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为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明显改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际效果,高校必须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大力推行教学创新活动。文章分析了必须紧密结合变化着的形势与政策和大学生思想实际,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并阐述了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法、途径,要积极利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课堂",要合理安排形势与政策教育"第二课堂",要有效组织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大课堂",要充分运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现代化课堂"。  相似文献   

2.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新媒体环境构成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外在环境,而形势与政策教育则为新媒体环境中的多元价值取向提供思想引领。媒体环境的革新从教育环境、教育对象、教育手段等方面影响形势与政策的教育实效,推进形势与政策教育要适应新媒体环境的特点,拓展教育平台、改革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渗透力。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一要加强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组织领导,二要规范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三要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四要建立专职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经历了起步、发展、完善三个阶段。从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基本经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是落实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根本保证;各级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的大力支持是落实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保障;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是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增强教育实效,分析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存在的问题,总结形势与政策教育原则和特点,从提高认识、构建体制机制、强化教育教学的职业性和针对性、开展实践教学、精心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等方面,探索总结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法途径,以期对高职院校扎实推进形势与政策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利用网络进行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能较好地克服传统的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不足,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与此同时,网络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和教育方式等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革新网络条件下进行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育理念,利用网络手段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章少哨  夏小华 《文教资料》2010,(23):218-219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供需理论、边际效用递减理论、经济效益分析具体分析了形势与政策教育中的经济现象,并指出只有贴近学生需求、创新教育方法、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管理制度等,才能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戈琴 《文教资料》2011,(33):209-211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是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课堂,教师要负责系统地研究“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讲授并进行示范教学。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与有效途径。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信息网络技术新特点对形势政策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最近一些年来效果不理想的形势政策教育实践也迫切要求增强形势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形势政策教育效果要求我们明确和规范形势政策教育目标,科学认识形势政策教育的环境和对象、合理选择形势政策教育的操作模式,实现形势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机配合,并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0.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功能的根本要求,提升实效性应深入研究和把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矛盾、规律和特征等理论问题,紧密结合课前、课堂、课后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丰富和发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多视角、多维度、多渠道增加师生互动的方式和途径,全面促进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巴班斯基曾经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困难进行过研究,并用最优化思想对教师进行专门的科学教学法训练。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将面临新的困惑和不适应,也将出现新的问题和困难,若教师自我能够客观评价和分析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将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和改进教学,提升教师的自省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戴伟芬 《教师教育研究》2013,25(1):76-80,69
在教师教育标准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保障教师教育质量的一个基本前提下,受到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课堂评价的影响,美国推进了绩效标准本位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改变过去过于注重技能训练的标准,从教师观、教学观、教学知识基础观和评价观上提出了新的标准,以期把教师培养成为一位专业的智力工作者,形成基于情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让教师掌握多向度的、综合性的教学知识,注重教学整体质量的评价,促使高素质教师发展。这一改革构建了教学专业化的复杂性的理念,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呈现出从技能训练走向综合发展、对个体和个体知识关怀的实践取向的全人发展观趋势,为优化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3.
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教法与学法相互制约与联系,两者重在学法,并可相互转化。要提高教学质量,既要重视教法又要重视学法。然而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教师中心论”的影响,我国教学改革的重点过分集中在教师的教法和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变革方面,学校和教师将太多的注意力放在教法方面,忽视对学法的研究和指导,从而造戍教法和学法脱节,教学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要扭转这种教法与学法脱节的局面,师生就要在教法与学法问题上形成良性互动。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教法,引导和指导学生探索相应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成教法与学法的统一,从而促进教学。  相似文献   

14.
In 2011 the Integrated Strategic Planning Framework for Teacher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South Africa was promulgated. This framework propo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ching schools to strengthen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This study arises from this initiative. A generic qualitative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xplore the views of research participants from selected teac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schools in South Africa on the potential of teaching schools to enable student teacher learning for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The key findings are that teaching schools can potentially make a distinctive contribution towards enabling student teacher learning for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through student teachers experiencing good teaching in a model environment and through coordinating experiences in coursework and at the school. The discussion of the findings points to the distinctive potentialities of teaching schools for strengthening teacher education. The notion of hybridity and third space is invoked as a heuristic to shed light on the developing of a true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and the teaching school for enabling student teacher learning for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相似文献   

15.
教师自主已经成为一个伴随学习者自主讨论的深入而产生的崭新的概念。在探讨学习者自主性的过程中已经把教师自主性当作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围绕学生自主,探讨了教师自主的内涵;揭示了教师自主的误区;浅谈了教师自主的启示。旨在深化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创新教师自主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以适应新的外语教学模式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师培训主要是一种外控的理论型教师培训,这是由教师培训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文化隔离造成的。消除隔离,走向教学实践的田野是造就反思型、研究型、创新型教师的一种重要抉择之路。走向教学实践的教师培训有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基于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与为了教学实践三个方面,具有实践性、反思性、主体性与开放性。走向教学实践的教师培训的基本策略或思路是案例教学与教育行动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教”的主体 ,学生是“学”的主体 ;“教”的客体是所教的对象(学生 )和所教的内容 (知识 ) ,“学”的客体是所学的亦即教师所传播的知识内容。教学质量的提高 ,素质教育的实施 ,主要应靠教师的主观努力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课程的整体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当下存在的种种弊端,我们对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课程的建构作了一些思考.认为,首先要重新确立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课程地位;其次,把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建构;第三,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课程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9.
教师知识的来源、生成方式,决定了教师实践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是教师实践知识生成的基础;教师教学经验是教师实践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学反思、问题解决是促进教师实践知识生成的主要途径。澄清这四个方面的观点,一方面寄希于在教师实践知识研究领域能达成一定的话语共识,另一方面对教学实践中的教师实践知识的生成、更新也具有一定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断思考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教师是“反思型教师”。要想由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反思型教师,走向教师专业化,就必须把反思的理论引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变常规性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并积极开展反思性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