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儿童多动症是1854年由德国医生Hoffman首先提出的。100多年来,国际上对有类似症状表现的病症曾提出“轻微脑功能障碍”、“轻微脑损伤”和“注意障碍性疾病”等多种病名,但儿童多动症仍是目前最为流行和通俗的叫法。据文献报道,儿童多动症患病率高达1.5—10%,男孩多于女孩。本病虽在儿童期颇为常见,但从国内情况来看,近年来已有被诊断过滥的趋势。不少家长与老师对平素喜爱活动、较为顽皮或不大遵守纪律的孩子动辄冠以“多动症”的帽子,这不但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而且对儿童精神情绪和行为方式的健康发育也有不良影响。因此,正确区别正常儿童的好动与儿童多动  相似文献   

2.
许多家长、教师常把好动的孩子误认为患了多动症,有的父母因而忧心忡忡。为了使孩子安静、听话,还随意给他们服药,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那么,多动症有哪些主要症状呢: 多动症是一种行为障碍,过去一些学者称它为“轻微脑功能障碍(MBD)”,现在正式名称为“儿童多动症”或“注意缺陷障碍”。多动症主要表现为:与其年龄特征不相称的较严重的注意力不集中,多  相似文献   

3.
<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又称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近年来,疑似多动症或自闭症的"特殊学生"逐年增多,作为拥有二十年教龄的班主任,笔者对此深有感触,对于多动症儿童的教育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新难题。一边是学校的无奈、教师的心力交瘁,一边是孩子的无辜、家长的无助。家长和班主任如何对多动症儿童进行疏导?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家长对多动症儿童要有耐心和爱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  相似文献   

4.
劳肇燕 《教育导刊》2004,(22):27-29
“儿童多动综合症”,又名“儿童注意多动障碍或脑轻微损害综合症”,俗称“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患病率甚高,发病率为3%左右。“多动症”患儿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易集中、冲动任性、学习困难。近年来,患“多动症”的孩子数目不断增加,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常有家长反映,甚至忧心忡忡地向我们诉说:  相似文献   

5.
问:现在不少小学生上课坐不住板凳,不能注意听讲,乱动,乱闹,没有消停时候,我们和家长都怀疑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呢? 答:多动症又称“多动综合症”,是儿童常见的一种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病症,也称为“儿童多动综合症”。 过去有人把多动症当成是“脑损伤”或“轻度脑功能障碍”即所谓的MBD,因为多动症的病征与MBD有某些相似之处,如爱发脾气,行为冲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运动不协调或动作笨拙,某些知觉(视或听)  相似文献   

6.
家长、教师若发现儿童具有类似多动症的症状,应送儿童到精神科确诊,才能对症治疗。孩子是否有多动症,目前还缺乏一种特别确切的诊断方法,大多通过综合性的诊断手段来确定。下面提供一个我们临床上供家长、教师常用的多动状况评分量表,家长们可根据孩子的情况填写一下。每题根据  相似文献   

7.
“儿童多动综合症”,又名“儿童注意多动障碍或脑轻微损害综合症”,俗称“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患病率甚高,发病率为3%左右。“多动症”患儿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易集中、冲动任性、学习困难。近年来,患“多动症”的孩子数目不断增加,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常有家长反映,甚至忧心忡忡地向我们诉说:他的孩子整天坐不住,特别好动,东跑西看,什么东西都要摸一摸,玩具到处扔,叫他坐下来听故事,但往往坐不到五分钟又跑了;有的家长说他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小动作多;还有的说他的孩子是个“捣蛋鬼”,到处捣…  相似文献   

8.
在家长们所知为数不多的教育概念中,"多动症"可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然而它又是过时的词.多动症是本世纪70年代人们不了解注意力障碍时,对这类儿童出现的运动过多的特征的一种描述,不久就被弃之不用了.因为多动到什么程度才算多动症,为什么有些多动的儿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却又能复述教学内容等问题,多动症理论根本无法解答.80年代以来,人们更强调此症的注意力缺陷方面,用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来标识此症.  相似文献   

9.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做作业拖拉、胆小、退缩、不合群等性格障碍而头疼。过去,有的人将这些问题诊断为多动症,给孩子吃药、打针等,但收效甚微,还可能造成某些后遗症;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又打又骂,伤害了孩子的身心。经过科学家的大量临床心理研究发现,相当数量的儿童出现的上述问题是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统合的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  相似文献   

10.
网上有这样一则新闻,武汉有一所学校的31名家长联名要求班中的一名多动症孩子离班,理由是这个多动症的孩子有动手打同学的习惯,并且平时极大地影响了班中的教学秩序。儿童多动症(简称多动症),又被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综合征。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平时的活动过多,注意力很难集中,有时候情绪波动会比较大,且极易冲动,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的情况。我现在所执教的四年级班级中,也有几名多动症的孩子,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面对这些特殊的孩子,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来进行教育呢?  相似文献   

11.
感觉统合失调是大脑神经与各感觉器官不协调引起的,患此症的儿童多有学习障碍,过去很多人把此称为“多动症”,还有的老师认为这样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爱搞小动作,是品质问题。其实这些孩子或是因为感觉器官捕捉信息功能不够,或是捕捉信息正常,但大脑作出判断比正常人慢半拍  相似文献   

