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质”与“量”的变化看后排进攻的发展北京体育大学高峰,黄辅周作为世界排坛最具划时代意义的进攻技术─—后排攻,已成为现代排球进攻的主要手段之一。后排攻无论在进攻数量还是在进攻质量上,都较之原始后排攻时期(1977─1985年)及立体后排攻初期(198...  相似文献   

2.
中外优秀男排运动员后排进攻的量与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后排进攻的数量与效果两方面,对中、外球队后排进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队后排进攻的数量与效果与国外球队的总体水平存在差距,与其中某一个球队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国队的扣球失误率高于欧美强队;综合扣球成功率、失误率、一般三项指标,中国与世界强队属同一类别,这表明我国男排的后攻潜力较大,技战术水平有待完善,后排进攻应纳入我国“以快制高”战术体系加以发展。  相似文献   

3.
后排进攻的广泛应用,是90年代世界排坛一个不可抗拒的潮流。本文结合我国排球运动的特点,全面地分析了后攻的特点及国内外排球列强运用后排进攻的现状,认为虽然后攻已被广泛运用,但就其战术体系而言后攻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有潜力可挖。因此中国排球界应认清形势,抓住契机认真研究和大胆运用后攻技术,并将其有机地溶于自己的战术体系之中。这是中国排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后排进攻(简称后攻)作为排球一项新颖的进攻手段,八十年代以来,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迅猛的发展。在比赛中,充分地显示了它强大的进攻威力。它的出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排球进攻手段,促进了进攻技战术的新发展,而且预示着当代排球整个攻防战术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后排进攻由于具有:能增加进攻点;扩大进攻范围;提高强攻成功率;能发挥优秀扣球手的进攻威力;增强战术的快变性和进攻的突然性等优点。因而在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战术效果,受到世界各强队的重视,并被广泛的运用。如在第五届世界杯男排赛中,后攻有了新的发展,无论是扣球的人数、运用的次数、战术形式的创新和扣球成功率的提高都为历届所不及。其中,巴西、捷克、美国和阿根廷队尤为  相似文献   

5.
提高防后排攻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近年来排球运动的发展,后排进攻从起初仅以一种弥补前排强攻之不足的新技术,已发展到运用次数越来越多,由前沿发展到纵深,速度由慢到快,进攻点由单一到多点,由只有后排参与到前后排相互掩护组成的立体多点攻的进攻战术体系。目前,各国排球专家的研究多集中在如何挖掘后排进攻的潜能上,而对如何加强提高防后排进攻能力方面研究较少,本文在这方面做一些分析探讨,以期提高排球同仁对防后排攻的重视。-,后排攻的技战术特点后排进攻虽然可以从后排任意位置上进行,但也受多方面客观条件的制约:其一,规则的限制使后排进攻队员只…  相似文献   

6.
以排球比赛的一攻为切入点,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1年第11届女排世界杯中国队与世界强队比赛的一攻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在面对世界强队的高质量发球时,其总体的接发球效果好于对手;二传传球的隐蔽性不及世界强队,分配球战术中,后排攻战术的分配球比例少于欧美强队,在接发球到位的情况下,快攻战术球的分配率高于世界强队;一攻进攻中,快攻是中国女排主要的得分方式,但得分效果差于交手的美国队与巴西队,而在前排强攻和后排攻方面,中国女排表现出前排强攻不强、后排进攻乏力的弱点。  相似文献   

