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马智 《记者摇篮》2005,(1):48-49
同为记者,作为专业财经报纸的记者和党报记者、都市报记者有着不同的要求。专业财经报纸除了要求记者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高度的职业敏感性,具备新闻学方面的知识、掌握一般的新闻规律外,还要熟悉和了解证券市场,懂得资本运作的方法,了解《证券法》、《公司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总而言之,做财经记者需要具备“两个专业”。  相似文献   

2.
陈新华 《新闻界》2001,(6):15-16
记者类型有多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杨润时以风格作为分类依据,把新闻记者分为“新闻型记者”、“作家型记者”和“学者型记者”。艾丰在他的文章里,也谦虚地承认自己算学者型记者。比照艾丰辉煌的新闻实践,我们会发现艾丰不仅在记者和学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而且做“全”了学者型记者。在长达几十年的新闻生涯中,他把记者的强烈的新闻敏感、拥有调查研究之便和学者的缜密思考紧密地结合起来,突破了单纯学者式的论证和思辨,弥补了记者忙于采编业务、无暇思考的欠缺,不仅做成功了新闻学学者,而且做成功了经济学学者。他在新闻学方…  相似文献   

3.
新闻文体的发展,要植根于民族文化的丰沃土壤,同时也需要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不断借鉴国外的新鲜经验,以丰富自己。因此,粗略地了解一下海外的新闻文体分类是必要的。先看看美国的新闻文体分类,它基本上代表了西方的新闻学观点。首先,美国的一些新闻学教科书都把新闻报道和记者个人或报纸的意见明显地分开。遇到对同一事件有不同观点时,记者要报道各方面的意见。记者和报纸  相似文献   

4.
以李良荣《新闻学导(概)论》为代表的、我国传统新闻学认为,记者的素质仅包括具备坚定的党性与群众观念、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详见李良荣《新闻学导(概)论》和国内有关新闻学著作)。笔者认为,这种理论概括太过于抽象,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对有效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尤其是刚踏入新闻工作的记者)十分不利,严重制约了我国的新闻和新闻教育事业发展。针对传统新闻学存在的上述理论缺陷,笔者结合个人多年来的新闻从业经验,系统而创新性地提出了"勤奋、功底、悟性、韧劲、新闻敏感"和"精品意识"等记者素质的新内涵。它能够帮助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在短期内有效提高新闻采写编评和摄影素质。  相似文献   

5.
由于众多原因,如:新闻学的研究时间不长;历史原因对新闻学的影响;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习惯等等,在新闻传播中,记者主体意识的审美创造力还没有得到强有力的开发与呼唤,因此,新闻的美感问题也很少有人提及。  相似文献   

6.
“新闻敏感是记者编辑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新闻敏感至关重要,它是记者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其职业个性的集中体现。高度的新闻敏感是一个记者在政治上业务上成熟的标志。新闻界大多是从新闻学角度看新闻敏感,但我们在“新闻敏感”这一概念中,会觉得可以将“发现”、“判断”、“能力”这几个关键词归入心理学范畴。这说明“新闻敏感”这一概念带有新闻学和心理学交叉学科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精确新闻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确新闻报道,泛指以各种民意调查结果为新闻的报道,它最早见于1824年的美国报纸。本世纪6o年代末,曾任记者的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新闻学教授菲利普·迈耶首倡现代精确新闻报道之风。这种报道方式,实际上是记者将各种社会调查手段、科学统计抽样方法以及新闻采写技巧融会贯通来报道新闻的方法。这种报道不但能使新闻更加科学,给受众以量化的真实,而且能使新闻更准确、科学地分析和解释各种社会问题和现象,所以,很快引起新闻界的重视。1973年,随着迈耶《精确新闻学》一书的问世,精确新闻学派的形成,精确新闻学课程在新闻院校的纷…  相似文献   

8.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肖教授,您好!非常荣幸采访您.我了解到,您教学生涯伊始就在新闻学领域教学钻研,三十余载的教授历程,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能否谈谈您最初接触新闻学的感受?是什么契机让您选择从事新闻学教学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规律的科学.狭义的新闻学,专指新闻理论,即理论新闻学.广义的新闻学,即新闻科学,它包括:①理论新闻学——新闻学概论、新闻学原理、比较新闻学等;②实用新闻学——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新闻广播学、新闻电视学、新闻摄影学、报业管理学等;③历史新闻学——中外新闻事业史、新闻学术发展史、著名编辑记者史.在国外,由于跨学科的研究,出现了许多边缘性的新闻学科,如新闻法制学、新闻伦理学、  相似文献   

