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武涛 《未来与发展》2023,(10):74-77+101
针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特点及这门课程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以陕西中医药大学为例,通过“大思政课”的视角,运用系统论和层次分析的方法,本文重点探讨了教学目标、教学团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等,旨在全面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的高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2.
"慕课"作为一种新的课程模式,体现出了规模大、互动性强、授课方式较为生动活泼等诸多优势,在我国教育教学发展中起到较好的积极影响作用。在"慕课"视域下,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不仅是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是适应社会形势变化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就针对"慕课"视域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希望能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发展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0,(18)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通过"八个相统一"推动实现思政理论的改革创新,增加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和认同思政课。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党和国家最新的政策与发展方向,学会分析和判断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确认识和理解各项方针政策。然而学生对这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多数学生将这门课程视为学分任务,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产生认同感和共鸣。高校应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的要求,结合思政课性质和当代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特点,创新教学方式,让课程内容和形式都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真正做到课程内容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4.
高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的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可遗憾的是,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部分高校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同国家教育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找出“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加强这门课的教育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爱民情怀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5.
《形势与政策》(以下简称《形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大学生自身素质、拓宽眼界的重要一课,但是这门课往往被学生忽视,视为无用课程、无聊课程,甚至被一些学校和老师忽视它的积极意义。由于种种原因,《形策》课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实效性不强,文章从实际教学状况出发,为提高高校《形策》课质量和实效性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基于易班优课学习平台进行教学改革,有力推进了"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育部于2018年4月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理论武装时效性、释  相似文献   

7.
调查表明,大学与中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教师能力素质失衡,跨学段教学接力不力,教研的实效性和创新性不足,教学评价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导向等现象。为此,要加强政策指引和制度建设,以“一体化”思维优化教师专业素养,打造教学沟通矩阵、构建教学共同体,推动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发挥教学评价的牵引作用,激发教师探索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8.
思政课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政课的实效性关乎学生正确“三观”的培养和形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高职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高职思政课应针对这些不足,在课前准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育人渠道等方面做出改革,以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冯雪  刘淳安 《科教文汇》2023,(8):172-175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引领下,课程思政有望从高校延伸到中学课堂,不仅为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而服务,也成为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真正落实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渗透到课堂内外及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该文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构建课程思政切入点,选取案例并进行微课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希望能给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方案的公布,对各学段思政课课程设置一体化建设既是一种深化,又是一种考验。一体化建设巧用“大思政课”,促使育人内容、育人场域、育人主体协同发展,契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也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大思政课”通过搭建教学资源大平台、构建师资队伍大体系、创新思政大课堂、善用社会大课堂、拓展工作大格局的方式,完善大中小思政课课程设置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库、教师队伍培训、实践研学基地等,增强各学段思政课之间的衔接性,提高思政课的是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举措,也是高等院校探索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建设的“外科护理”学银在线开放课程首次在课程内引入思政元素。该文从学银在线背景出发,介绍了“外科护理”在线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并结合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紧迫性认知,通过探究思政元素在此课程中的融合形式,以期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生,并为本课程的进一步建设提供更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全方位育人"思想指导下,结合金融专业特点,努力让思政教育贯穿金融专业学生学习全过程,挖掘金融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隐性思政资源,将思政的育人元素与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本文以"Python语言应用"课程为例,分析专业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探索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金融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内容、形式与路径,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实现培养具备道德涵养与知识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3.
李清源  滕飞 《科教文汇》2021,(11):37-38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对“三全育人”做出了科学安排,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要求应用型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做到科学设计和有效落实。该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分析“三全育人”在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在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构建“三全育人”机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余有贵 《科教文汇》2020,(12):82-83
在生物与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生态酿酒新技术”教学中,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专业课程主动融入“大思政”体系。把握好基础在“课程”、重点在“思政”、关键在“教师”、重心在“院系”、成效在“学生”五个关键环节,做到立足课程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15.
余璞 《科教文汇》2014,(19):32-32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政教育体系里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基于该课程的非系统性和动态性特点,本文结合课程教学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和课程教学模块化建设的现状提出课程模块化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中级德语"课程的课堂教学为例,重点阐述了在"中级德语"课程的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思政元素的具体内容。高校外语教学同样要顺应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根据课程特点和内容,将立德树人的思想精髓要义融入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之中。高校在提高德语专业学生外语知识水平的同时,还需要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真善美的人生追求和思想政治意识,从而充分发挥"中级德语"课程的思政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沈慧 《科教文汇》2011,(29):188-189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入手,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付诸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针对目前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实效性不够的现状,本文主要从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考核三个方面研究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鱼慧洋 《科教文汇》2020,(13):109-110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课程思政”视野下,结合“学前教育学”课程特点,从完善课程思政内容、创新多元化教学方法、丰富课程思政评价方法等方面,对“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思考,给出了具体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在管理学课程的试点教育中,采用嵌入性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实现了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教学目标。但从长期发展来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仍需加强学校的顶层引领,不断优化思政教育的教学队伍建设,并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设计与修改,尤为重要的是要构建以学生、督导、领导为评价主体的内闭环评价体系以及以社会企业为主体的外闭环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是民办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民办高校通过构建全体教职员工参与、覆盖教学全过程及全部科目的课程思政格局,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授系统化的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实际技能,还可以帮助学生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该文将就民办高校如何进行"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改革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