12.
1.什么是多动症?儿童多动症又叫儿童多动综合征、注意力缺陷障碍、轻微脑力功能失调、多动性障碍等,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其症状以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等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但患儿智力一般都正常或接近正常。引发多动症的病因有:①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②脑组织器质性损害。③遗传因素。④其他因素。如家长教育方式失当;过多食用人工色素、防腐剂、保鲜剂等;环境污染导致的铅、铝及化学物质中毒等。2.好动与多动症有什么区别?不少家长与老师对平素喜爱活动、较为顽皮或不大遵守纪律的孩子动辄冠以“…  相似文献   

13.
以过度活动、注意分散和任性冲突为特征的多动症,是幼儿心理障碍在行为方面的主要表现。过分多动会扰乱幼儿园的正常教学、游戏秩序,直接导致幼儿学习困难、适应不良和情绪低落等。从我国的幼儿教育实际看,一些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由于不很清楚多动症的性质。把幼儿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好动也看作是多动:有的认为多动必然是大脑损伤,幼儿园无能力采取什么措施:也有的把真正的多动看作是一般的好动,因而不能有效地开展预防和矫治工作,影  相似文献   

14.
“多动症”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症”,只在为数极少的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家长患了另一种“多动”症,其症状如: 动脑多。有些家长不顾儿童的身心特点,不考虑家庭教育环境、条件及孩子的兴趣,整天“跟着感觉走”,三天一套“方案”,五天一个“措施”,强求孩子顺应自己设计的培养目标。但由于受到自身的教育素质和教育艺术限制,这种脑动得越多,越是事与愿违。不仅有碍于孩子的智力发展,更会使孩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国内关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工作记忆研究的20篇期刊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研究论文总体数量较少,研究方法以实验为主,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工作记忆能力比较研究、不同类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工作记忆能力比较研究以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工作记忆能力干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注意缺陷多动症儿童的工作记忆存在缺陷,这种缺陷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脑机制异常有关.不同类型的多动症儿童工作记忆能力受损的程度不同.哌甲酯控释剂能够有效改善和提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工作记忆能力.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工作记忆的训练研究将会成为日后该领域在我国研究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有多动症的孩子是令人头痛的,许多家长也为此苦恼。在许多教师和家长眼里,多动症是一种病、一种学习障碍,甚至要通过药物治疗才会改变。由于我的孩子在上中小学时也被划归到有多动症问题的儿童中,所以在相当一段时期我都认为孩子有严重的多动症,还带孩子去专门的医院就诊,购买了相应的药品。无独有偶,我的一位同事刘大夫的儿子也有如此经历,母子俩经受了许多想象不到的磨难,能想到的办法和可能有用的药品都用过了。她的孩子在被认为是多动症后也去医院开了药,每当临近考试时,她都给孩子吃药,作为大夫,她知道开的药多是镇…  相似文献   

17.
张玲娜 《今日教育》2007,(10):35-36
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儿童调皮好动,当多动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可能有较严重的注意缺陷,同时这些行为表现的严重度已超出了正常同龄儿应有的范围,如在应该保持安静的场合下而不能控制自己的行动时才考虑患有多动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行为障碍之一,在学龄儿童中的发病率估计在3-5%。男孩大约是女孩的三倍,这些孩子的智力一般在正常范围。他们中大部分都没去医院看医生,失去了诊断和治疗的机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对学龄前儿童多动反应的教育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但过分的“多动”有可能是儿童多动症的早期表现。多动反应幼儿普遍存在心理、情绪、行为方面的问题,影响其正常的发育。一、正确认识儿童的多动反应1多动反应儿童的特征。一般说来,小学期、少年期临床医学诊断的“多动症”儿童,其心理行为模式的发育、发展过程,可追溯到学前期或者更早的多动反应。多动症儿童在新生儿期,有易兴奋、易惊醒、夜哭、常需抱着入睡的特点;在婴儿期开始出现多动现象,如抱在怀里乱动、不安宁,容易激惹、发脾气;幼儿入园后开始表现出多动,上课时小动作多、话多、东张西望、干扰…  相似文献   

19.
孩子好动、不安,上课时不是咬手指就是捏鼻子,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有“多动症”没什么好办法,多训斥就能好。但有关医学专家提醒,孩子多动可能是得了“感觉统合失调”,最好的方法不是关起来训斥,而是让孩子多玩游戏。  相似文献   

20.
西西是个聪明的小女孩,今年上小学三年级。老师反映她平时上课虽然很守纪律,也能认真听讲,但让她回答问题时,总是不知所云。西西的家长也发现她在家做作业、复习功课时心不在焉,周围的一点点动静都会让她分心,作业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而且常常是错误百出。于是,西西的父母带她来到儿童保健门诊。医生询问了有关情况,并做了全身检查,未发现异常。经过进一步检查后诊断为“注意力分散型多动症”,这是多动症的一种。可在爸爸妈妈眼中,西西是个文静的孩子,怎么会得多动症呢?其实,并非如“多动症”的名字那样,所有患儿都有活动过多的症状,多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