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25(5),在砂基培养质设置试验,系统地分析了N、P、K不同配比施肥对长白落叶松苗生长状况的影响。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苗根际营养液适宜配方:氮为1.0g/L,磷为0.45~0.75g/L,钾为0.35g/L。  相似文献   

2.
加强圃地综合管理、培肥苗圃地力是提高苗木生长量、质量、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以落叶松S1-1苗木施肥效果,对苗木生长量、生物产量、品质均有明显的促进增长作用,进一步证明培肥苗圃地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以三江平原丘陵区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间伐后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人工林中龄林为对象,实施4种处理:施氮肥(施纯氮250kg/hm2)、施氮磷肥(施纯氮250kg/hm2+纯磷50kg/hm2)、施氮磷钾肥(施纯氮250kg/hm2+纯磷50kg/hm2+纯钾30kg/hm2)和对照(不施肥),研究施肥后不同时期胸径与冠幅、树高与冠长间的关系,评价落叶松冠长率对间伐后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施肥后不同时期落叶松胸径与冠幅、树高与冠长间均呈幂函数增长趋势;施肥3年后、4年后、5年后的冠长率(冠长/树高)分别为0.1899—0.2030(平均为0.1986)、0.2282—0.2642(平均为0.2428)、0.2851—0.2976(平均为0.2920),低于对照林分相同时期的冠长率(3年后:0.2010;4年后:0.2822;5年后:0.3006).施肥能够缓慢促进间伐后落叶松的冠幅和冠长的增长,施肥对落叶松树干生长的促进作用应该更多来自于施肥后针叶的高效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天水市蔬菜主产区地膜番茄高产高效施肥配方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肃东南天水生态和地膜大田栽培条件下,N、P和N、P、K不同配施,对番茄产量和效益有显著影响,其经济最佳N、P、K施肥量分别为N 177.0Kg/hm2、P2O5 166.5kg/hm2和K2O 184.5kg/hm2,此时其单产可达113163.0 kg/hm2,施肥纯收益可达77597.13元/hm2,施肥成本为1616.97元/hm2,投产比为14∶8.99.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施辣椒"2+X"田间试验[1],掌握辣椒最佳施肥量,构建辣椒优质适产施肥技术体系,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辣椒对氮素依赖性较大,辣椒施用氮肥具有很好的增产效果;优化氮区(N:P:K=18:8:12)辣椒产量高于常规施肥区(N:P:K=20:8:5)产量;以优化氮区为基础,辣椒产量与施氮水平(无氮区、70%优化氮区、优化氮区、130%优化氮区)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长白落叶松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白落叶松不同产地的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以MS附加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为基质,探讨了诱导长白落叶松愈伤组织较合适的外植体及培养基。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2011年五常成熟合子胚诱导效果好于其他,培养基中以MS+BA2.0mg/L+2,4-D0.5mg/L的诱导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建立党参中18种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对10种不同批次的党参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测定。样品以乙腈-水(5+1)涡旋震荡萃取,提取液经Carb/NH2固相萃取柱(SPE)净化后、再经在线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净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监测模式进行分析,外标法定量。18种农药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在10~1000μg·L-1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3~1.000;定量限(10S/N)在0.06~6.3μg·kg-1;在20~200μg·kg-13个浓度水平下,方法回收率为76.8%-104.4%,RSD为4.2%~9.9%。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够准确地检测党参中18种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8.
通过茶园施肥试验新型缓释复合肥对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缓释复合肥每667㎡年用肥25㎏于春梢萌动前一个月一次性施入,与习惯施肥(常用复合肥与尿素各半混合)每667㎡年用肥75㎏,分三次于春茶前、夏茶前、秋茶前施入相比,在一定土壤肥力条件下,茶园施新型缓释复合肥能不同程度促进茶树生长发育,萌发期提早2—3d,单位面积芽叶密度显著增多,成茶品质明显改善,茶青产量提高40%—60%,经济效益提高950—1 350元/667m2。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石楠进行不同土壤类型、苗木生长与时间的生长关系及苗木密度与苗木质量的关系试验对比,掌握石楠育苗技术措施.结果表明石楠育苗在江川不同类型的土壤上均适应;播种时间以1~2月为宜;地苗培育密度以300~500株/m2最好,超过500株/m2时,苗木高径比差异显著,苗木质量明显降低;地苗移袋时间以播种后120~150天(5~7月)为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两个大豆品种黑农41、绥农14的不同施肥处理,创造具有不同产量水平的大豆群体,进而分析了不同群体的结构及生理特征。通过试验认为,光合速率的增加是大豆植株干重增加的主要原因,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正相关。在试验范围内随施肥量的增加产量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交优化设计在黑大豆夏播高产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等肥力水平土壤上采用密度、播期、施肥量和NPK配比的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施肥量是影响夏播黑大豆生育性状和产量的主要因素,各因素对黑大豆产量影响强度大小的顺序是:播期>施肥量>密度>NPK配比;黑大豆夏播高产栽培措施的最佳组合为密度12000-15000株/667m2、播期6/5、施肥量30-40kg/667m2、NPK配比2:3:2。  相似文献   

