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一书中,彻底清算了经验批判主义即马赫主义哲学,深刻地阐述了辯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制定了科学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唯批》第120-121页)这个定义是总结了两条哲学路线的斗争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新成就而制定出来的。它牢固地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从列宁制定这个定义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自然科学有了长足的发  相似文献   

2.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物质客观实在性的证明及其意义安启念一、对列宁物质定义的一处重大误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  相似文献   

3.
"物质"概念的历史内涵是广延。在西方哲学史上,"物质"本体论并不占据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改造。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定义及其对唯心主义的批判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实质上就是认识论意义上的"对象",这一"对象"并没有摆脱"广延"的特征,因此,"物质"概念不能构成对传统西方哲学一系列核心概念的消解。如果"物质"概念仅仅被界定为非广延的客观实在,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的唯物主义的结论以及对唯心主义的批判都将难以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4.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概念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 第一,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哲学物质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物质世界的共同本质。它回答了世界的本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自然科学物质概念即关于物质结构的学说,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和属性。它回答的是“物理世界”的具体问题。正如列宁所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依如何回答我们认识的泉源问题,即认识(和一般‘心理的东西’)同物理世界的关系问题而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科学地解决了物质与意识、存在与思惟的关系问题。从物质中引伸出意识,而不是从意识中引伸出物质,或者把二者等量齐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解决哲学上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反映乃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普遍属性,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指出,感觉只是与有机物质联系着,在不具有感觉特性的无机物质中,只能假定有着与感觉相以的特性,即反映的特性。辩证唯物主义还指出,有感觉的物质是由无感觉的、即无机的自然中产生的,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中出现了人脑  相似文献   

6.
在高二哲学常识关于物质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中 ,常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 1)桌子是不是物质 ?( 2 )信息是不是物质 ?( 3 )张三的思想相对于李四是不是物质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单从教材中的物质定义出发简单地回答“是” ,那么依次推论 :“桌子是物质 ,信息是物质 ,什么都是物质” ,显然是荒谬的 ;如果回答“不” ,又与物质定义相左 :明明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的东西怎能不是物质了呢 ?于是我们就把发生在物质问题上的两难选择称谓“物质悖论”。那么“物质悖论”是如何产生的呢 ?是教材中列宁关于物…  相似文献   

7.
列宁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乃是“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特性。以下有时将这个“物质的唯一特性”原理简称为“原理”。本文从“原理”的提出、内容、实质和作用等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粗浅体会,以就教于同志们。这个原理是怎样提出的呢?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针对马赫主义者攻击“唯物主义者坚持着似乎已被‘最新科学’和‘最新实在论’驳倒了的物质概念”,列宁指出:“象马赫主义者那样把关于物质的某种构造的理论和认识论的范畴混淆起来,把关于物质的新类型(例如电子)的新特性问题和认识论的老问题,即关于我们知识的泉源和客观真理的存在等等问题混淆起来,这是完全不能容许的。”实际上是大多数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  相似文献   

8.
在当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物质范畴是基石。列宁的物质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经典。但对其理解是存在困惑的。教学中,为了解释清楚什么是物质,特别是列宁的物质范畴的本真含义,在不改变列宁的物质范畴的深刻含义的前提下,将其在语句的顺序和标点符号上做些微变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疑惑与误解,有利于这一概念的教学与理解。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解释系统,既要忠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又要反映这一哲学在现代条件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以及学术发展的新成果。由陈先达主编、杨耕副主编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以下简称 哲学原理 )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精神。一、对 物质"、 客观实在"的理解应包括 实践"  马克思在其 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即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提出了自己正确地理解物质概念的方法论原则。他指出: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列宁物质定义的内涵是融客观性和可知性于一体的,它以范畴的形式凝结着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因而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基石的地位。而列宁关于“物质的唯一特性”的观点则是针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唯心主义的错误说的,指的是只具有客观性的物理学的物质;而不是同时具有客观性和可知性这两个特性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尽管它是整个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但不能作为哲学的物质范畴来使用。只有坚持列宁的物质定义,许多理论问题才能得到阐明,否则,必然导致混乱和失误。  相似文献   

