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事"在先秦时期出现连用,最早是一个松散的动宾结构短语,表示"行事、办理",至明清时期,其高频的连用使发生词汇化演变成为动宾结构的词语,直到现代汉语,发展成为有两个义项的词语,表示"做,投身到"和"处置"。"从事"的词汇化是词组特性逐渐弱化的过程。"从事"尚未完成语法化。  相似文献   

2.
词组词汇化是汉语词汇衍生的一条重要途径。"趋向"由于在线性序列上紧邻,出现高频连用,从而由最初松散的并列短语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动词和名词,本文通过对词组"趋向"进行考察,在对其词汇化历程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其词汇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一准"最初是松散的定中短语,当其高频连用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名词."一准"的词汇化发生在魏晋南北朝,语法化发生在元代,词汇化只是为语法化提供了一个过渡, "一准"进一步发生语法化成为副词.在"一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中,语义和认知作为动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概"最初是松散的定中短语,容器和内容没有突显与否之分;当其高频连用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形容词时,突显的是内容间的"一样,相同","一概"的词汇化和语法化都在唐代发生,词汇化只是为语法化提供了一个过渡,所以词汇化的用法没有在现代汉语中保留;当其进一步发生语法化为总括副词时,突显的是容器的"全部,没有例外"。在"一概"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中,句法、语义和认知三者都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连词"以免"最初是"连词'以' 动词'免'"的非句法结构."以免"最初连用在先秦,词汇化的过渡阶段在宋代,发展和成熟在明代和清代."以免"的词汇化是句法、语义、语用和韵律等方面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国家"从西周时期开始并列连用,春秋战国时期处于词汇化中间状态,西汉时期完成词汇化。同时期,出现邦国、家邦、家国等同义共用的情况,但最后仅"国家"成词,文章认为这是语言、认知、文化等多层因素共同制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副词"过于"的虚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于"是动词"过"和介词"于"连用后,由于词汇意义的虚化、词汇双音节化等因素的影响凝固而成的程度副词。从结构上来说,这种构词属于跨层构词,是经过句法结构的重新分析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朝""夕"常用作名词,二者并列连用为名词短语,后发生词汇化,成为一个并列复合词,表"时日,光阴"义,也可指"非常短的时间"。唐代时,"朝夕"虚化为副词,表示"时时,常常",其副词用法的产生是语法化的结果。而"日夕"也经历了类似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急忙""赶忙"不是短语或跨层结构词汇化而来,而是具有相同义素的两个语素并列连用成词,但与大多数并列式时间副词不同,"急忙"是两个形容性语素整合连用为形容词然后虚化为副词的,"赶忙"则是动词性语素与形容性语素并列连用为副词,是间接虚化的结果。此外,"急忙""赶忙""赶紧"在语义、语体、适用对象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从历时角度探求了"专门"词汇化及多元语法化路径和过程,并探讨了其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最初,"专门"连用有两种结构类型:定中结构与述宾结构。到了唐代,"专门"出现了两条演变路径,一是定中结构的"专门"出现在名词前面修饰语的位置上,一是述宾结构的"专门"出现在动词前面状语的位置上。由此,"专门"形成了多元语法化路径。到了宋代及明清时期,"专门"进一步词汇化和语法化,形成了"专门+NP"结构和"专门+VP"结构。到了民国时期,"专门"彻底完成了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专门"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包括语法位置的改变、使用频率和重新分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不够"经历了由句法结构"不够"到动词、再到程度副词这样一个词汇化与语法化过程。这一过程从元代开始,多出现在一些对举格式之中。随着"不"与"够"连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够"之间的联系就更为紧密了,逐渐词汇化为一个动词。同时,"不够"成词后进一步语法化,最终语法化为程度副词。在由句法结构变为动词时,使用频率、重新分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由动词虚化为程度副词的过程中,重新分析是重要的演变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于"字的词汇化同它的词义认定及句法组合密切相关。它最初的意义应训为"到",其虚化遵循了通常的语法化规则,即与其他的动词连用依照重新分析而词缀化;且在汉语历史的发展中,其虚化历程存在着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3.
"也许"和"兴许"常常被用来表示对事件的结果或发展进行推测和估测,本文试从共时历时的角度探索二者的差别。从共时角度看,"也许"的句法位置最为灵活,"兴许"一般不出现在句末;"也许"经常连用共现,而"兴许"却很少;两者常常和语气词"吧"共现。从历时的角度看,"也许"词汇化主要由于结构的重新分析以及双音化趋势的影响,"兴许"的形成则主要是对方言的吸收,没有一个明显的词汇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概“最初是松散的定中短语,容器和内容没有突显与否之分;当其高频连用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形容词时,突显的是内容间的“一样,相同“,“一概“的词汇化和语法化都在唐代发生,词汇化只是为语法化提供了一个过渡,所以词汇化的用法没有在现代汉语中保留;当其进一步发生语法化为总括副词时,突显的是容器的“全部,没有例外“。在“一概“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中,句法、语义和认知三者都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形容词"任性"由"任"和"性"所组成的动宾短语演变而来。汉唐时期,"任性"开始连用,明朝时期开始出现词汇化倾向,直到清代最终词汇化为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任性"词义更加泛化,多带有调侃或宣扬意味。"任性"的发展过程中,频繁使用和重新分析等动因和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连词“以免”最初是“连词‘以’+动词‘免’”的非句法结构。“以免”最初连用在先秦,词汇化的过渡阶段在宋代,发展和成熟在明代和清代。“以免”的词汇化是句法、语义、语用和韵律等方面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连动结构在形式上是几个动词连用,在语义上描写概念上的单一事件,因此具有一种明显的词汇化倾向,这种词汇化倾向具有很强的民族性。现代汉语中,很多词语,包括成语、俗语、词语的框架是连动结构凝固而来的。其中,动作-结果类、原因/方式-动作类、序列动作类、肯否联结类连动结构表现出规律性的词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不断认识和发现自己、认识和发现学生以及其他教师的过程,即知己知彼的过程。不少教学问题来自于教师对己对人深深的误会,这些误会不仅影响正常的教学,而且使教师自寻烦恼.知己与知彼是相辅相成、互不可缺的。知己以知彼为媒介,知彼以知己为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9.
"姑且"不是通过句法途径由短语或跨层结构词汇化产生的,而是通过词法途径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并列连用复合成词的,是两个实词先虚化为同义副词然后联合而成的,是间接虚化的结果。文章主要探讨"姑且"的形成及其机制,追溯其渊源。  相似文献   

20.
知己、知生、知书是思政教师在认知层面的具体表现。知己:思政教师准确、完整认知自己的角色要求和角色距离;知生:思政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动、人文素养和对教学风格的崇尚;知书:思政教师建构合理、科学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人文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