7.
后排进攻的拦网浅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世界排球运动技、战术的发展,运动员身材的增高和身体素质的增强,比赛中从后排发动进攻,已不再是前排进攻受阻时的一种“过渡”打法,而形成横向和纵深都有进攻的“立体”战术。后排进攻以其独特的过网区域和时间,给对方拦网的判断、起跳以及后排防守的取位造成困难,使对手鲜有还手的余地,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世界强队的后排进攻运用的越来越多,形成目前进攻战术发展的方向。拦网是抑制进攻的第一道防线,如何根据后排进攻的特点,组织起卓有成效的拦网,争取比赛的主劝权,是当前排球运动中需要正视的问题。 后排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前四名的球队与中国队的四场比赛进攻情况的分类统计,运用录象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各队在强攻、快攻、后排攻的进攻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各队的进攻战术体系作相应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是以快变战术为主,结合高度的扣球进攻打法:一攻进攻效果好于防反,各种扣球得分率均低于对手,主攻手失误少但攻击力差;后排进攻质和量都比较低.建议中国女排队员在保持全面、快速、多变的特点下,努力提高攻手的跑动、击球的力量和变化,提高个人扣球突破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男排进攻战术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2003-2004年度男排甲A联赛中几支强队比赛中进攻战术的统计和分析,说明男排在一攻时,是以平面进攻为主.立体进攻和后排进攻主要是在防反和一传不到位时运用。接发球是否到位是保证男排进攻战术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排球比赛中后排进攻已被不少队所采用。我国男排在参加笫九届世界排球锦标赛后的总结中曾提到: “今后排球将向全攻全守发展,也就是一人传球,五人进攻。后排进攻将是战术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0 前言当前,纵观世界排球运动技战术的发展趋势正朝向由单一的前排配合进攻发展到前后排配合的立体进攻方向发展。虽然,“后攻”战术已被世界男排诸强队广泛采用并取得了明显的进攻效果,然而,世界女排诸强队运用“后攻”战术还是在80年  相似文献   

12.
后排进攻战术的运用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前言后排进攻,已成为现代排球进攻的重要手段。后排进攻是指:扣球队员在本方进攻线以后起跳,扣击二传队员在进攻线前的开网球。后排进攻起源于1977年的第三届世界杯男排赛上,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在这20年的排球运动发展中,后排进攻方兴未艾,目前已被世界各国男、女排诸强所广泛运用,成为90年代排球运动进攻战术发展趋势中的一种不可抗拒的进攻形式。因此,本文拟从后排进攻战术在比赛中的运用入手,揭示后排进攻战术的发展趋势。2后排进攻战术的运用随着拦网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排球运动技战术水平的迅猛发展,后排进攻战术正向着进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排球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的发展,后排进攻屡见不鲜,当今世界女排球强队都有进攻好手来完成后排进攻。国内少年排球比赛中也有人才能组织后排进攻,后排进攻现已成为一种主要的战术变化。  相似文献   

14.
在一九七七年的第四届世界杯男子排球赛中,后排进攻首次得到了有意识的运用,它以有异于近网扣球的速度、弧度和落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战效果。近年来,在现代排球运动进攻战术向纵深发展的趋势下,后排进攻已成为“立体战术”  相似文献   

15.
女子排球比赛中的“立体进攻”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女子排球比赛中的“立体进攻”所呈现出的新变化进行探讨。结果显示,二传手的传球线路由“传统式”,转向“立体式”;后排进攻亦由传统的“两翼”(2、4号位区域),转向“中央”(3号位区域),且攻击效果较佳;中国女排队员后攻能力薄弱,影响了该队“立体进攻”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第29届奥运会中国女排半决赛失利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中国女排在29届奥运会半决赛上的实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发球的攻击性没有给对方造成太大威胁,且稳定性不高;强攻、快攻和后排攻均与对方存在较大差距;拦网也不及巴西女排。当务之急是提高中国女排的进攻能力,特别是提高战术攻的组成率,以进攻带防守,以防守促进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后排攻的“质”、“量”入手,展示了这一进攻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揭示出这一进攻技术的发展趋势及规律。  相似文献   

18.
面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整体实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统计等方法,对中国女排近三次大赛的比赛技术数据及比赛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女排在保持自身心理和加强“快变”战术等方面的优势外,必须加强拦网威力;在变“高”的过程中,能否保持“快”的特点是大型比赛成功的关键;提高后攻能力,将后排进攻纳入自己的战术体系;继续坚持老一代女排的“拼搏精神”做好梯队建设等,将是中国女排在今后的大赛乃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再度辉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现代排球运动,特别是当前进攻技、战术水平迅猛发展和规则修改后的严峻要求,后排防守的技术、战术也必须重新考虑。这里主要从后排防守技术、战术重新设计的角度,再谈关于挡球及其运用的一些极其肤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排球     
G842.19 20035235我国甲 A 女排后排进攻战术运用效果的分析=Ana-lysis on the applying effect of backcourt at-tack tactics in class A woman vol leyball teamsin China[刊,中,A]/杨明(杭州师范学校)//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286-288表5参2(LF)中国//女子//排球//甲级联赛//后排进攻//进攻战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