11.
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书中指出:“辨证唯物主义‘不需要任何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哲学’。”深入研究和正确理解列宁的这段话,无疑将会对正确处理哲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产生巨大的作用。为什么哲学不能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呢?根据列宁的论述,我以为:哲学和其他科学均是科学,只不过  相似文献   

12.
讲授“世界的物质性”这一章的主要目的是说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因此,这一章应该紧接在“绪论”后面,而作为讲解辩证唯物主义各个基本原理的第一步。为什么说,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的问题,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的问题。列宁说:“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外部世界,承认物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这句话、也就是说,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承认世界的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它的一切规律和范畴都是客观实际对于我们头脑的反映。因此,辫证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3.
列宁的物质定义是在20世纪初对俄国马赫主义的批判中产生的。物质定义划清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物质定义划清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坚持了辨汪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认识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列宁提出并论述的关于真理的两个问题是,“有没有客观真理”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关系”问题,而不曾提出也不曾回答“什么是真理”。哲学教科书中的真理定义是重复旧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并且是对列宁的曲解。  相似文献   

15.
唯物论部分工具箱: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相对于意识来说,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共同具有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唯物主义的基石,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放射性现象和电子的发现,产生了一个新的物理学派别,其基本思想是否认物理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声称“电代替了物质,物质消失了”。这就是所谓“‘物理学’唯心主义”。列宁称“‘物理学’唯心主义”是一个“很古怪的术语”,并在“物理学”上打了引号,实际上是否定有唯心主义的物理学。这就是这个术语的古怪之处。如所周知,物理学的结论要由实验来检验,它不可能为唯心主义提供论据。之所以叫做“‘物理学’唯心主义”,只是说这个物理学派别企图用唯心主义解释物理学的最新成果。但是,他们既没有“驳倒”唯物主义,也没有证实唯心主义和自然科学的联系。其实,这是所有不懂得辩证法的自然科学家在用哲学观点解释他们的科学成果时必然要遭到的共同命运。早在1866年,著名的最新生理学的创始人弥勒,他在研究人的感官结构对感觉的功用时指出,光  相似文献   

17.
“意识即物质”的观点是方兴未艾的“人体科学”探索的前沿阵地,由我国一部分从事气功、特异功能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学者首先提出来的。由于新闻媒介的渲染,相信此论的人越来越多,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了人们的思想。 众所周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它一开始就明确地告诉我们: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那么,源于“人体科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围绕列宁的物质定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对于人们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设,无疑是有好处的。在讨论中,有些同志认为列宁的物质定义需要加以修改和补充,并且提出了这样两种具体看法:其一,主张通过对客观世界各种实物的共同属性的抽象来定义物质,把物质概念表述为“物质是标  相似文献   

19.
哲学以实践所提出的根本任务为根本内容,以实践为它所提供的条件完成自己的使命。简言之,哲学适应实践发展的规律就是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从它的内容看,哲学的发展经历了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三个发展时期;从它对世界认识的方法看,哲学的发展经历了直观性、抽象性和具体性三个发展时期。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又是关于方法论的理论,它对世界的正确认识集中体现为它对世界本原的科学认识;哲学发展的过程是真理战胜谬误的过程,因而各个时期哲学发展的最高成果总是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科学认识。 认识论哲学的最高成果是列宁对物质的科学定义,它在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可以说,二十世纪是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世纪,因此,新世纪哲学基本上就是唯物主义哲学。那时,哲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人类活动与物质运动的关系问题,哲学斗争的主旋律也  相似文献   

20.
法国著名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在其著作《列宁和哲学》中认为: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反杜林论》之间,有一段漫长的哲学沉默,在这期间只有新的科学说话。“这种新的科学是唯物主义的,……它的一般理论被称作‘历史唯物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已向我们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落后于历史科学。”在阿尔都塞看来,马克思只创立了作为科学的历史,但是没有制定科学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