此,亟需拓展宪法权利救济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略论中国宪法权利思想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公民宪法权利保护现状的不尽人意之根本原因不在于宪法本对权利的规定完善与否,而在于中国宪法权利思想的缺失,具体表现为:“限权”思想的缺失,简单的多数理论的失误,“公民享有反对国家的道德权利”思想的缺失。造成这一系列缺失的症结是权利哲学——“权利至上”的自然法理念的缺位。中国宪法必须在以上几个方面予以改革和完善,为将来的宪法诉讼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1.
宪法权利与民法权利并不是同一语境下能被公约化的权利。对宪法权利的民事保护不能用公法的逻辑去解决。私法领域内部通过解释作业可以胜任对个人侵犯宪法权利的私法救济。侵权法的一般权利条款以及各项具体权利能为宪法权利人在私法领域提供充足的请求权基础。在契合私法自治的逻辑下,最大限度保护行为人的自由又保障权利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的宪法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纯依靠刑事司法领域的改革来改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状况是不现实的。只有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与普遍意义上的公民权利联系起来,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重要诉讼权利确立在宪法之中。并且树立起宪法的最高权威,刑事诉讼的法治化才会富有意义。我国宪法应当参考其他法治国家的通行做法,履行我国的国际法义务,构建保障被追诉诉讼权利的“权利法案”。  相似文献   

13.
鉴于权利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各个国家都在宪法中详尽地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救济机制,宪法确认的公民权利仅仅是一种制度性宣示而已.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的影响,使得中国完法权利规范不能在最高法层面上适用,制约了宪法权利救济的成效.因此亟需从中国目前侵犯宪法权利的基本形态出发,通过构建立法违宪监督制度和行为侵权救济制度的整合机制来拓展宪法权利救济的空间,以期能更好地对公民宪法权利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外国人作为宪法权利主体,其享有一定的宪法权利,一国宪法应根据一般文明标准、合理差别待遇原则和法律保留原则保障外国人的宪法权利。通过对中美德三国外国人宪法权利的考察,可知各国对外国人的宪法权利的规定既存在差异,又有共同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西方法律文化的产物,constitutional civil rights有其独特的自然法背景。本文通过对西方法律思想史、宪法史和美国最高法院司法实务见解的梳理与综合分析,认为将constitutional civil rights译为“公民权利”属于误读,它混淆了依据人的属性和依据公民资格而获得的权利之间的道德区别。应将其译为“私人权利”,明确这一权利体系的前国家与超国家特征,使其区别于实证法律传统之下个人依赖作为政治社会成员资格所享有的公民权利,并区分宪法权利与民事权利之间的差异。在法官的解释下,constitutional civil rights还呈现出开放特性,是一个能够感应时代变化的、发展的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16.
外国人作为宪法权利主体,其享有一定的宪法权利,一国宪法应根据一般文明标准、合理差别待遇原则和法律保留原则保障外国人的宪法权利.通过对中美德三国外国人宪法权利的考察,可知各国对外国人的宪法权利的规定既存在差异,又有共同性.  相似文献   

17.
诉权的宪法权利属性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将诉权理解为一般的法律权利,已不足以对我国公民的法律权利提供有效的保护。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以及现有公民基本权利的真正实现,要求确认诉权的宪法权利属性。作为宪法权利的诉权,主要包括诉讼程序发动权和诉讼裁判获得权两个方面的内容。解决我国公民诉权保障方面存在问题的关键是尽快通过宪法确认诉权的宪法基本权利地位,建构专门化宪法诉讼机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权利在宪法上早有反映,但一直未受到重视,本文从真实发生的案例出发,对大学生权利的宪法依据、权利保障与救济途径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希望能对当代大学生的权利保护提供些许宪法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民包括农民工缺失一些宪法性权利,如迁徙自由权、罢工权等,农民工也没有被纳入到宪法中的“特定人”中去特别规定。赋予公民包括农民工这些宪法缺失权利,将农民工纳入到宪法中的“特定人”中去,对于保障农民工的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宪法学视角下人性尊严的核心内涵是指人基于人之为人的本性而具有的不可侵犯、不可剥夺、不可放弃,而在法律上享有的无差别的人格精神和主体地位.是人的价值基础和权利根源。人性尊严的权利属性决定了其更适合作为宪法基本权利,而不是具体法律权利;人性尊严的价值属性决定了其更适合作为宪法最高价值原则,而不宜单纯地作为人的内在价值。人性尊严作为宪法基本权利所具有的权利功能.包括消极防御功能和积极请求功能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