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由此提出"情感智力说"。充分认知自己的情感,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感知他人的情感等,这些恰好是语文教学应该培养的情感品质。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对语言文学和语言情境的理性认知,借助想像和联想,学生得到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从而激活古诗词课堂。  相似文献   

2.
高伟 《现代语文》2008,(10):20-21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动、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秀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由此提出了“情感智力”说。充分认知自己的情感,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感知他人的情感等,这恰好是阅读教学应该培养的情感品质。语感训练中的情感体验,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认知、理解、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其实质表现为通过语寿文字和语言情境的理性认知,借助想象和联想,  相似文献   

3.
潘秀华 《现代语文》2005,(10):49-50
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启发、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简言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语文学习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4.
卢树农 《江西教育》2004,(24):26-26
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与文章对话.让学生充分认知自己的情感,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感知他人的情感等,这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应该培养的情感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学生在上语文课时毫无兴趣、激情,甚至谈“语文课而色变”?我想这跟教学主导者——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人唱独角戏这种弊病在新时代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着。语文课堂上,教师自己没有深入地理解、感悟课文,只是一味地满堂灌——全然不顾学生个体的主观感受,将学生自己对课文的情感感悟一棍子打死或完全置之不理,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死气沉沉。在我看来,语文学科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学科,也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因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语文阅读教学应该…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新世纪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将学生的情感目标放在了综合评价的第一位。不难看出情感培养在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中占有主导地位,在新课程中受到高度重视。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下面我根据自己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情况,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一.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重要前提陶行知先生说过:"爱是一种伟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是一个伴随情感产生的过程,关注情感的产生,就能很好地把握教学中的契机,使得语文教学能顺利进行,没有情感就没有动力,充分认知自己的情感,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等这些恰好是语文教学应该培养的情感品质。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科既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学科,又是培养情感的学科。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充分认知自己的情感,感知他人的情感,是语文教学应该培养的品质。一、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语文的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语言教学,语言的学习在于能够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鉴于汉语作为中华民族母语的特点和从小受生活环境的影响,许多学生进入学校时已经具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并由此提出了“情感智力说”。情感体悟,则是学生通过后天的阅读、练习、理解、感悟、积累而成的一种长期的、不断提升的内在习得与技能。新课标则将培养这种能力作为了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初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与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情感体悟的培养。情感体悟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认知理解、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其实质表现为  相似文献   

10.
杨利英 《新疆教育》2013,(6):131-131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所以很多中外名家都十分重视情感教育。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由此提出了“情感智力说”。情感体悟。则是学生通过后天的阅读、练习、理解、感悟、积累而成的一种长期的、不断提升的内在习得与技能。,《新课标》则将培养这种能力作为了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初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情感体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学科能力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有学者认为:学科能力是学生的智力、能力与特定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学生的智力、能力在特定学科中的具体体现。也有学者认为:学科能力是一个系统性结构,它不仅是学生在某学科学习中的智力与能力的直接表现,还包含着与非智力等情感因素相联系的深层表现。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就是情感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当前情绪智力的模型及其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情绪智力是当今广受欢迎但又充满争议的概念。很多研究表明它是一种非认知性的能力,但没有证据表明它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智力形式。因此,把情绪智力视为一种智力是错误的,它应该被正确命名为情感能力。  相似文献   

15.
美国心理学家彼得.萨洛瓦里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翻开学生所学的许多课文,不仅作品本身给予我们审美愉悦,而且还能教导人们如何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从而重新品味生活,加深爱憎,最终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外,更应该关注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在情感体验中优化学生人格,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由此可见。情感是人的素质在心理形式上具体体现之一,与认知一样是个体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层面。学生的情感水平不仅是素质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感培养过程。教学中,师生情感的参与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并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情感的缺失,他们认为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没有感恩的意识,因此课文中有表达类似情感的内容他们也体会不出来。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教学理论比较注重认知方面的研究,没有将知识的获取放在学生身上,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的整体作用。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9.
史秋波 《考试周刊》2013,(20):127-127
<正>认知心理学认为,态度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倾向因素组成的。人在认知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或反映倾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将情感与认知目标更好地融合起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应该从培养态度的习得阶段做起。新课标提及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深远  相似文献   

20.
美育不能被认为是一个具有浪漫色彩过时的口号。认知与情感是协同发展的 ,知识经济时代的美育与智力发展、潜能开发、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