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第一,题目开放程度高,能够激发考生进行多元思考,我们知道.题目的开放性往往体现在材料与观点两个方面。与“一枝一叶一世界”之类的题目已经提示了观点、只须考生在材料上展开联想和想像不同,上海题提示了材料的范畴,而让考生在“怎样的影响”上摆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六安市第六中学高二李娟:今年全国高考语文卷作文试题对我们有一种启迪:它启迪你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它启迪你思考生活、思考自我。提供一个寓言,引出一个话题,提示两个思考,让考生各尽所能施展才华。考题朴实无华,注意高中语文教育的基础性,但让考生有所思、有所悟,能起笔、能成文。一个寓言可以让考生引出不少类似的寓言或生活片断。两个提示: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事物认知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引导考生做出对生活材料进行思考的角度。三个“自”: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加上一个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可用也…  相似文献   

3.
1.2012年的作文题先形象地描绘了舞台场景、钢琴家的形象、观众的提问等,再借助钢琴家的回答提供给考生“人,要隐干音乐背后”观念式结论,暗含强烈的主题导向,并在材料最后一段提示了多个思考的角度。2.2013年作文题,通过沙子与珍珠的比喻引导考生思考承认与尊重的问题。开头描写年轻人得不到承认和尊重的苦恼和困惑:中间老者提出“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的观点;最后是年轻人提出“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承认与尊重吗”的观点。因此材料本身有两种观点,而且它们之间是相互对立的。  相似文献   

4.
戴友夫 《现代教育》2004,(10):38-39
2003年下半年高教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本)作文的题目和要求是:“以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宇的文章。除不得写成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分值为30分。这与以往的作文题目和要求相比较,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题目单一。以往的作文,要么是在试卷上给定一个判断句或词组的题目,让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一篇“标题作文“,要么是在试卷上提供一个或数个材料,让考生根据所提供材料的性质和范围,自己拟定一个标题,确定主题写一篇“给材料作文”;或者是在试卷上既提供了一定的材料,又给定了题目的“标题与给材料相结合的作文”。而2003年的作文题虽  相似文献   

5.
今年写作题考试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空洞和空泛,反映出考生写作积累和思维能力之不足。具体讲有以下几项:一是内容空洞,情感生硬,用大话、套话贴“努力”“拼搏”“变化”“爱国”等标签。二是对题目的认识不足,不会将“三手”关联起来,更不会联系实际进行说理;部分考生只会抓住“本手”讨论基础的重要性,但由于缺少对“妙手”和“俗手”与“本手”关系的理解,只在“基础很重要”这一个观点里面打转转。三是对题目理解有偏差,一些考生脱离材料“联系实际”,将已备好“套作”的内容生硬地写上试卷,反映出其对试题材料的意蕴缺乏思考,写作时生硬拼凑材料,机械套用材料。  相似文献   

6.
今年上海高考作文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是,"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题目自拟,全文字数不少于800字,同时要求不要写成诗歌。"这被认为是一个不错的题目,给了考生比较大的思辨和表  相似文献   

7.
1998年上海市高三语文会考作文题为“言必信,行必果”。这个题目中包含了两个分论点,题目引自《论语》中的名言名句。命题指导思想在于题目既有利于启迪考生的智能,又有利于对考生进行思想品德、意志、人格的教育。高三学生将从对教师、家长的依赖走向独立与成熟,他们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对学习、生活、社会充满着希望,对人生观、价值观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正是基于这些特点,这个题目在使考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提供了充分的思考余地,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写作情感.  相似文献   

8.
大考过后,从湖北考生的反映和高二学生尝试习作的情况来看,此篇材料作文,考生要想写出佳作,必须突破以下两个瓶颈:!一、读懂材料、正确立意给材料作文,如何提炼最佳立意呢?一般来说,我们要“析”“联”结合(联系现实生活,认真分析材料),从多角度、多方面来提炼观点,再从中挑选最为全面、深刻、新颖且适合自己写作的观点立意。但在本则材料之中,结合提示,读懂材料,显得尤其重要。首先,读提示,“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察自然…  相似文献   

9.
一、试题评析1,从内容上看。今年的18套作文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意的指导思想非常鲜明,广东题尤为优秀,由“黑白胶片时代”和“数码技术时代”两个部分组成,以照相技术的发展对人的生活与情感的影响为材料,没有直白地奔政治术语式的题旨,甚至没有出现“科技创新”之类的表述,更没有出现“科技改变人的生活”等提示,但因为有“老照片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这样洋溢着温馨情调的语句,与“数码相片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等科技气息浓郁的语句,引导考生关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事。材料语境不同,而凸显“时代进步与特色”的精神,贴近现实、关注生活、思考人生的趋势则一脉相承。因此,考生立意的广度得到了明显拓展,深度得到了明显开掘。  相似文献   

