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教育对象而言。老子的教育对象以被社会文明异化了的人或成年的文化人为主,尤其是受文明毒害愈深者.因为老子最为推崇的是有如婴儿般真挚朴实之人。在整部《老子》中,我们会发现,老子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以“在上”者为主,尤其是最高统治者,因为老子认为,只要“上无为”必能“下自化”,所以,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三十七章)。这样说来,如果在上者能够接受无为之道的教化,则下位者必可自我化育。而若将此理论运用于教育界.则教化者当以在上者优先。  相似文献   

2.
就教育对象而言。老子的教育对象以被社会文明异化了的人或成年的文化人为主,尤其是受文明毒害愈深者.因为老子最为推崇的是有如婴儿般真挚朴实之人。在整部《老子》中,我们会发现,老子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以“在上”者为主,尤其是最高统治者,因为老子认为,只要“上无为”必能“下自化”,所以,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三十七章)。这样说来,如果在上者能够接受无为之道的教化,则下位者必可自我化育。而若将此理论运用于教育界.则教化者当以在上者优先。[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师者当若水     
<正>老子曰:"上善若水。"水至深则静、长流则远、至柔则刚,方圆之内存于自然,泽被万物淡泊明志。师者亦当上善若水,若水之静谧,思索教育的真;若水之奔流,追寻教育的善;若水之广博,展现教育的美。水波万里,当是师者心怀;点点侧帆,应是学子身影。真善美交汇之处,便是爱的港湾,师生徜徉其中,共同品味教学相长的精彩。若海之深,海纳百川。教师当有沉淀自我的深度、容纳百川的气度、思考人生的维度。教师生涯当  相似文献   

4.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他还指出:“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概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叶老的这些话,清楚地告诉我们,教师应当“多方设法”,致力于导,学生应当“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  相似文献   

5.
真爱如水     
有人说教师是红烛"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人说教师是绿叶"化作春泥更护花",而我要说教师是水.老子《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不正是教师崇高人格的象征吗?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水善施教化,这不正是教师工作意义之所在吗?所以我要说:"教师如水,真爱如水".  相似文献   

6.
“万物皆备于我”,是孟子性善说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十分朴素的天道自然色彩,它上与天道相关,下与万物相联.“天”乃自然之天,它客观存在,运动变化,生生不息.此之所谓“善”.人与物是天道自然之一体,而受日趋于善之大道所制约,故人与物之性不能背离天道自然之性,即趋善之性.如是,则人与物固有相通之理,人性之善必通过与具体物之交往而表现,而充盈;离开具体物则其善性不显,更无善性可言.故“万物皆备于我”者,谓我与万物之情理本皆相通,据此情理则可得进退、行藏之宜.孟子并由此而引申其王道教化的主张,于是始带有政治、道德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是一线教师经常探讨的问题,尤其是中考复习时,经常是教师感到时间紧迫,讲的天花乱坠,而学生则无所适从,甚至是无动于衷,教师讲的辛苦,学生学的被动.笔者想到了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名言,若能使学生达到“乐学”的境界,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本文以初中物理复习为例谈谈笔者如何应用快乐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常将教师的上课比作演员的登台。也是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二者何其相似。抛开个人的喜怒哀乐,全身心地进入事先设定的“角色”,两者亦可谓异曲同工。至于通过自身的精神劳动以达到对受众的陶冶、感染、教化之功,则同样是教师、演员的应尽之责。由是观之,人们将操教师、演员这两种职业的人冠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雅号...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母爱和师爱 ,但师爱又不同于母爱。师爱是一种情感与心灵间的特殊的爱 ,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 :“教育之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因此 ,教师的爱不能停留在内心 ,仅工作为一种自我体验而存在 ,而应该以各种方式表露出来 ,外化成一种现实的教育力量 ,并用“爱”这把金钥匙去启迪每一个学生的心智。一、面向全体学生 ,施予爱心教师的爱心就是对学生的关心。苏霍姆林斯基把“爱孩子”看作是一个教师生活中的重要品…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分析法,并加入质性研究的访谈叙事法,前者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论述教化的本质与意涵;后者则辅助说明教化蕴含的人文、伦理与审美的力量可以深入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主性,也可激发教师反思并改变其对学生的态度,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彰显思觉行盼是教化哲学观的基本要素,促使教育活动得以兼顾具自主意识的个体主体性与实践伦理的社会性。质言之,若教育活动不违其以德为核心的本质,则教育与教化乃一体之两面,即两者均在化育人才,使其知书达礼,恪尽职责,有守有分,是士人、是君子、是高尚品格的仁者,乃至于圣人。确立了教化乃主体性与社会性辩证合之知行活动,具有批判性思考的社会性意义,也是诗意教育学理情兼容并蓄的旨趣,故对受工具理性扭曲的台湾教育可发挥震聋启喟之功,对透过诗意教育学的倡导,以导正被扭曲之教育本质、学术研究与学习自由以及教师尊严等,提供本土教育改革理论建构的参照。  相似文献   

