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减”政策背景下实现高水平供需良性循环对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究并审视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供需良性循环的内涵意蕴与现实阻滞,认为当前协同育人共识不足导致“应试化”升温、供需结构不匹配导致市场提质增效乏力、治理手段落后导致预期与现实存在落差。基于此,以“理念—主体—环境”为核心要素,构建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供需良性循环运行模式,提出有效畅通青少年体育培训供需良性循环的现实进路,即理念层面:多元主体凝聚共识,合力构建育人新格局;主体层面:多元主体协同联动,厚植高质量发展基础;环境层面:深化数字赋能,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监管体系是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进程中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田野调查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基于政府主导下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监管体系多元共治的历史源考与学理旨归,全面分析现阶段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监管的实然困境与应然趋势,重点探讨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监管体系“一元主导”下“多元合作”的主体构架、“法治”与“德治”结合下多样化配置的工具组合,以及“分主体”“互联动”“一体化”的路径选择:即整合现有法规,完善培训市场法律制度,保障形成“多元共治”的监管格局;统一行政执法,促进政府职能合理定位,实现发挥“有为政府”的时代价值;强化政策扶持,规范体育培训机构行为,突出体现“有效市场”的主体作用;强调内外共建,深化改革体育行业协会,加快提升“行业自律”的引导能力;重视引导畅通,优化青少年及家长的监督环境,培育形成“主动监督”的行为意识等路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双减”政策的内容实质和精神内涵,以“为谁治”“治什么”“谁来治”“如何治”为主线,对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治理转向的逻辑理路与现实困境进行梳理与分析。研究认为,新发展阶段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治理应突出以青少年为核心的价值理念、聚焦“以体育人”的目标任务、强化“政社企家”联动的主体模式以及立足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工具选择。但从现实状况来看,还面临着理念践行不畅导致“贯通性”困境、价值认知不足导致“达成性”困境、多方主体结构松散导致“联动性”困境和“三治”合而不融导致“兼容性”困境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治理转向策略:强化思想引领,贯彻人民为本理念;重视价值引领,聚焦体育育人回归;依托组织引领,凝聚多方主体合力;坚持法治引领,建构“三治”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王淦玉 《健与美》2024,(1):115-117
中国“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减轻学生的课业和校外培训的负担,青少年体育培训领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文章首先回顾“双减”政策的出台背景、内容及达成的目标;接着分析当前青少年体育培训的现状,包括各类体育培训的特点和青少年参与情况,以及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进一步探讨“双减”政策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培训面临的机遇,如体育意识提高、市场结构优化、教育融合以及社会支持增强;同时指出其中存在的挑战,包括市场调整、质量监管、资源分配和师资建设等方面。文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意在为政策制定者以及教育机构和体育培训行业提供参考,共同促进青少年体育培训的健康发展。研究不仅有助于明确“双减”政策对体育培训行业的深远影响,也为相关利益方提供开展实际操作的策略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回顾澳大利亚青少年体育政策演变历程,并提炼经验,旨在为我国青少年体育政策提供启示。澳大利亚青少年体育政策演变历程:维持“原生态”发展格局的萌芽期,政策连续性欠佳的探索期,政策体系日趋完善的成熟期。经验:强化政策协同,促进青少年体育文化治理;扩大政策普惠,回应弱势群体体育关切;完善政策框架,助推顶层设计顺利实施;强化政策监管,更加彰显政策溢出效应。启示:完善协同治理机制,提升青少年体育文化服务效能;细化弱势群体政策,实现普惠理念向行动转化;搭建优化政策框架,加强核心与配套政策衔接;完善政策监管机制,推动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市场存在问题:市场发展狂热,逐利性质明显;市场主体多元,组织性质混杂;规范性较差,收费、师资和考核标准缺乏;服务质量不高,存在安全隐患;监管主体不明确,多头治理的状况突出。问题的致因有:培训性质模糊;行业准入宽松;市场发展呈分散性特征;行业自律失序。建议:以体育场地设施为切入点建立登记注册体系;单项运动项目协会应该出台培训和考核标准;执法部门对体育技能培训机构的运行进行监管;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政府公益性体育技能培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引入政策情景分析视角,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构建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发展系统模型,探究“双减”政策背景下不同政策情景对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的作用路径及影响效果。在“双减”政策驱动下,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配套政策未能适应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的高速发展节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单一政策产生的作用效果为“政府购买体育服务>税收优惠>科技引领>政府投入>准入政策”。