10.
传媒书架     
《新闻与写作》2009,(3):92-92
央视主持人芮成钢推出新书《30而励》;《与塔利班面对面:记者亲历阿富汗惊险战事》;《新华社记者笔下的中国改革开放岁月》出版;《徐宝璜新闻学论集》《邵飘萍新闻学论集》出版  相似文献   

11.
张瀚池 《新闻世界》2011,(8):198-200
新闻发现是新闻学中的一个专用术语,简单地说就是发现新闻。新闻发现是记者能力的一种体现。在新闻发现中学会感悟,需要的是时间、是学习、是琢磨、是观察、是付出。  相似文献   

12.
《上海证券报》在庆祝创刊5周年之际,与《中国记者》杂志共同举办了新中国第一次证券新闻研讨会和证券新闻论文评选活动,这是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其一,勃然兴起的证券新闻事业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有待探讨和总结,这是理论新闻学与实用新闻学发展的需要;其二,在世风讲排场、竞奢华日甚一日的今天,  相似文献   

13.
闻娱 《传媒观察》2005,(7):59-60
新闻采访与写作在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应用新闻学三大分支中,处于应用新闻学的中心地位,历来是中西方新闻传播学科的核心课程。现有新闻采访和写作方面的诸多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闻教育的需要。但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前行的新闻传播业仍迫切需要能与时俱进且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闻采写教材。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记者挨打的现象断断续续,时有报道。尤其新世纪以来,记者挨打竟如日常之事,更甚者,2003年被认为记者挨打年。对记者挨打之事而声讨的声音也未曾中断过,但大多囿于新闻学本身框架内,视野较为狭隘。因而,本文试跳出新闻学视角,把记者当作一种景观,来分析记者是如何登上媒体的展台的,同时,结合一些论者的观点来探讨记者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15.
去年11月初,《中国机电报》记者收到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西南地区部和所属五家光学仪器厂联合写来的材料,反映首都一家新闻学会主办报纸的记者,以采访为名,公开向企业索要照相机和镜头的问题。为此记者到这五家光学仪器厂进行了调查。据了解,去年10月初,三名自称是首都一家新闻学会主办报纸驻重庆记者站的记者,到华蓥地区军转民生产照相机和镜头的金光、明光、红光、华光、永  相似文献   

16.
驻站记者可不可以成为新闻学研究领城中的一个课题?这是笔者1990年夏天到大连出席全国第九次省级台广播记者工作经验交流会后,脑子里抹不掉的一个问题。毫无疑问,新闻学研究的课题应该首先注意当前新闻改革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驻站记者的问题,便是其中之一。据收集到的可靠信息表明;许多新闻单位比较重视驻站记者工  相似文献   

17.
记者需要新闻敏感,这是新闻学专业的常识。记者还需要有“办法”敏感。什么是“办法”敏感?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常常会碰到采访对象无力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记者最初级的工作是发现并报道这些问题,这是新闻敏感范围内的事。那么,如何解决此类实际的问题和困难,以免这些问题和困难在其他人身上重演呢?记者应该有自己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或手段方面的思考。笔者把这种思考倾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最早的新闻学杂志,当推1927年1月在北京创刊的《新闻学刊》。它由黄天鹏主编,北京新闻学会出版。该会由北京平民大学和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出身的记者所组成,他们在1927年1月成立学会之时,出版《新闻学刊》。该刊“以研究新闻学术、提倡新闻事业为宗旨”,从性质上看,确为纯真的新闻学杂志,所以黄天鹏在《中国新闻事业》一书中断定它“为我国有新闻学专门杂志之始”。这本杂志的撰稿人,如徐宝璜、邵飘萍、戈公振、黄天鹏、胡政之等等,多为当时享有盛誉的新闻学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9.
作个合格的记者,需要从多方面投入,进行锻炼。首完要学做人,做个正直的入,真正的人,敢干坚持真理的人。其次巳者要刻苦学习,学新闻学政洽学经济学等等。这里要强调的是要学理论。不少入轻视理论学习,把它看作“软任务”,可有可无。这是恨有害的。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由清华大学教授李彬与清华大学卓越访问教授赵月枝主编的"中国新闻学丛书"(第一辑10种)出版发行,丛书以"全球视野,中国立场"为主题,从不同侧面系统总结中国新闻学的历史源起、发展历程和主要特征。最近,本刊记者就中国新闻学建设相关话题专访了"中国新闻学丛书"主编赵月枝教授、李彬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