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春天在哪里?儿歌唱:"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冰心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只拣儿童多处行,看到的"春光竟会这样地饱  相似文献   

2.
[片段一]师:多美多旺的海棠花,多么饱满烂漫的海棠花!春天就在这淡红的海棠花里,春天就在这密密层层的海棠花里呀!春天就在“喷花的飞泉”的奇妙想象里!同学们,冰心奶奶应该把诗句改成“只拣花儿旺处行”才对呀!可为什么她却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停顿)从文中看,很多时候冰心奶奶都在看儿童。那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是怎样的,她为什么要告诉朋友“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请默读课文找出答案吧!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出示:在冰心奶奶眼里,儿童是()生默读课文,在文中加批注)生1:儿童是活泼的小天使,文中写道“:这几扇大…  相似文献   

3.
《只拣儿童多处行》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春游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和快乐。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的教学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4.
<正>《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著名作家冰心的一篇散文,记述了作者在颐和园游春时与一群群天真烂漫的孩子相遇,孩子身上蓬勃的朝气扑面而来,于是,她对儿童和春天有了领悟。教罢此文,笔者感悟到:习作教学,也应该只拣儿童多处行。因为习作本就是儿童生活的真实再现,儿童情感的自然流淌。教师应该引导每一个孩子说实话,写趣事,抒真情。现就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1"《童年趣事》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5.
打开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语文书,冰心老人写的一段话再次映人我的眼帘:"……我想起了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相似文献   

6.
冰心与小朋友有着不解之缘。《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是她60出头时写的一篇散文。这是冰心《拾穗小札》中的一束"小穗",却是她眼前所见,心上所想的。作者写出了游颐和园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一群像春天一般充满活力的儿童和开得正旺的花儿,表现了儿童活泼可爱,天真烂漫,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喜爱儿童的思想感情。文章笔调欢快,字里行间洋  相似文献   

7.
【课例】最近,在一次教研课上,一位教师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文。以下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片段:(师出示:“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师:同学们,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呢?请迅速浏览课文3~8小节,看谁最先找到答案。(没有人举手)师:再仔细读读课文。(还是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教学冰心的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苏教版国标本第10册)。一般来说,第一课时的教学通常是按部就班难于出彩的,但今天的语文课,我感觉以下三处亮点鲜明。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教学冰心的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苏教版国标本第10册)。一般来说,第一课时的教学通常是按部就班难于出彩的,但今天的语文课,我感觉以下三处亮点鲜明。  相似文献   

10.
刚教完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几位老师就生发了对学生习作的感慨——  相似文献   

11.
刚教完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几位老师就生发了对学生习作的感慨——曹老师:不光是我们的学生有习作难的感觉,冰心奶奶笔下的孩子也是如此。当问海棠花怎样好法时,他们也只会用"好看""开得旺"来回答。  相似文献   

12.
刚教完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几位老师就生发了对学生习作的感慨:曹:习作难不光是我们的学生,冰心奶奶笔下的孩子也是如此。当  相似文献   

13.
《只拣儿童多处行》[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是著名儿童文学家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根据教材的特点,笔者设计了散文式的教学思路:跟着作者思路走,走出了一片艳阳天。  相似文献   

14.
《只拣儿童多处行》(苏教版语文第十册)是著名儿童文学家冰心写的一篇散文。根据教材的特点,笔者设计了“散文式”的教学思路:跟着作者思路走,走出一片艳阳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冰心作品集中的一篇散文,收录在苏教版语文五年级教材中。文章文质兼美,朴素中透着盎然的诗意,作者以自己遇到儿童后被吸引游园为线索,表达瞬间对儿童和春天的领悟。虽然作者下笔淡然从容,但透过充沛的文字,仍然能感受到那无可掩饰的童心童趣,还有散溢其间的爱意。  相似文献   

16.
《只拣儿童多处行》[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是著名儿童文学家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的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根据教材的特点,笔者设计了“散文式”的教学思路:跟着作者思路走.走出了一片艳阳天。  相似文献   

17.
<正>《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冰心作品集中的一篇散文,收录在苏教版语文五年级教材中。文章文质兼美,朴素中透着盎然的诗意,作者以自己遇到儿童后被吸引游园为线索,表达瞬间对儿童和春天的领悟。虽然作者下笔淡然从容,但透过充沛的文字,仍然能感受到那无可掩饰的童心童趣,还有散溢其间的爱意。  相似文献   

18.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优秀散文,冰心奶奶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地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和活力,读后令人感到十分兴奋和激动。文中出现了许多看似贬义的词语,而正是由于这些生花妙笔,才反映了她那颗关怀少年儿童的拳拳爱心。反其道而行之,显示了老作家在遣词造句上的独具匠心。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抓住这些重点词语,通过恰到好处的点拨,在品味、领悟中使学生的思维如水墨画般慢慢散开,层层出彩,达到以情激情的效果,枝枝叶叶传真情。  相似文献   

19.
一、导入课文:简简单单教语文第一次: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师: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生:春天在哪里)师:春天来了,我们都想去找春天,你想到哪儿去找春天?(生:公园、野外、草原、校园的花圃)师:春天到了,我们都想找到明媚的春天。有一位中国古代的诗人写了这样两句诗——(课件出示:“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师:自己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生:儿童不知道到哪里去找春天,只知道往游人多的地方去)师:你们比古代的人聪明。不仅儿童喜欢去找春天,大家都想去找春天。我们的冰心奶奶也要去找春天,她把这两句诗改了一…  相似文献   

20.
<正>《只拣儿童多处行》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碰到春游的儿童的事,表现了儿童活泼欢快、生机勃勃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希望。我多次教学这篇文章,但语言训练总是不到位。今年再教的时候,我开始接触语用学。语用学的本质在新课标已经有所体现:"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如何践行"语用型",让学生真正行走在学语文的进程之中呢?一、梳理文本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