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隋炀帝官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文帝改革北周官制,实际上只是对魏晋南北朝以来职官制度的初步整顿,仍然存在着机构设置不合理,三省制没有真正确立,官吏名号重叠、队伍庞大,爵、散、勋以及品阶制度繁杂、混乱等问题。隋炀帝从大业三年以来陆续对官制进行改革,基本上消除了以上弊病,裁并郡县,减少冗官,打击了旧贵族势力,冲击了尚武、尚贵戚的任官旧风习,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些改革奠定了唐代职官制度的基础,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2.
宇文泰、宇文邕父子相继推行的恢复和发展关中农业经济的方针,是西魏北周的基本国策。其主要措施,一是解决关中劳动力缺乏问题,二是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广置屯田,使关中农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统一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北周以后在关中建都已不适宜,但历史偏让隋唐两个统一王朝建都长安,这是同宇文氏父子苦心经营关中农业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北周虽统治时间短暂,但其间佛教发展尤为迅猛,这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及民众信仰有关。其艺术造型已基本摆脱了北魏、西魏的"秀骨清象",而创造出鲜明的方圆健美的北周风格。  相似文献   

4.
节度使的全部官衔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序列,其中以中央和地方官为标准可以划为二类,以属性则可划分为职事官、散官、勋官、封爵、使职、检校官、宪官等序列。节度使所加之宰相官衔与其所加地方职事官衔是有明显的差异,论证其各自内涵对解读此种官制现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朝后期行枢密院官制比较简单最高长官为行枢密院事,僚属有行枢密院经历官、行枢密院都事、行枢密院参议官。行枢密院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军事征战方面平定地方武装叛乱和西北少数民族叛乱、镇压农民起义、伐宋、抗击蒙古进攻等。行枢密院官制和职能都显示出其极强的军事性。  相似文献   

6.
对隋代宫人制度的研究,目前学界尚少专门的讨论文字。结合《隋书》相关志传与隋代宫人墓志,探讨隋代宫人制度的设置与演变、隋代宫人墓志所记职司等基本素材分析和隋代宫人所参与的其他事务及活动诸方面问题,揭示隋代宫人六尚与六局体系的渊源及建设情形,认为六尚的体系可能导源于北周的"中宫六尚",但隋代的建制则更加整饬完善。并对宫人公服制度问题有以爬梳,确认隋代的宫人公服制度无疑担承了由北齐北周到唐代之间嬗变的桥梁,同时又呈现着隋代独特的公服元素。  相似文献   

7.
北周隋唐时期,位于今陕北黄土高原腹地的延州在拱卫长安的都城防御体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治城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中心城市。在北周隋唐400多年的历史中,在延州先后设置延州总管府、延州都督府、鄜州都督府、渭北鄜坊丹延节度使司等地方高级管理机构,其管区随着形势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变化,并奠定了如今地级延安市的雏形。  相似文献   

8.
唐文化具有明显的胡化倾向,其原因一是李唐皇帝带有鲜卑族的血统,能够推行各民族文化兼容并包的政策;二是各族入居内地者增多,为唐文化的胡化倾向尊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长期以来华夏文化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融合交流形成必然趋势,此外,具有鲜卑化倾向的西魏北周的长安文化,是隋唐文化的直接的、主要渊源之一。唐文化的胡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婚姻礼俗、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体育活动、音乐舞蹈等方面。唐文化的胡化倾向虽然相当普遍,但华夏文化不仅没有被“化”掉,而且更加辉煌灿烂。  相似文献   

9.
关于西安建都的朝代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安建都的朝代史家说法有10代说、11代说、12代说、13代说、14代说等。本文对各家说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西安建都的朝代应是: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  相似文献   

10.
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是西魏、北周、隋、唐四朝的统治者,左右中国政局数百年,本文专论该集团之初期构成,包括成员的来历、族属、数量、居住分布及其权力地位状况等,拓跋鲜卑占数量和权力优势,其中六镇军人特别是武川镇军人据垄断地位;关陇五胡能跻身上层者为数甚少,但在下层势力较大;汉族士族包括关陇土著、迁徙关中的原关东著姓和江南降人,其地位颇重,权势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