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早在1919年即撰文《教学合一》,主张“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了这种经验理想,然后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对于世间一切真理,不难取之无尽,用之无穷了。”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了这种经验理想,然后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对于世间一切真理,不难取之无尽,用之无穷了。"这句话很浅显的说明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王苗仙 《新疆教育》2012,(18):186-186
对于语文教学,正如面对一座金库,教师的任务不是帮学生直接打开,而是引导学生用钥匙将这座金库打开。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教师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教给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让他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并能用这种学习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似的经验,发生相类似的思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思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了这种经验思想,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讲过:“好的先生”不是“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让他们“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陶行知文集》·《教学合一》)这里,陶先生实际已提出并强调了学法指导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学法迁移。所谓学法迁移,即运用已获得的学习方法,在相同或相类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发现新方法。教学实践证明,倘不指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其“学法指导”便是海市蜃楼,失却意义。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  相似文献   

7.
品读     
<正>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说,世界上的先生可分为三种:第一种先生只会教书,只会那一本书要学生来读它、记它,把学生作为书架子。第二种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把学生需要的知识给学生,先生仍以教为中心。不是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学,学生仍然是在"被动的地位",接受教师传授现成的知识。第三种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采取以下方法指导学习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9.
一、给学生导学习方向如《死海不死》,我给学生的学习方向是:①死海在什么地方?②它为什么叫死海?③为什么说是死海而它又不死?④若干年后,死海为什么还是会死掉。⑤死海这一系列复杂的自然现象,作者是借助了那些说明方法向读者说明白的?至于答案,由学生沿着这些方向去寻找,去发现。教师适当点拨即可。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习方法。”他强调老师不宜拿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指导学生了解找出这种方法的程序,触类旁通,自行找出这种方法,并再用这种经验去寻找别的方法,解…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采取以下方法指导学习会事半功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在英语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固然重要,而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更重要。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实现“教为了不用教”的正确途径。为了达到此目的,我的基本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教学的实质是教会学生学习,“教是为了不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持久发挥,取决于学生是否会学习,因此,教师“授之以渔”,有意识地进行学法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学法指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地运用这种方法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课标对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是粗知文章大意,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一、"以学定教",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陈老师的课堂上,笔者看到了老师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知识的方法和技能。比如,在学生讨论交流后,她问:谁来说说你从这些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学生负学的责任。”陶行知的这段话,对于教学生学会语文,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目的不光让学生学到知识、学会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离开老师、离开学校后,能够独自学到知识、学会技能,能够终身学习,因此必须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这对于盲人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对于学生来说,学会怎样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才能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并受益终身。在这种意义上讲,教师的任务应该更多地体现在“授之以渔”上。下面笔者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早在几十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说得好:"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海无涯,授之以渔,学生才可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开拓进取,这对于21世纪的国际竞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学合一     
陶行知 《教育》2010,(9):60-60
现在的人叫在学校里做先生的为教员,叫他所做的事体为教书,叫他所用的法子为教授法,好像先生是专门教学生些书本知识的人。他似乎除了教以外,便没有别的本领,除书之外,便没有别的事教,而在这种学校里的学生除了受教之外,也没有别的功课。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  相似文献   

19.
早在几十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说得好:“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海无涯,授之以渔,学生才可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开拓进取,这对于21世纪的国际竞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学合一     
现在的人叫在学校里做先生的为教员,叫他所做的事体为教书,叫他所用的法子为教授法,好象先生是专门教学生些书本知识的人。他似乎除了教以外,便没有别的本领,除书之外便没有别的事教。而在这种学校里的学生除了受教之外,也没有别的功课。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好象是学的事体,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在来,却又像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的就将他和学分离了。然而教学两者,实在是不能分离的,实在是应当合一的。依我看来,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