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的侵略使中国面临近代以来最为严重的存亡危机,民族主义高涨。受此影响,中日两国在学术上也呈对抗之势,表现在从"九.一八"至抗战前,以傅斯年、顾颉刚为代表的中国大批知识分子转而从事边疆问题学术研究,以应对日本学者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以期唤醒国人、政府的边疆意识和救国责任。抗战期间,东部大批高校、研究机构及知识分子等的西迁,使中国边疆不仅成为知识分子抒发爱国情怀的场域,也成为他们运用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构建本土化的边疆学术研究的场域。  相似文献   

2.
论点传递     
警惕西方社会科学的“文化霸权”邓正来在2005年2月26日《新京报》上撰文认为,中国学术欲发展,会涉及中国学术研究场域在当下世界结构下,如何自主于西方社会科学场域"文化霸权"的问题。在中国学术当下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即论者们在研究中往往未经批判性的审视,就把西方的一些概念或理论框架套用于中国社会的分析,实际上给西方对中国知识分子的“理论示范”注入了某种合法的“暴力”意义。也正是在这种暴力性的示范下,中国知识分子毫无批判地向西方舶取经验和引进理论的做法,便被视为合理的甚或正当的。这种实践的展开,…  相似文献   

3.
中国边疆研究包含“中国的”与“世界的”两个层面。近代西方探险与中国海外考察兴起,使得东西方文化在中国西北边疆研究领域产生了碰撞与交织,促使了西北边疆史地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在东西方文化情景模式的转换过程中,“拿来主义”的态度对中国边疆研究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必须具有世界场域的眼光,从“史源”上解决研究中存在的制约性因素,使得中国边疆研究能够从“中国的边疆”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大学边疆研究是推动中国边疆研究从传统边疆史地研究向现代专门化学术研究转型的主导力量,也是大学参与边疆开发与建设的重要体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大学边疆研究为南京国民政府抗战救国方针下各种相关具体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深化了人们对边疆社会的认识,推进了大学相关学术理论与研究方法的中国化进程,也为当代中国边疆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时期,中国边疆危机严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人们开始重视边疆问题。国民政府要求边疆省份设置边政研究机关,聘请专家,搜集资料,研究设计边疆建设问题,以作为政府参考。云南省于1943年成立了“云南省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该机构成立于抗战后期,作为国民政府管理云南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对当时云南边疆民族问题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其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对团结云南各民族人民争取抗战胜利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毛蒙 《文学教育(上)》2008,(19):100-101
近现代以来,知识分子与大众传媒结下了亲密关系。回顾传媒发展的历程,不论东方西方,自近代媒体成型以来,知识分子与媒体的联姻现象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在中国,追溯中国新闻史,现代大众传媒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变,为有识之士的立言和发声提供了良好的场域。我国一直有“同人办报”、“文人论政”的传统,报纸与非学术杂志等大众传媒是知识分子传达自己思想的重要渠道,也成为社会文化生产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7.
全面抗战爆发后,大批知识分子随国民政府迁都而移居重庆、昆明、桂林等地,一时间西南大后方群英荟萃,成为文化中心.素来"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以手中的笔做武器,通过文学创作揭露日军暴行,鼓舞抗战和胜利信心,形成了独具时代特点的抗战文学.西南地区的抗战诗歌是抗战文学园地的一朵奇葩.目前,学术界多从文学角度研究抗战时期诗歌,少有从抗日战争与民族解放的视角分析这一时期诗歌的兴起与作用的.本文以西南大后方诗歌为考察对象,对其形成、内容、特点进行剖析,从新的角度解读抗战的全民性、进步性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孙倩 《华章》2014,(28)
公元七至九世纪,日本派遣大批“遣隋使”、“遣唐使”以及僧人和留学生到中国求法和留学。他们回国后,也把中国人的一些风俗、饮食带回了东瀛。从十世纪开始,随着大批中国商人、僧侣以及移民东渡扶桑,同时日本也不断有僧侣到中国学习佛教。因此,不少中国作物、食品以及烹饪方法也相继传入日本,且传入日本的饮食文化有的至今仍为日本人民所喜爱和保留。而本文将着重介绍中国米、面及豆腐在日本的传入。  相似文献   

9.
马鹤天是民国时期研究边疆问题的学者之一,对于边疆问题的认识随着时势发展不断深化。以全面抗战爆发为转折点,其思想从关注边疆之“疆”土以及致力于民族国家建构转为着眼于边疆之“边”况,提议联合周边弱小民族国家,以救中国危如累卵之国势。马鹤天思想的嬗递既是基于对现实的关怀,亦是边疆问题发展的自在逻辑使然,但秉要执本还在于其爱国情怀的体现与延续。  相似文献   