11.
“感人者,莫过于情。”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政治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政治教师只有以良好的道德去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政治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政治课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生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  相似文献   

12.
曾有人这样说:“爱是启迪学生心灵的基础,爱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爱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经验让我深深地明白:作为教师我们应当针对学生的特点倾注爱心,用心去关爱他们,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田齐波 《教育文汇》2003,(12):23-23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说老师在教育学生时,不仅要通过自己之“口”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身”去感染、规范、引导学生。这里的“身”,实际上是指教师平时的日常行为和内在力量等。教学的过程是教书育人的过程,在这个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言传”,更应“身教”,要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去示范、去熏陶学生。  相似文献   

14.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领导是关键。领导干部的素质如何,决定教育事业的成败。我们认为,领导干部要用好“五盆水”。通过水的清洗,除去灰尘,净化身心,振奋精神,鼓足干劲,推动整体工作迈上新台阶。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水性至善,润泽万物;水性至纯,净化万物;水性至亲,溶化万物;水性至柔,能克万物:水性至仁,能载万物。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教师良好的情感品质是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所必须的。对教育工作和对学生的热爱.是教师情感生活的重要方面。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师生的关系问题,并就这一问题作过许多的精辟的表述,如:“师徒如父子”、“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等等。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德、必然要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而这又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上。  相似文献   

16.
现在教育界祟尚赏识教育,认为靠激励手段更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一至不能谈“批评”,甚至谈“惩罚”则色变,似乎说到“惩罚”教育就是体罚或变相体罚。随着新闻媒体频频报道教师体罚及变相体罚学生的“丑闻”,对教师的指责声使得学校、教师面面相觑,草木皆兵,仅仅靠爱心、耐心去说服教育学生,可是当遇到屡犯错误的学生时,耐心教育有时显得力不从心,苍白而无奈。  相似文献   

17.
近闻某税务局积极开展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这种设身处地为纳税人着想的做法,让广大纳税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套用“零距离服务”,笔者提出师生之间也应“零距离”的话题。所谓师生之间“零距离”,即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校的教育教学在一种师生地位平等、关系融洽、交流互动的氛围中运行。教师看学生“零距离”,就是要时刻把学生的利益挂在心上,走下讲台,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用真心真情去贴近学生、关心学生。师生之间“零距离”,需要剔除“功利”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它首先是一种人学。”虽然现…  相似文献   

18.
清人李渔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的确,文章开头必须要讲究落笔艺术,课堂教学中的“导语”也理应如此。若“导语”设计得巧妙,则能起到先声夺人、扣住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兴趣的妙用。综观目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教者对“导语”的设计可谓匠心别具,但往往忽视对一堂课结尾的设计。事实上,  相似文献   

19.
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它总是处于人们所厌恶的低下地方,所以最接近"道"。"上善",最好的善、第一流的善;"若水",像水一样。老子的话,似乎与我们接受到的教育不一样。我们受到的教育往往是叫人要坚韧,要刚强,要宁折不弯,  相似文献   

20.
刘欣佳 《留学生》2014,(15):17-19
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讲:”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其意是说,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