10.
所谓“题意作文”,即提供材料或图画并作提示,而不出现话题,要求考生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进行作文。自2005年在上海春考卷悄然登场以来,2005(福建卷、湖北卷)、2006(湖北卷、全国卷Ⅱ)秋季  相似文献   

11.
[题目] 有人主张敞开自己的心窗,晾晒自己的心灵;也有人认为要守住自己心灵的秘密。不同的观点可能缘自人们不同的个性、不同的人生经历与领悟。你思考过要不要保守心灵的秘密这一问题吗?你对此有怎样的认识呢?请就“心灵的秘密”话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真实的思想。自拟题目,自选文体,800个字以上。  相似文献   

12.
概述宽泛型话题作文也提供“材料”,但不像以往材料作文的“材料”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话题”并不是题目,它只是规定了写作的范围。面对这样的话题作文,同学们  相似文献   

13.
有人做了一个概括,颇能说明问题:“话题作文”的命题,只是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既开放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往往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发挥,写法更是灵活多样。其命题目的,主要是激发考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做的“作前指导”,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话题”本身也不是“题目”,它只是规定了一个写作的“范围”。所以“话题作文”,即是用一段…  相似文献   

14.
看图作文是指借助于图画或图表内容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它要求考生将画面直观的内容所包含的信息加工成书面语言。看图作文的文体涉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应用文。考生应根据试题的要求来确定文体。看图作文通常有四种:有提示有标题;有提示无标题;有标题无提示;无提示无标题。看图作文的题目,是以文字(中文或英文)和画面两种形式向考生提供信息的。考生在审题时,不仅要“审”文,而且要“审”图。考生只有根据题目的文字和画面内容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考虑,立意选材,才能写了切合题意,主题鲜明的短文来。写好看图作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一、立意方面应处理好“理性”和“感性”的关系,体现选择性和多元性纵观近几年全国卷及地方卷的作文题,其突出的特点是关注理性,材料和话题(或题目)大多思辨性较强,需要考生进行更多的理性思考。特别是一些关系型话题作文,哲学意味浓厚,理性含量过高,有些还有坐而论道的空洞感  相似文献   

16.
如果将一篇高考作文比作一盘菜的话,那么.一个好的高考作文题就应具备这样三个条件:1.能让考生很快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菜。换言之,考生在审题上不必花费太多精力。2.能让考生拥有做菜的材料。也就是说。考生有可记之事、可说之理、可抒之情,而不是或胡编乱造或矫揉造作或无病呻吟等等。3.能让考生做出自己最拿手的一道菜.亦即考生写出的作文能体现其最高水准.而不是因受到题目限制以致写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基于这一陋见,笔者对江苏“忧与爱”这一文题,便没了“忧”唯有“爱”。  相似文献   

17.
安徽今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材料.被网民评价为“最坑爹”、“最难写”、“最离谱”。其实。从我这个语文教师的角度来看。这是个好题目。是个可以打开思路的好题目。可为什么网民不买账呢?原因在于他们不喜欢思考、不善于思考。对考生而言,我的调查结论是,毁誉参半。并不糟糕。  相似文献   

18.
看图作文是指借助于图画或图表内容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它要求考生将画面直观的内容所包含的信息加工成书面语言。看图作文的文体涉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应用文。考生应根据试题的要求来确定文体。看图作文通常有四种:有提示有标题;有提示无标题;有标题无提示;无提示无标题。看图作文的题目是以文字(中文或英文)和画面两种形式向考生提供信息的。考生在审题时,不仅要“审”文,而且要“审”图。考生只有根据题目的文字和画面内容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考虑,立意选材,才能写出切合题意、主题鲜明的短文来。写好看图作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题目〕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110米直道上飞过一个个跨栏威震田坛;毛泽东当年面对“如海”的苍山和“如血”的残阳,发出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宣言……生活中,有形的、无形的“跨栏”“雄关”真多,你怎样思考?怎样面对?请以“跨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提示〕“怎样思考”可以对别人———探讨成功者“跨越”成功的真谛,也可以对自己———总结自己经历跨越的成败得失;“怎样面对”则须作者写出自己的实际行动。因此,你可以全新的视角对刘翔的惊世一跨作深层次的剖析,也可以亲身经…  相似文献   

20.
关于“话题”与“文体”已经考了7年的“话题作文”,一大特色是“文体不限”。这类作文的命题,在文体要求和文体难度上应当说是一视同仁的,即既有利于写记叙文,又有利于写议论文;否则,命题者的“文体不限”便是一句空话了。考生千万不要费时去琢磨此题写哪种文体最合适,特别不能把“提示语”里的几句话。依次拿来充当自己的议论层次,这样做,看起来挺省事,其实犯了高考作文的一大忌——成千上万的考生在文体选择和议论思路上”撞车”了!当许许多多考生都扑向议论文,都按部就班地解说“提示语”中的几个小观点时,每一位考生的个性就被扼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