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百苗图》里面对贵州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记戴十分丰富,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学者研究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而张文虎的《舒艺室诗存》当中的竹枝词也包涵很多有关贵州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描写,并且可以弥补《百苗图》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百苗图》的原作者是清嘉庆年间曾任贵州八寨理苗同知陈浩所作的《八十二种苗图并说》,该书是他在整理典籍的基础上辅以实地调查资料写成的贵州民族志专著。多有对贵州各民族生计方式的记载,尤其对当时的渔猎生计方式也有较详细的反映。本文通过田野调查资料,结合《百苗图》的文字记载与附图,以期复原贵州高原18-19世纪时期各民族的渔猎生活状况。这对于探讨贵州各民族经济生活的发展演化,推测贵州早期生态环境的原生面貌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百苗图》是源自陈浩《八十二种苗图并说》的一系列抄本的总称。其原本是陈浩所著《八十二种苗图并说》,该书将当时已知的贵州各民族分立82个条目,系统介绍了各民族的分布,历史变迁、风俗习惯,及其与中央王朝的关系,是一部极其珍贵的贵州历史民族志专著。是一部资料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很高的历史民族志。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19世纪初贵州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相似文献   

4.
"百苗图"中记载了关于贵州少数民族的丰富信息,作为封建文人的作者们站在汉文化的本位立场上,书写并建构了贵州少数民族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山海经》记载的内容与宗教有紧密的关系。图腾是原始宗教的一种形态。《山海经》中图腾崇拜材料,从日月图腾、动物图腾以至龙凤图腾,具有丰富的宗教学内涵。在现在重新弘扬龙文化,有助于形成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广泛存在于早期文字书写的史籍中。通过梳理各民族造人神话起源类型,发现在藏民族史籍《西藏王统记》中记载的一则"兽妖造人"神话,区别于其他各个民族的叙事模式。通过对文本细致解读,从福柯"权力话语"视角出发,分析"兽妖造人"神话中"人之死"、"话语权力"、"凝视与规训"等具有后现代意味的深层表述,揭示少数民族文学文本的解读同样适用于"后现代"等经典分析视角。通过个案的呈现,启发对少数民族文学文本解读的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7.
《逸周书?王会解》记载了繁富的四方奇异之物,这些记载是在历史真实基础上的虚构加工。在叙事上,与《山海经》大体相似的叙事模式,又通过空间铺排描写展现出阔大的艺术效果,实现了颂美周王朝赫赫声威的目的。在表现主题、篇章结构等方面,与汉大赋有异曲同工之妙,对后代的职贡图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鸦雀苗"是隶属于苗族的一个分支。现以《百苗图抄本汇编》为研究文本,对"鸦雀苗"的来源与分布、服饰特征、经济生活特色和"鸦雀苗"与苗族内部其他分支的关系等四个方面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9.
《吕氏春秋》中有一条史料记载,笔者通过对《史记》、《左传》、《管子》等史籍的拾遗弥缺,考辩史籍对此条史料记载的异同,并试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肯定自由在激励人们创造历史中的积极作用。他平等地记载了各民族的历史,使《历史》成为一部世界史。这使希罗多德的史学具有人文主义的特征,奠定了他在西方史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谢彬的《云南游记》是研究民国时期云南以及周边地区的情况的宝贵史料。本文对作者的生平作了简单的介绍,同时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教育、山川物产和交通等方面对该书的内容作了介绍。书中所载多为作者所亲历,因此,对研究民国时期的云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作者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治学态度的认真,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书中难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鄙视,同时,由于该书是以游记的形式进行记载,因此,有些内容散见于书中,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12.
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华子奇、陈立浩主编的《五指山风韵——海南少数民族文学探析》,是近期海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重要收获。这部著作有三大特色:探寻民族文学传统与现代民族文学的血缘关系;探寻民族民间文学与民族作家文学的渊源关系;探寻少数民族文学与周边民族文学的交流关  相似文献   

13.
《吕氏春秋》中有一条史料记载,笔者通过对《史记》、《左传》、《管子》等史籍的拾遗弥缺,考辩史籍对此条史料记载的异同,并试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山海经》有丰富的远古史料。“《山海经》记载的石和奇禽怪兽反映了石器时代的狩猎生产”;“《山海经》记载的女权材料反映了远古时代母系社会形态”;“《山海经》记载的炎帝黄帝”,“《山海经》记载的伏羲、尤传说”,“《山海经》记载的帝使传说”等内容,均反映了《山海经》远古时代史内涵。  相似文献   

15.
《左传》《国语》中记载的《易》例,是探讨春秋时期《易》学的重要根据。《左传》《国语》中引《易》例有二十二事,可分为非筮占类引《易》和筮占类引《易》两类。对这些《易》例的归类分析,有助于探讨春秋时期的筮法以及《周易》在当时的应用。春秋时期卜、筮并用,占断吉凶的依据不限于《周易》,得到卦象的方法也未必是《周易·系辞传》中所记载的大衍之数起卦法。《周易》卦爻辞的写作目的本是系统地阐述吉凶之理,故判断吉凶未必通过卜筮。“某卦之某卦”有时用来表示爻题,有时则表示变卦,不可执泥其一。朱熹在《易学启蒙》中提出的断卦原则,或于史无徵,或与史相左,当非先秦古法。  相似文献   

16.
《真灵位业图》现存唐、元、明、清4朝共6个古代传本,它们大体一致,但也有一些共同的舛误,个别地方,存在明显的抵牾,但"残本"说不能成立。关于《位业图》和与其关系密切的《真诰》存在记载不尽一致的现象,有三种可能,一是陶氏疏忽或观点改变所致;二是《位业图》本非陶氏所作;三是传抄中出现错误。其中陶氏疏忽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7.
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所体现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对中国一般的文学理论研究和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都有启示性意义,主要表现为:安德森民族概念中的“想象”观念具有文学理论价值,文学想象民族和认同民族功能的揭示可带来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新认识,安德森的文学文本分析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8.
《逸周书》中的《武寤》篇是歌颂武王伐纣事迹的《大武》乐辞的第二乐章“再成而灭商”,即《宿夜》。《武寤》是诗歌,描写的是武王伐纣前夕的情景,与《书传》记载的《宿夜》的内容相同,而且《武寤》全诗18句72字,比现在已经确定的《大武》各乐章的字句都多,与《宿夜》在《大武》中的重要地位相当。  相似文献   

19.
《史记》与《战国策》所记载关系密切的事件约有九十多件,其中存在大量的异文现象。本文试对其异文进行校勘。并考证其正误。  相似文献   

20.
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阅读的基础,是写作的基础。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字是最基本的单位,一直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都遵循“字词句段篇”的教学顺序,字的基础作用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我国传统的蒙学教材,《三》《百》《千》流传最久最广,影响最为深远,使用价值也最高。直到今天,人们一直在研究识字教学的策略和规律,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我们对处于幼儿时期和童年时期的识字者的心理特征有了更多的了解,掌握了这些,识字教学可以依靠科学依据获得更好的效果。本文也将据此浅析传统蒙学瓣耕《:》《百》《千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