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劲涛 《物理教师》2008,29(9):41-41
关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在现今中学物理教学和众多教学辅导书中都流行着这样一种提法,那就是产生摩擦力必须同时具备4个条件:(1)两物体相接触;(2)接触面粗糙;(3)物体间存在相互挤压,即有正压力(或称弹力)存在,N≠0;(4)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并特别强调“相互挤压”是其他三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形下,还必须再具备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也就是两个相接触的物体即使接触面粗糙和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一、对摩擦力是否存在的错误认识1.错误认识:只要接触就存在摩擦力,只要有挤压就产生摩擦力,只要有相对运动就会有摩擦力。2.错误原因:对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不清。两个物体只有满足了以下三个条件才能产生摩擦力:1接触且接触面粗糙,即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为0(μ≠0);2相互挤压,即两个物体间的压力不为0(N≠0);3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注意上述三个条件是产生摩擦力的充要条件,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如果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摩擦力,便能在应用中正确处理摩擦力的相关问题,提高综合分析能力.1明确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摩擦力产生条件:1 2个物体相互接触;2相互间存在挤压(即有弹力);3 2个物体的接触面不光滑;4 2个物体的接触面存在相对运动(此时为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趋势(此时为静摩擦力)。  相似文献   

4.
浅折摩擦力     
一、摩擦力存在的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2.接触面是粗糙的;3.物体间要相互挤压;4.物体之间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说明:要发生相对运动是指物体之间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二、摩擦力的方向1.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时,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5.
有关静摩擦力问题的处理;静摩擦力的产生和作用效果;静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间的关系:静摩擦力产生于两个相互接触(接触面粗糙)且具有挤压作用、没有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依据"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生活中,时时与摩擦力打交道,摩擦力几乎无处不在,如我们推箱子、走路、骑自行车等,都受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是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产生的阻碍其相对运动的力,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等。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相互挤压发生  相似文献   

7.
摩擦力是由两物相互接触挤压、接触面粗糙的物体间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而产生的.许多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往往只限于平面运动情景,往往是一个物体运动而另一个静止的简单问题.对于因转动产生的摩擦力感到很陌生,下面分析几例。  相似文献   

8.
摩擦力在初中物理中是重点、难点知识。初中生既没有丰富的日常生活的经验,又没有高中生深层的知识体系,因而对摩擦力的概念比较模糊,为此,笔者通过几道例题来谈谈对摩擦力的理解。 一、摩擦力的产生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由此可看出物体间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物体间相互接触、挤压;  相似文献   

9.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由于挤压而存在形变,在有相对运动趋势的前提下产生静摩擦力,弹力和静摩擦力充当了系统的内力,相互作用的物体形成了力学特征量相互制约的关联体,这种制约称之为系统的内力.  相似文献   

10.
一、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相互接触的粗糙物体间有挤压和相对运动时,就会存在滑动摩擦力.由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所谓相对运动的方向,即是把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该研究对象运动的方向.有些同学忽视对“相对运动”概念的理解,从而错认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  相似文献   

11.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既是近年来的高考热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由于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及对物体的作用比较复杂,再加上生活中对摩擦力所获得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感性认识,所以对摩擦力的分析和计算还存在不少模糊的认识·一、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接触面不光滑,并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摩擦力·如有相对运动,则产生滑动摩擦力;只有相对运动趋势,则产生静摩擦力·不能简单的认为物体在运动就一定有滑动摩擦力,也不能只看物体不动就一定有静摩擦力·摩擦力是被动力,有时要根据物体运动规律来判断·如图1是一条…  相似文献   

12.
重力、弹力、摩擦力三种力中,摩擦力是较难理解的。学生能否透彻理解和正确判断摩擦力,直接影响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人在教学中体会到,要让学生学好摩擦力,必须从下述几方面进行教学和训练。 1 产生摩擦力的条件产生摩擦力的首要条件是两物体要接触,且具有正压力;必要条件是相互接触的两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这两个条件缺少任一条都不能产生摩擦力。如图1,甲图中虽然A物体与地面相接触,且有正压力,但无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因而无摩擦力;乙图中A物与墙壁相接触,且向下运动,但无正压力,也无摩擦力;丙图  相似文献   

13.
误区一、静止物体只能受到静摩擦力,运动物体只能受到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发生在相互接触并挤压的两个接触表面不光滑的物体之间·如果两物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则有相互的滑动摩擦力;如果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并存在相对运动趋势,则物体间有相互的静摩擦力·这里所指的“相对运动”  相似文献   

14.
<正>理解摩擦力的关键是要把握好三点:一是明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相互接触、相互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二是明确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总与弹力垂直,但不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也不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三是明确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N,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所受其他外力的合力大小决定)。如果不能把握好这三个关键点,就会出  相似文献   

15.
无论在公开出版的教学参考书中还是习题集中,亦或是县、地、省级的示范课、竞赛课中,都把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归纳为以下四条:(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2)两个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3)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粗糙;(4)两个物体相互挤压有垂直于接触面的弹力.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的两个表面粗糙,即:μ≠0;2.相互接触的两个表面的正压力不为零,即N≠0;3.物体有相对运动(或音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这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不满足,滑动摩擦力  相似文献   

17.
黄宏 《课外阅读》2010,(9):115-116
静摩擦力是高考必考内容,很多同学觉得难理解,难解题。实际上只要你抓住它产生条件,它的大小,方向决定因素。那么这部分的知识就不难理解和应用了。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接触面是粗糙的;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且相互间有挤压;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平行或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大小不是一个定值,静摩擦力随实际情况而变,大小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Fm之间。  相似文献   

18.
摩擦力产生机制与作功是目前力学教学中存在争议的一个知识点,该文从摩擦产生的微观机制对摩擦力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明确了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间相互接触和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已包含了相互挤压的因素,因此无须再将此因素作为摩擦力产生的必备条件之一.同时从力的位移和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角度讨论了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问题,指出了摩擦力做功时力的位移应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而不是力所作用的物体的质心位移,阐明了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之和始终为负而不可能为零.  相似文献   

19.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不难看出,摩擦力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  相似文献   

20.
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近年来,对摩擦力的考查出现了新动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