从短期来看,实施“准入政策+税收优惠+政府购买体育服务”的政策组合,能有效缓解“双减”政策下因需求激增导致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行业失序、资源供需失衡等突出问题;从长远看,同时实施五套不同类型的政策效果较优,政策之间的互补性更强,覆盖面更广。因此,建议推进体育教育评价改革,引导市场良性发展;提高学校体育质量,协同构建课后服务;优化监管政策体系,严格规范体育培训;系统规划帮扶政策,创新市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专家访谈法对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其发展困境,并结合“双减”政策背景阐明其发展机遇,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主要面临社会认知偏见尚存、难以满足青少年多样化体育需求、市场监管主体缺位、专业培训教练缺口大、场馆资源营利空间小等问题。当前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的发展机遇包括:全民健身时代人们对体育的美好追求助力行业发展;政策红利释放,凸显体育多元价值;体育需求的释放及投资热潮驱动行业发展。建议:利用政策红利,促进体育生活化;构建创新体系,引领青少年体育需求;完善监管机制,优化市场管理;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多方参与,盘活场馆存量资源。  相似文献   

9.
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倒逼国家教育部门对该问题的高度重视,进而让学生有更多闲暇时间和机会参与体育活动,在此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培训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双减”政策下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双减”背景下,体育产业蓬勃发展、政策强力驱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培训需求转型升级等是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当然也存在资源供给不足、市场组织混乱、政府干预过度、社会资本渗透过度等一系列挑战。提出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业要注重学员需求,促进有效供给、规范培训市场,坚持从严治理、转变政府职能,调整监管方式、优化融资环境,避免无序竞争等发展的优化之策,借助“双减”政策的动力,推动青少年体育培训业持续健康发展,使青少年向阳而生。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进一步推进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通过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目前青少年体育活动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如下对策: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强化体育意识的培养;扩大资源的有效供给,推动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发挥“家、校、社”主导作用,切实建设联动共同体;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和治理监管体系,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相似文献   

11.
“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规范了体育培训市场秩序,也提升了体育培训服务质量,为促进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引擎。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基于“双减”背景剖析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要素与阻滞因素,提出应对策略。研究认为,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要素主要是:国家政策导向引领体育培训创新发展的行动力、国民体育消费需求急剧上升的拉动力、体育中考促进体育培训市场日趋增量的驱动力、企业间的博弈竞争促进体育培训业提质增效的推动力。目前在体育培训业发展中存在的阻滞因素主要有:(1)监管障碍:体育培训市场监管机制缺乏;(2)融合壁垒:体育培训与学校体育协调不足;(3)创新不足:体育培训服务内容同质化严重;(4)思维固化:应试思维与学生焦虑风险并存;(5)粘性不高:难以提升体育消费忠诚度等。据此,建议:(1)建立多元协同监管体系,完善体育培训市场准入机制;(2)加强政策支撑,深化校企协同发展;(3)促进教学模式创新,提升体育培训服务质量;(4)降低升学压力,树立体育健康价值理念;(5)拓展多运动项目导读,提高体育消费粘性等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等方法,深入研探“双减”颁布后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双减”颁布为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市场化运行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促进了市场有效需求的不断增长,推动了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转型升级,加快了该行业与学校体育的融合发展。同时,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也面临市场秩序紊乱、供需难以匹配、全行业要素流通存在壁垒以及行业准入和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创新盈利模式,引导培训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培训机构质量,满足消费群体多元需求;推进要素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健全体育培训行业准入制度,构建多元协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整体性治理视域下青少年课外体育培训治理要素、困境,并提出治理路径。困境:主体利益冲突,供需结构失衡,信息共享迟滞,政策体系断层。治理路径:加强政府主导,平衡主体利益;推动行业改革,优化供需结构;整合技术体系,增进信息共享;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4.
