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悬念原属于文学理论范畴,但随着新闻市场 的发育和成熟,它已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了新闻学中。新闻学中的悬念可以称之为新闻悬念,它是指受众阅读新闻作品时,对新闻事件发展和新闻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近年来,众多新闻媒体的实践已经证明,巧妙运用悬念可以更有效地搞好新闻写作,增强新闻的冲击力,从而大大提高新  相似文献   

2.
新闻故事化是一种借鉴故事的写作手法来报道新闻的写作方式,它通过细节的刻画、悬念的设置、平民化的视角、人物的对话以及线性结构的运用,把新闻事实当做一个故事叙述出来,凸显新闻中的人性与人情。  相似文献   

3.
好的新闻作品一看开头,就吸引你非看下去不可。这里往往有悬念在起作用。悬念,即说书人讲的“卖关子”。书说到紧要关头、危急时刻,惊堂一拍,戛然而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不怕你下次不再来听个究竟。悬念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也就是把新闻事件中最引人的内容,先在前面来个提  相似文献   

4.
运用悬念的表达手法进行新闻写作,也是多种多样。有的用传说、比喻,也有的用人物的绰号或事物的名称作由头,等等。不过,在一般新闻写作中采用下述办法设置悬念较多些。其一,截取反映事实中矛盾、冲突的某个画面或细节构成悬念。请看,在《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的通讯中(见《中国优秀通讯选》下册第231页),切取这样一个画面: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繁荣的今天,民生新闻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被提及和运用,对社会各个群体都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好一篇民生新闻稿件会直接影响传播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因而民生新闻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民生新闻的标题、导语、悬念、细节几个方面,对民生新闻的写作方式与技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悬念,指人对某种事物的关心、惦记,殷切地盼知其结果的一种心理状态。后“延伸为一种艺术欣赏中的心态”。将悬念导语引入新闻导语写作,就形成悬念导语。悬念新闻导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凤头”形式,在传播信息时具有特殊的功效:奇特、趣味、吃惊。这三个功效,使悬念类导语成了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宠儿”,不少新闻工作者在消息写作时争相加以应用。悬念类导语不是记者主观为之的东西,它源于题材自身所具有的某一点戏剧因素,本  相似文献   

7.
悬念两字,本指心中牵挂或挂念之意。《现代汉语词典》进一步解释为:悬念是“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因此,在文学创作中运用这种表现手法写作,可引起读者急切期待的心理,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清代文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这种“文贵曲”往往也是运用悬念手法取得的效果。那么,新闻写作(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能否借鉴这种表现手法呢?在新闻界曾有不同的看  相似文献   

8.
导语是吸引和指导读者阅读新闻的媒介,有"导读之语"的意义。新闻导语以吸引读者为第一要义。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新闻导语中设置悬念,能激起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和欲望。这里从写作的角度,对新闻导语的悬念设置作一初步的探讨。 提问设置悬念。这是新闻导语悬念设置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疑问提得好,能把读者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好奇心,从而调动阅读新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新闻小故事是通过讲故事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的特点,顾名思义,首先是要小,但小中要见大,要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其次是要有故事,就是要有事件、有情节、有波澜、有结果,兴味浓郁,引人入胜。纵览报端,最常见的技法是悬念与意外,可说已成为小故事写作的一种范式。悬念与意外,是在情节性叙事文学和表演艺术中积淀而成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好的新闻作品一看开头,就吸引你非看下去不可。这里往往有悬念在起作用。悬念,即说书人讲的“卖关子”。书说到紧要关头、危急时刻,惊堂一拍,戛然而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不怕你下次不再来听个究竟。悬念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也就是把新闻事件中最引人的内容,先在前面来个提示或暗示,在读者心中悬下疑团,诱发读者跟着你的思路走下去。 1982年12月8日,新华社有一条发自华盛顿的消息,导语写道:今天上午九点多钟,一辆白色中型货车停在华盛顿纪念碑的东侧。从  相似文献   

11.
悬念,即说书人讲的“卖关子”。书说到紧要关头,危急时刻,露头藏尾,惊堂木一拍座然而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不怕你次日不再来听个究竟。悬念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也就是作者有意识地把具有一定异常性的结果或在新闻事实中的结穴处,先来个提示或暗示,而将原因、详情暂时隐蔽起来,在受众心中景下疑团,诱发受众探明情委的强烈欲望,待到缘由、实情抖出。这不仅抖开了受众心中的疑团,顿生快感,同时也随之抖出了作品的深刻意蕴和弦外之音。~桌佳肴需要借助高明厨师的烹调,一件精美的工艺品离不开巧妙的雕琢。悬念的组织当…  相似文献   

