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担心“读图时代”会使“词语钝化”,会使人“放弃思考”,获得的知识会“不系统、不完整”,这是对“读图时代”的误解与过虑。提出编辑出版进入“读图时代”,只是指出图文书编辑制作的一种新趋势,并不是要冲淡文字书的编辑出版,更不是说要把一切书都编成图文书。图文书只是一种图书形式,不是唯一的、主要的形式,只是图书百花中的一朵。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不了解背景,就只能看看热闹。正当图文书在市场中潮起又潮落的时候,我们上海辞书出版社真正进入了“读图时代”。这几年,我社的图文书有着鲜明的性格特色,而且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无论是煌煌巨著《辞海》彩图本,还是轻巧诱人的诗词文曲诵读本,都是如此。我社图文书的第一个特色是以文领图,以一种既有的著名文本带图,或策划一个鲜明的主题,图文结合,加以表现。这就与画家、摄影家个人作品集之类的“纯图文书”有了很大的区别。比如说3年前出版的《诗与画·唐诗三百首》,依托“唐诗三百首”的既有著  相似文献   

3.
在如今这样一个"读图时代","图文书"因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阅读时尚而成为图书市场的香饽饽,以至于造成了出版市场"无图不书"的潜规则。实际上,在图文书热销的背后也暗藏着危机,一些假冒伪劣、盲目跟风之作甚嚣尘上,造成了图书市场的混乱失序.甚至对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趣味形成规约、误导乃至扭曲。因此,本文针对图文书中的几种“图一文”关系进行冷静的辨析与思考.以期引导图文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唐明星 《出版广角》2016,(16):29-31
图文书蕴含传统文人情怀,它的出现意味着图书内容的革新,迎合了市场经济中产生的新的读者需求。本文在中西文化的历史语境中梳理图文书历史,探索了图文书在明清时期的发展,追寻了图文书随着近代印制技术提升而脱胎换骨的轨迹。三联书店的图文书在新时期图书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标”意义,这种意义只有在历史脉络中才能被真正认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追求的不断提高,读者大众们也不再会轻易地被劣质生活类图文书蒙住眼睛,随意打发.高品质的精品图文书是读者的基本要求,读者的需求就是广大生活类图文书出版社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不断提高生活类图文书的制作水准是出版社现在和未来必须努力要做的事情. 什么样的生活类图文书才是高品质的生活类图文书?如何才能设计出一本受到读者欢迎的生活类图文书?由于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每个设计人员的理念不同,这个问题确实比较难系统全面地回答.如果以符合大多数读者的审美观和喜好来看,还是存在一些制作高品质生活类图书所具备的基本要素的,本文总结出九个,以供同业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追求的不断提高,读者大众们也不再会轻易地被劣质生活类图文书蒙住眼睛,随意打发。高品质的精品图文书是读者的基本要求,读者的需求就是广大生活类图文书出版社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不断提高生活类图文书的制作水准是出版社现在和未来必须努力要做的事情。什么样的生活类图文书才是高品质的生活类图文书?如何才能设计出一本受到读者欢迎的生活类图文书?由于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每个设计人员的理念不同,这个问题确实  相似文献   

7.
图文书在如今快节奏的“读图时代”已经成为了现代人阅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大陆相比,我国台湾省出版业在图文书方面的特点突出,出版机构专业化,内容设计风格清新,有独特的编辑思路,而且更具活力和生机.本文通过对我国台湾省图文书出版状况的观察和分析,希望对大陆的出版业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有图文并举之说,宋人郑樵在《通志·略》中说:见书不见图,闻其声不见其形;见图不见书,见其人不闻其语。又说: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这与目前国际出版界的新闻理念形式对内容的服务要达到最佳用图像讲故事的观点不谋而合。道理虽然如此,多年来习惯于文配图的国内平面媒体,对如何真正将图像与文字水乳交融尚在不断地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图书走向世界有多个方面和多种渠道,除了华文书的直销、外文版的直销以及版权贸易以外,参加各种国际评奖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由于图书内容的千差万别,难以有一个国际标准,所以目前有关书籍的评奖主要集中在印刷和设计上.近年华文书在国际印刷和设计方面频频得奖,对于传播中华文化和改变国外同业对华文书的看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上海新闻出版局从2002年起,做了组织"中国最美的书"参评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的工作,现将有关情况以及我们的认识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和社会对文献信息需求的增长,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应不断地改进、完善. 1 现行对外服务方式的缺点 我馆在外文书对外服务方面设置了外借处和新书展室两部分.新书展室里展出的是最近两、三年出版的新书,一般读者只能在此阅览展出的书或通过目录查到的书库里的书.  相似文献   

