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作内容:当我们用日记的形式,记录种植花草果木、饲养小动物、观察气候变化,做科学小实验等活动时,由于持续的时间长,因而需要用连续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事物变化的情况。本次习作,就让我们动笔写一组连续观察日记吧。习作指导:1.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在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的事物有很多,可以是植物、动物,更多的变化是需要  相似文献   

2.
紫薇     
语文园地四习作要求: 你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日记里了吗?让我们先交流一下各自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再写一则观察日记。要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要写自己最想写的。写好后读给同学听,看谁在观察中有新的发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循环日记是学生全员参与,将分组循环、相互阅读、多元评价相融合的一种习作教学模式。循环日记紧扣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学情和语文学科的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促使学生观察生活。循环日记也增加了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习作的多元评价环节,是一种较为适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循环日记是学生全员参与,将分组循环、相互阅读、多元评价相融合的一种习作教学模式。循环日记紧扣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学情和语文学科的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促使学生观察生活。循环日记也增加了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习作的多元评价环节,是一种较为适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习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李少宜 《考试周刊》2011,(32):73-74
生活化习作教学是寻找沟通生活与写作的有效途径,既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又不是泛泛而谈的写作形式,而是要学生在生活中学写作文,要求他们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在生活中学会积累,在生活中实践等形式,进行生活化的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6.
日记与习作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就像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小学生的日记内容常常富有个性,生动活泼,能够打动人心。而习作起步阶段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写作一直是困扰一线教师的最大问题,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值得每位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骆惠霞 《快乐阅读》2011,(10):130-131
中年级的学生在习作上刚刚起步,为了让学生轻轻松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从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精彩,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即,用采集本积累语言材料的精彩;用观察本记录习作素材的精彩;用日记捕捉生活中的精彩镜头;用习作集展示习作精彩。构筑新型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写作氛围,让学生手从口出,口从心生;中段,也能写出别样精彩的习作。  相似文献   

8.
习作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意义重大。就沟通层面来讲,习作能够帮助学生打开自我内心的大门,将真实的自己用文字进行细腻的展示,成为学生展现自身、深化沟通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途径;就文化素养层面来讲,习作可以帮助学生在点点滴滴的积累中提升自身的学识厚度,让学生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习作教学必须把学生视角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和要领,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唯有如此,习作教学的指导方能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9.
观察日记X则     
杨红 《江西教育》2010,(7):46-47
教学内容:《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二。 教学目标:1.练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把对某一事物的观察或连续观察的情况以日记的形式整理出来。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写观察日记,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  相似文献   

10.
日记 ,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自从我们班级开展日记教学以来 ,“日记”便成为我们师生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同学们谈论最多的是日记该写什么、怎样写 ;我思考最多的是该怎样指导学生写日记。在教学中 ,我体会到 :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是求新奇、好幻想、爱动手 ,因此 ,我精心地选择了不同的支点 ,采用多种日记形式来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训练学生的观察力 ,启发学生的想像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形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 ,很自然地渗透习作意识 ,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兴趣的支点———生活日记小学生的生活丰…  相似文献   

11.
习作的训练应在平时,除了生活日记、观察日记等,可以在阅读课进行仿写与再创作,把习作训练落实在每一课。在阅读教学中模仿阅读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学习习作。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抓空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改文体学习写作,续写课文,想象写文,让习作教学不再成为语文教学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摆脱农村小学生作文的困境,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从生活中摄取作文素材。开放日记形式,促进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启动观察的连接链条,用学习目标指导行为训练,是一种习作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摆脱农村小学生作文的困境,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从生活中摄取作文素材.开放日记形式,促进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启动观察的连接链条,用学习目标指导行为训练,是一种习作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写日记,是学生积累习作素材、训练语言表达、提高习作水平的重要方法。基于学生视写日记为负担、日记内容空洞乏味等现象,通过探索,在班级内开展了循环日记的书写活动,开辟蹊径、拾级而上、且行且思,撬起了习作的支点,带领学生一步步攀登习作的阶梯。  相似文献   

15.
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学生多数习作的内容是空话、大话、套话。怎样才能让平日的习作教学深入学生的心灵呢?笔者认为以下三点尤为重要。一、观察——学生习作的金钥匙 我在教学中就设计了“种豆子”这样一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每个学生分得10颗黄豆种,集体交流了种豆方法后,种豆比赛就开始了。豆子发芽了,我会让学生把种在盆中的豆子带到班级来,进行集体观察指导。学生们在观察时非常仔细;并相互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一名学生在观察后说道:“我的小豆子把它绿绿的衣服都给撑破了,露出白白的肚皮,上面还顶着一个弯弯的小芽儿。”  相似文献   

16.
螳螂生长记     
这是一篇观察日记,小作者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了螳螂的点点滴滴,包括螳螂的外形、吃食、产卵等等。因为是自己的亲身体验,又是近距离的观察、喂养,所以小作者的观察很仔细,描写也就详细、生动得多了、用日记的形式来表现,使得内容看起来层次清晰,条理清楚习作语言流畅,富有孩童的纯真和童趣。  相似文献   

17.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加强学生习作能力培养和训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几年来,笔者发现学生习作能力差,学生不会观察,不会想象,尤其是不会语言表达,文字功夫差……。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任其荒芜。笔者的做法是,从日记抓起,从内容入手,以写作片段训练的手段,紧紧结合课外活动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行“有生活而  相似文献   

18.
林秋兰 《福建教育》2023,(22):52-53
观察类习作中的观察是写作观察而非一般观察。忽视写作观察的特点,忽视学生实际,导致观察指导不力、学生自我表达缺失,是习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观察类习作教学必须将运思和观察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自能观察和表达。  相似文献   

19.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练习的起始阶段,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高年级的"习作",写的难度明显加大。教师可从阅读片段入手,提升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从日记训练入手,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从实地观察入手,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有效解决习作起步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画为媒     
儿童天生就是画家,只要我们留心,墙壁上、电线杆上、书皮上到处都有他们的任意涂鸦,而且是那样的稚拙可爱,信手拈来,无拘无束。怎样让儿童的天性在习作中发挥作用呢?一、在画中观察新课标在习作要求中强调,要留心周围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见闻,积累习作素材。教材也相应做了大量安排。如苏教版第九册习作5写一种动物,要求抓住动物特点仔细观察和跟踪活动过程进行反复观察。但当以习作要求学生时,大多数学生不感兴趣,视为负担,完成任务的很少。于是,我利用儿童天性喜爱画画的特点,提前半个月就要求学生跟踪观察自己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