12.
新闻写作常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把读者想知而未知的事情告诉给读者。那么新闻作品中运用悬念,是不是故弄玄虚呢? 就新闻报道的内容来看,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世界上每天都要发生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事实。有的事实本身就有很曲折的情节,故事性很强。如现实生活中公安人员侦破刑事案件,从接  相似文献   

13.
悬念的魅力     
时下,人们对新闻的可读性思考甚多,而在新闻写作中适当运用悬念的手法,无疑是增强新闻可读性的有效途径. 人们常把新闻标题称为“新闻的眼睛”,若在新闻标题中寓以悬念,则会使这双眼睛含情脉脉,楚楚动人,勾住读者的魂.例如《中国青年报》1988年4月26日刊登的通讯,题目是“呼叫一120”.该文本意是反映北京医疗急救中心的工作情况,但题目并不将文意直白地告诉读者,而是借用急救中心的电话号码,用了“呼叫—120”这样一个急迫又朦胧,紧张而又疑窦丛生的标题,一下子扣住读者的心弦,吸引读者非要看完全文才能弄明白.  相似文献   

14.
时序结构与穿插技巧黄晓钟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是一种传递信息简洁而快速的新闻写作方式,但不是消息写作唯一的方式。对于有较强的情节性、戏剧性或人情味的某些新闻事实,可以用“非倒金字塔结构”去写消息,如“时间顺序结构”、“悬念式结构”、“散文式结构”等...  相似文献   

15.
故事性新闻的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 《新闻前哨》2004,(2):32-33
所谓故事性新闻,就是在保留新闻基本要素、遵循新闻写作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将故事性创作技巧用于新闻的写作,使新闻作品具有通俗流畅的语言、疑窦丛生的悬念、曲折迭宕的情节、紧凑严密的结构、鲜活灵动的摹写等故事性特点。我们在撰写故事性新闻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新闻小故事是通过讲故事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的特点,顾名思义,首先是要小,大了就容不下,就得改用别的样式来写,但小中要见大,要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其次是要有故事,就是要有事件、有情节、有波澜、有结果,兴味浓郁,引人入胜。小故事在报纸上出现,常常还有活跃版面、调剂阅读胃口的作用,所以特别注意写作技巧。纵览报端,最常见的技法是悬念与意外,可以说已成为小故事写作的一种范式。悬念与意外,是在情节性叙事文学和表演艺术中积淀而成的一种审美规范。我国的民间故事、传奇话本、戏曲杂技,欧州的骑士文学,美国的西部电影,现代的推理小说,都惯于运用这种规范。它或通过曲折的情节,或运用变化莫测的幻术,或卖关子,掉包袱,或以推  相似文献   

17.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9,(1):103-105
"悬念"又叫"卖关子"、"系扣子",它是说书人使用的一种技巧,也是文学作品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手段.有人把它比作从书中伸出来的魔手,它能紧紧地将读者抓住,使之欲罢不能.清代文人袁牧在<随园诗话>中说:"凡做人贵直,而作诗之贵曲.""文似看山不喜平."新闻写作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悬念"这一技法,实践表明,可以收到使文章有起伏,生波澜,绷紧读者心弦,富有吸引力的一个高招儿.……  相似文献   

18.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9,(2):103-105
"悬念"又叫"卖关子"、"系扣子",它是说书人使用的一种技巧,也是文学作品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手段.有人把它比作从书中伸出来的魔手,它能紧紧地将读者抓住,使之欲罢不能.清代文人袁牧在<随园诗话>中说:"凡做人贵直,而作诗之贵曲.""文似看山不喜平."新闻写作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悬念"这一技法,实践表明,可以收到使文章有起伏,生波澜,绷紧读者心弦,富有吸引力的一个高招儿.……  相似文献   

19.
刘红 《新闻前哨》2004,(11):54-55
“幽默笔法”是指写作的一种幽默技巧,新闻写作的幽默笔法,是指把这种幽默技巧运用到新闻写作之中。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具有及时性、真实性、客观性和社会传播性等特点。新闻写作能否引入“幽默”因子?笔者通过对不少优秀作品的分析和实践认为:“幽默笔法”在新闻中不仅能运用,而且应大胆推广。  相似文献   

20.
新闻要吸引人,善于借鉴和运用一些文学创作手法非常有效,如悬念的运用。 一、巧设悬念,吊起读者的“胃口”。一篇好新闻,不仅要善于选择事实,而且要善于排列事实。作者把有一定异常性的事实在报道的节骨眼处,先来个提示或暗示,而将原因、详情暂时隐藏起来,在读者中设下疑团——即我们说的悬念,诱发读者的探求欲望,直到缘由、实情一一抖出,不但能使读者产生阅读快感,同时也可生发作品的深刻意蕴和弦外之音。这样做,显然是符合读者的心理诉求的,也能更好地发挥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