10.
历经“三次研究高潮”的中国边疆学产生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研究成果,但共享了一个基础语境,即“以现代性为锚”,可视为对现代性的自发性、自觉性或自反性的回应。现代性概念的牵引下,一方面,中国边疆研究和治理确立了议题、内容甚至目标;但另一方面,中国边疆的复杂性也被部分忽视和遮蔽。聚焦于“边疆性”概念的理论研究并结合民族志案例对边疆治理实践的考察,不仅可以简明勾勒出现代性对中国边疆研究和治理的具体锚定,即“国家性”和“一致性”;也能反过来揭示现代性所造成的遮蔽,即“地方性”和“异质性”。由此在深化对中国边疆的复杂主体与复杂体系认知的同时,促成“以边疆性为锚”对现代性内涵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留德学生通过翻译、著述、讲学、举办文化展览等多种渠道,向德国传播了中国的传统学术、音乐和现代社会科学,展示了中国人的良好形象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一战后中德关系的改善和留德教育的发展为留德生对德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基本前提,大力宣扬中国文化是留德生的一种文化自觉与文化责任,20世纪上半叶德国中国学的发展及德国知识界对中国文化的强烈兴趣,为中国文化的对德传播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
崔猛 《海外英语》2012,(23):169-170
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the background,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aper.Then,this paper will elaborate Chinese-culture specific words in detail.After listing some inappropriate ways of transla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ed methods by examples to meet the demands of people’s daily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3.
饮食文化的传播是多样化的。我们可以通过移民、烹调书以及其他一些标志探究一种文化如何融入新环境。自古以来,食物就是中国人在餐桌内外普遍关注和讨论的话题。研究表明,全世界华人的饮食习惯的变迁是最为迟缓的。本文回顾了自1785年第一批华人进入并定居美国以来的一些标志性事件及其带来的变迁。随着华人移民的不断涌入,越来越多作为中华烹饪传统载体的中餐食谱在美国出版,中餐馆也在美国不断蔓延,养活了众多美国人。本文重点选取几个标志性事件作为说明依据。其中包括1899年美国政府刊发宣传册,鼓励种植和食用中国的蔬菜;20世纪上半叶中餐食谱的出版与使用;时至今日已有超过47000家中餐馆遍布美国,等等。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农民问题与农民现代化探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廖菲 《教学与研究》2000,(12):25-30
当代中国农民问题主要是利益问题,流动问题,以及素质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中国农民的现代化发展.利益问题是基础.流动产生新的质素,成为农民变革的动力.传播、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汉语词组既是语法单位,又是语义单位,在语言各级单位中处于中心地位.词的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离不开词组;词组是句法分析最直接最基本的单位.词组作为一级语言单位具有整体性的特点.目前有关词组的研究对这一点还缺乏应有的认识.这主要表现为缺乏宏观研究,对词组的研究还存在着盲区;还没有形成从整体上分析词组的统一认识和方法;现有的对词组的各种说法缺乏概括性和涵盖性.  相似文献   

16.
顾梦游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遗民诗人,好交游结社,其行迹遍吴越荆楚,所存六百四十首诗作中所涉及的友人达三百多人,呈现了明末清初庞大的江南士人交往圈与行迹图.诗文于<顾与治诗集>外仍有散佚.本文辑录顾梦游散存于<明遗民诗>、<东莱赵氏楹书丛刊>、<怀古堂诗选>等典籍中的诗文作品共九篇,进而考述其佚作在顾梦游个案研究以及明清之际文人群体研究、诗风嬗变研究中的文献价值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现象。社会不断地发展变化,新词语也层出不穷。近年来,大量的汉语新词涌现出来并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以近年来在各种媒体出现的流行新语的翻译为实例,探讨了汉语流行新词的产生、翻译的方法以及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家在"向科学进军"的系列科技攻关行动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中国科学家精神。这一精神以爱国为核心信念,以科学精神为基础构成,以奉献为价值取向,以奋斗、协同、育人为实践和方法论原则,是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奋斗精神、协同精神和育人精神六个方面的有机集合体。继承和弘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家精神,有利于我们坚持和完善党对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激励科学家接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丰富和发展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This research examined children's 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s as manifest in their seeing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parents as self-defining. Four times over early adolescence, 825 children (mean age = 12.73 yea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reported on their inclusion of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parents in their self-construals as well as other dimensions of their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Although there was continuity in children's inclusion of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parents in their self-construals, American, but not Chinese, children decreased their inclusion over time. In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he more children defined themselves in terms of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parents, the more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 quality of these relationships mattered for their subsequent emotional functioning.  相似文献   

20.
公示语,就是通过文字或与文字相关的图文和影像等多种形式发布在公共场所的“警示语”、“提示语”、“标识语”、“标志语”等应用文体,其英译须遵循交际性、忠实性和简约性这三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