12.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葡萄种植园中,现多采用沟灌结合冲施肥的灌溉方法,部分种植园已施行滴灌结合随水施肥的灌溉方法.为探讨沟灌-冲施肥系统和滴灌-随水施肥系统对宁夏葡萄园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应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技术对该问题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2012年和2013年葡萄生长季中,较之于沟灌系统,滴灌系统可分别减少N2O年均排放量(18.24±2.79)kg/(hm-2·a-1)和(3.37±0.37)kg/(hm-2·a-1),约占沟灌系统排放量的61.1%和78.9%.在此基础之上计算排放系数,可估算出应用滴灌系统替换宁夏现有葡萄园中全部沟灌系统后,N2O减排总量分别约为2012年的704 264~770 756 kg和2013年的215 550~223 920 kg.可见,滴灌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土壤N2O的排放损失,是一种更具N2O减排潜力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土壤微生物在维持和提高高寒草地植被生产力水平、改善土壤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连续2年(2014和2015年)的小区施肥控制试验,探讨高寒草原土壤剖面微生物量碳、氮对氮、磷肥添加的响应。结果如下。1)施用无机氮、磷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10 cm土层,其均值分别是10~20 cm和20~30 cm土层的1.67倍和1.28倍。2)单施高量氮肥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N2P0(15g N/m2,0g P2O5/m2)处理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微生物量碳分别比空白处理显著降低60.39%和29.2%;在施磷肥的基础上增施氮肥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当施磷30g P2O5/m2时,施氮15g N/m2处理0~1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比不施氮处理增加61.54%,差异显著。3)单施磷肥各土层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相对于空白均无显著差异;在施氮15g N/m2的基础上增施15和30g P2O5/m2磷肥,0~1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含量比不施磷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59.8%和279.98%,10~20 cm土层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显著增加53.78%和38.66%;施磷7.5g P2O5/m2时,10~20cm土层微生物量氮含量比不施磷处理显著增加68.35%。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施肥量和播种量对多叶老芒麦(Elymussibiricus)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处理间以N∶P∶K比例为50∶20∶20(以有效成分计,kg/hm2)的种子产量最高;播种量对多叶老芒麦结实性能和种子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多叶老芒麦种子生产中采用低播种量(9.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杉木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及施肥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在安徽省东至县木塔乡土壤肥力中等的杉木林地设固定样地,进行了土壤肥力的研究.结果显示,杉木林地施肥后土壤理化性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施肥后第2年,土壤的含P量,P1和P2K3处理后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2%和22%,而P2K1处理的速效和缓效K比对照提高了21%和20.5%;施肥后第4年其含P量分别大26%和29%,而P2K1处理的速效和缓效K对照提高了22%和30.5%;造林后,随着林龄的增加杉木林地的土壤肥力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造林5年后,离树于距离40cm的土壤含N、P、K肥的下降比例较离树干距离80cm的慢.  相似文献   

16.
应用DXA双能量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退役前后武术运动员前臂、腰椎和髋部骨量,探讨PBM及骨量丢失的身体部位及年龄特征。结果:男性PBM,前臂(40~)0.807±0.124g/cm2;腰椎1-4(25~)1.005±0.138g/cm2;大转子(20~、25~)0.801±0.094g/cm2,股骨颈(15~、20~、25~)0.974±0.132 g/cm2,三角区(20~、25~)0.904±0.110g/cm2。女性PBM,前臂(35~)0.723±0.107g/cm2;腰椎1-4(25~)0.952±0.112g/cm2;大转子(25~、30~)0.735±0.078g/cm2;股骨颈(20~、25~)0.863±0.092g/cm2;三角区(25~)0.794±0.089g/cm2。结论:男性PBM高于女性,25~岁PBM出现的部位最多,PBM后,三角区骨量丢失幅度最大,女性大于男性。男性PBM,腰椎1-4股骨颈三角区前臂大转子,在15~到25~出现,股骨颈、大转子、三角区PBM稳定2~3个年龄段。女性PBM,腰椎1-4股骨颈三角区大转子前臂,在20~到30~出现,股骨颈、大转子稳定2个年龄段。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了木霉菌株TC-14对立枯病菌的拮抗效果,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菌株TC-14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苗木立枯病菌的抑制效果。分别制备孢子悬浮液和液体发酵液菌剂对苗木立枯病病进行了野外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菌株TC-14对引起苗木立枯病的3种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拮抗效果,其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株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野外应用中,TC-14分生孢子菌剂防治效果好于液体菌剂(非挥发性代谢产物),连续的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液体菌剂10倍液对落叶松苗木高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大田苜蓿实施不同的施肥处理,研究施肥对紫花苜蓿产量和营养吸收规律的影响。对苜蓿三年的株高进行整理,应用Logistic方程y=k/(1+aebx)对苜蓿株高进行分析,得到苜蓿植株的最大增长速率、最大增长速率出现的天数和品均增长速率。结果表明,处理1(尿素97.8kg/ha,过磷酸钙293.5kg/ha,硫酸钾136.4kg/ha)的株高最大,该处理在每年第二茬植株最大增长速率、平均增长速率最大、植株最大增长速率出现的天数最短:通过对苜蓿干草产量、氮磷钾吸收量、含量进行分析,所得的结论与株高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试验和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酰胺态氮肥(尿素)不同施肥水平对猪毛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从而确定人工栽培猪毛菜的合理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能使达到猪毛菜高产优质的酰胺态氮肥合理施肥量以20Kg/亩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不同造林密度(2500株/hm2、3300株/hm2、4400株/hm2、6600株/hm2)杂种落叶松的凋落物及其分解速率进行研究,得出:造林密度对杂种落叶松的年凋落量及其分解速率都有显著影响,年凋落量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少,枯枝落叶的分解周期越长,最长超过17年(2500株/hm2),最短只有13年(6600株/hm2),在改变林内微生境后,2500株/hm2林分的分解周转期最短,只需不到9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