11.
由于社会经济逐步发展,彩色印刷技术普及,成本下降。以前价格昂贵的图文书现在可以为大众所负担。以往只有艺术项目,像书画、摄影、珍贵文物等才出版彩色画册,现在生活上的许多题材也出版成图文并茂的彩色图册。 图文书出版者面对题材广阔的事实,考虑出版选题时,就要对大众看图文书的需要,有更深切的了解,纯艺术取向,与这种大众需要未必合流。最近—套《名家大手笔》丛书就是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彩色图文书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好的彩色图文书不仅使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而且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的审美之旅。如何准确地把握"读图时代"人们的阅读心理,艺术地呈现出版主题?如何恰当处理文字和图片的关系,使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彩色图文书的出版流程,确保图书进度和质量?这些都给图书编辑提出了新的挑战。具体说来,彩色图文书的编辑需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相似文献   

13.
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生命和性格,图文书尤其如此,它对形式和材料的要求更高.阅读本来应该是一个获得快感的过程.进入另一个人的视角,或者获取知识的滋养,有时候只是附带而来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图书出版也显得异常活跃。2005年旅游市场持续火爆,而旅游书又有什么新动向昵?在跟踪考察2005年旅游图书市场后,笔者对今年几类有代表性的旅游图书进行了分析评价。时尚图文书:特色策划仍领风骚,逛街游逐渐升温有人把这类书叫做图文类人文地理书,这个概念过于笼统,不适用于日益细分的旅游书市场,因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读图时代的发展,图文书逐渐占领了书架的大量空间.图文书使人们享受视觉冲击的同时,也不断改变着传统的"读字"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16.
阿甲 《出版经济》2004,(1):20-21
如今各行各业都时兴换位思考,提倡"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站在2003年的年根儿,我也来尝试一把. 童书卖书人的攻略 我是专营童书的卖书人,自然整日价琢磨的都是怎么提高童书销量的事情.在卖书人的行当里有一句大实话:"书也是一种商品,卖得出去就是好商品".畅销的书,自然是首先被关注的事情.有的出版社很会做广告"选择了本社,就等于是选择了畅销!"在2003年少儿图书订货会上就能见到这样的标语,让人感觉"这世界变化快".  相似文献   

17.
我们共同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岁月倏忽,<图书与情报>已出百期. 一本刊物的经历和一个人的经历极为相似,有甜酸苦辣,有退进逆顺,有时还要受到人们的月旦毁誉,这些都是极正常的事.我既是<图书与情报>的读者,也曾经是作者,现仅据个人体验与感受讲讲对<图书与情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怀着欣喜的心情,我们有幸访问了曹之教授并参观了其慕名已久的藏书室"泊如斋"和"芥子园"."泊如斋"和"芥子园",乃一厅一室,是曹之教授专门用来藏书的处所.踏进二屋,就仿佛融入了图书大世界,琳琅满目,满眼皆书,大小书架足有二十余个,而书的摆放井井有条,整齐划一.这些书都是曹之教授经年累月得来的,每本书都记载着一段人生经历,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图书本来有二义:图与书.而且是先有了图,而后有的书.由图到书,人类是经过了象形思维到抽象思维、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升华的.但是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出现了返祖现象,有图的书又充斥市场,有人甚至断定,我们的社会进入到了"读图的时代",不知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相似文献   

20.
图画先于文字出现,文字自图画抽象而来。图画在早期的书籍中已颇为常见,由粗到精,图文书的发展伴随技术变迁而不断进步,也随技术进步而发生异变。在图文书充斥市场的今天,它的命运如何,又将走向何方?本文试从媒介发展史的角度予以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