体育健康教育在转变青少年体育健康观念、培养体育健康技能、提升体育健康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新发展阶段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协同治理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协同治理主体及其行为识别、供需主体共同价值构建、供需主体治理模式选择3个方面,构建新发展阶段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协同治理理论。研究发现,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协同治理存在共同价值认同亟须合理形塑、多元治理模式缺乏有效融合、主体互动行为有待全面凝聚的问题。最后,提出新发展阶段我国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协同治理实践策略:1)坚持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健康第一”理念,以制度导向约束共同价值认同方向;2)搭建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协同治理多元平台,促进治理主体行为有机融合;3)规范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协同治理主体行为方式,形成系统化的互动合力。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体质健康是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以体医融合为出发点,通过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界定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主要维度,分析了深圳“脊柱健康服务站”模式、上海“体教医”相结合模式、常州“健康促进新模式”的主要经验。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体医融合政策与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政策的关联性不强;政策主体模糊,主体参与的协同性不足;体育健康促进内容松散,标准性缺失;体育健康促进的运动处方库建设滞后。结合体医融合模式,提出优化路径:强化法律效力,完善政策体系,提升政策的契合性;明确实施主体,形成多主体协同参与模式;完善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内容结构,建立规范的内容标准;强化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运动处方库”,全方位提升共享能力。  相似文献   

16.
面向所有青少年提供均等化、层次化和高质量的体育公共服务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之一。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完善政策法规、培育体育社会组织、组织开展赛事活动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仍存在治理理念偏差、治理结构松散、治理碎片化、技术治理局限性等困境。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为破解青少年体育治理困境提供了新思路。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引领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关键是通过文化渗透和激励社会主体参与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意愿,通过共享型网络组织推动青少年体育权力和资源下沉,通过政策与行动计划结合促进青少年基本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整体性协调机制建构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关系,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整体提升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效能,真正塑造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府体育治理新范式。  相似文献   

17.
体教融合是体育强国、教育强国的重要抓手,更是新时代体育和教育部门工作的重点,其内容丰富、内涵深邃,是教育、体育融合发展的指导性纲要文件。但是,目前体教融合还面临着教育和体育发展的分离、主体内生动力缺失、体育功能单一功利化、家庭和社会体育缺失、后备人才培养不畅等问题。要通过全面落实体教融合制度设计,推进青少年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体教融合主体责任,切实调动其发展内驱力;贯彻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理念,融合体育教育的价值功能;落实“家-校-社”联动机制,推动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础,保证高质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等策略,坚持“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制定切实工作举措,有效配置资源,合力推进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探讨“双减”政策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培训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价值转向、现实困境、运行模式和推进策略。研究显示:“双减”政策背景下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在管理维度由教育部门向体育部门转变、时间维度由学科培训向体育培训转向、空间维度由学科培训场域向体育场馆场域转向、经济维度由教育培训业向体育培训业转向、社会维度由成绩资本向健康资本转向;现实困境表现在行政壁垒阻碍相关政策执行效率、监管主体缺失导致市场监管乏力、标准缺失阻滞体育培训规范化运营、师资薄弱遏制体育培训供给服务质量、坪效不高降低体育培训运营效率五个方面;青少年体育培训业创新可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中高考体育培训、体育+学校结合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校内+校外结合的社会体育组织进校园、教育+体育结合的购买第三方服务、体育+社会结合的体育培训公益配送、社区+体育结合的社区公益培训、学校+体校结合的体教融合等多种运行模式;提出了围绕体育场馆为中心开展注册普查、赋权体育单项协会出台评价体系、授权体育部门成立培训市场监管处、建立培训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构建家校社培训共同体、赋能体育培训业数字化转型等六项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我国体育培训业的发展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并为其质量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以“双减”政策为背景对我国体育培训业展开研究,并提出发展路径。研究认为,受相关政策出台、市场规模扩大、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体育培训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依然面临以下现实困境:1)体育培训服务水平低下、培训质量不高;2)体育培训机构经营模式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3)体育培训行业监管缺失、标准体系不完善;4)体育培训市场发展不平衡、规模化发展受限。基于此,从政府、市场、社会3个层面提出发展路径:1)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完善政府治理体系;2)提高产品供给质量、满足新型消费需求;3)构建多元合作渠道、打造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是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重视青少年体育并将之作为政府优先发展事项,逐步建立起了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体系,促进了英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存在政策法规不完善、治理碎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借鉴英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治理经验,得出以下启示:健全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政策法规;加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整体性治理;推动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结构;重视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政策的监督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