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故事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亲切感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而"故事"纪录着一个民族的语言生长历程,是母语最为"精灵"的"孩子",极具生命力!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追寻一个民族的"故事"就能敏锐  相似文献   

2.
文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阅读文学经典,能够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继承和传承民族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课教学结合文学经典阅读具有突出的价值和作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对学生各方面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林 《语文学习》2020,(4):34-3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张华 《成才之路》2012,(6):79-80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的积累,是智慧与文明的经典,是民族共同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我校重视民族精神教育,各类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更是伴随学生度过了欢乐而有意义的小学生活,使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一、利用"快乐活动日",开设民族文化课程我校利用"快乐活动日"这一契机,在校内开设了各类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民间艺术课程,如麦秆画、纸艺、剪纸、中国结、腰鼓、戏曲、民乐等,深受学生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承担这项历史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鼓励并指导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还要创建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7.
"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是新课标第14个学习任务群,而文言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自然担负起"文化传承与理解"的使命。通过深入研究高中文言文阅读,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真正让"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生根开花。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从教学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从教学目标来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根源性意义;从学生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常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有文化自觉意识;从学校层面看,经典阅读、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等,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合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陈玉坤 《成才之路》2014,(22):22-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何在初中阶段结合数学学科教学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教育,是值得每一个数学教师思考的现实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在教学内容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走上成才路。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小学生能够从小就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营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开展诵读经典益处很多。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弘扬国学,指导小学生广泛诵读中华经典,挖掘与诠释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诵读经典的小学生,懂得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关心他人,成为众人眼中的好孩子,好学生。诵读经典更深刻的含义还在于帮助小学生净化内心世界,提升人格品位,让小学生因经典的沐浴而趋向完美。  相似文献   

1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提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确定教学内容,加强经典阅读,融入学生生活,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多元考核方式等。  相似文献   

12.
《国学》是一套由北京师范大学和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共同开发出版的收录《论语》《弟子规》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教材,它是我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从学校层面到班级活动,我们积极开展阅读《国学》的活动。这既能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又能让他们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精神的影响,这一行为悄然改变着学生的气质,形成了我班特有的班级文化。一、巧用国学,激活其德育价值国学启蒙教育旨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广大少年儿童的道德文化修养,弘扬民族精神。我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化是一门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每一个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对于当代的小学生,语言的积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各项知识,增强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经典文化源远流长,如一些古代的诗词歌赋体现了优秀的文化底蕴,记录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历史,适当地阅读经典,有利用广大人民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更好更快地了解中国文化,提高文化水平,激发爱国热情。主要针对现阶段的小学生展开研究,经过不断地阅读经典,全面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为今后的学习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以编撰校本教材《论语选读》为抓手,以校情为基础,深入挖掘《论语》中的经典内容,促使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圣哲前贤思想的精神滋养,全面提升人文素养。现将该校在校本教材编写方面的经验与使用成果呈现如下,与读者分享。当今,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习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智慧,是语文学科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基于此,我校通过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血脉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积累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她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初始阶段,学习并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德育品质,有利于学生生发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同时也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良精神所在,不仅内容博大精深,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小学生是我们国家新一代的传承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方法,例如参加国学的一些经典活动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发扬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策划人语     
<正>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重在培育小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感与感受力。  相似文献   

18.
任文  王德元 《甘肃教育》2020,(2):115-11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小学阶段,学习传统的"国学"教材,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小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语文素养,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就谈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几点简单做法。一、调查阅读现状,建立读书档案通过设计调查表、个别访谈、走访家长等方式得知,学生对国学了解不够,在选择读物时存在盲目性。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愈发重视,国学文化热潮席卷全国,激发了大众对于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真实魅力。文化兴则国运兴,国学经典教育以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智慧为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知识,同时能够培育核心素养,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是传承与发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它对于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有着巨大的推动价值。由刘波、肖茜尹、尹申和颜子如四人共同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一书,  相似文献   

20.
借鉴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挖掘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等思想教育资源,创新和完善大学生思想组织教育体系,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振兴民族精神,是培养"四有"新人的百年大计.要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以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为先导.以校园环境建设为载体,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