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刘春华 《现代语文》2014,(3):130-13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7-9年级学生提出了阅读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相似文献   

3.
陈夏燕 《语文天地》2012,(24):10-11
"新课标"对第四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很明确,其中第八条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和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形势下,《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明确对学生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教学建议:‘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有效达成《新课标》的规定呢?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课程目标阅读部分第八条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有鉴  相似文献   

8.
张婷 《中学文科》2009,(1):24-25
新课标对于欣赏文学作品是这样表述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可见,课标突出地表现了对义务教育阶段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对于欣赏文学作品是这样表述的:“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可见,课标突出地表现了对义务教育阶段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语文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1.
正就"文学鉴赏"来说,初中学生应该能"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要求我们在文学作品教学时,体味语言的意蕴,获得鲜明、生动的形象感知,陶冶情操,享受语言艺术形象的审美情趣,并激发学生语言创造的潜力。但是审视如今的文学作品教学,笔者认为还存在以下误区:[误区一]教学内容、过程格式化。教师在教学时把学生当成容器,老是想着如何把容器填满,于是就对文学作品进行  相似文献   

12.
林仁华 《华章》2007,(1):121-12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丛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就对教者和学者在分析阅读文学作品时要有自己的审美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凸现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对文学作品的教学目标作了明确规定: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晶的思想情感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练,感情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14.
胡恒全 《语文天地》2011,(12):27-29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  相似文献   

15.
诗歌被形象地称作“一团永不生息的火”、“心灵的音乐”,它具有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精练,节奏明快,形式完美等特点。“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中应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体验,展示自己的个性”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充分运用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6.
正《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中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相似文献   

17.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所选课文围绕主题,分别叙述了海外侨胞、普通国民、科学家、政治家等人鲜明的爱国主义事迹。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学会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这样的目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初中的阅读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教学要达到这个要求,准确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最为关键。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  相似文献   

20.
在近年语文教育改革中,许多人对鲁迅作品教学提出批评。有人认为选文不妥,教法不当,因而导致学生对鲁迅作品产生逆反心理;也有人认为鲁迅的作品固然有很高的价值,但对学生却是高不可攀,或者是可敬不可亲的。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在鲁迅小说鉴赏教学中,应通过激活学生的个体因素,引导学生读出、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正如新课标所要求的那样:“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一、说出自己对鲁迅小说情节的情感体验首先,在学生阅读小说文本的基础上集合学生个体的知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