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三维数值方法,建立长短桩、变径桩双桩模型,通过大量的数值计算,分析桩顶荷载水平、桩距径比、不同桩长、桩端土模量比及不同桩径对相互作用系数的影响。分析表明,在线弹性变形阶段,桩-桩相互作用系数近似为恒定值,与桩顶荷载水平无关,进入塑性变形之后,则逐渐减小直至极限状态时趋于0;长短桩桩长比及桩端土模量比对短桩-长桩相互作用系数影响大,而对长桩-短桩相互作用系数影响小;变径桩相互作用系数仅与受荷桩桩径有关;并提出了针对长短桩、变径桩的简化计算公式,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石粉CFG桩在公路中应用,阐述了石粉CFG桩复合地基设计,介绍石粉CFG桩设计长度、桩径、桩间距、桩身强度、桩身材料、褥垫层及布桩形式、单桩及复合地基承载力,通过施工及质量检测达到了设计标准,为石粉CFG桩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工程实例,在分析了静压管桩、SMC劲性桩及载体桩优缺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载体桩在软土地基工程中的选用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对成桩质量检测结果表明,载体桩通过挤密桩端地基及扩大桩端面积,使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提高至2 000 kN,极差为0;抽检的84根桩的桩身完整性类别均为Ⅰ类桩。应用实践表明,载体桩还具有施工工期短、工艺简单、经济环保等优点,宜用于软土地基工程。  相似文献   

4.
浅谈桩核冠的种类及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银汞合金桩核、螺纹桩复合树脂桩核、铸造金属桩核、组合式桩核的制作方法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能量桩在工作状态下的热力学响应十分复杂,同时受到桩顶荷载、桩侧摩擦以及温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当群桩中出现部分能量桩不工作时,将造成上部结构的额外应力与变形。因此,本文重点探讨摩擦型能量桩群桩中部分能量桩在加热制冷作用下的热力学响应,并与单桩的热力学效应进行对比分析。创新点:1.通过建立摩擦型能量桩群桩模型试验,探讨桩侧摩擦对能量桩群桩的影响规律;2.利用能量桩群桩与单桩对比,揭示能量桩群桩与单桩热力响应特性的区别;3.揭示部分能量桩加热制冷作用对能量桩群桩的影响机理。方法:1.建立摩擦型能量桩群桩及单桩的模型试验;2.将能量桩群桩与单桩进行对比,研究能量桩群桩与单桩热力响应特性的区别;3.进行能量桩群桩部分加热制冷试验。结论:1.对于长期工作的能量群桩,可以将其视为一个长宽高与整个群桩相同的热交换体,其表面温度与群桩的平均表面温度一致。2.能量桩单桩在加热过程中,由于桩底受到的限制较大,所以桩顶位移大于桩底位移。3.能量桩单桩在制冷过程中,由于土体及桩体收缩,会出现明显的下沉。4.能量桩群桩桩帽在加热过程中,桩帽的位移与群桩的上半部分长度相关;在本文的试验中,由于群桩上半部分受土的限制较小,因此其位移与桩自由膨胀的位移一样。5.能量桩群桩在制冷期间,群桩的下沉量级要比单桩的大。6.在制冷过程中,能量桩群桩在群桩效应作用下,内部桩的桩底热位移较大。7.能量桩群桩在部分加热的情况下,会出现不均匀沉降,且在加热期间,沉降主要受到不工作桩的牵制影响;而在制冷期间,沉降主要受工作桩的下沉影响。8.摩擦型能量桩的热引起的桩身轴力是与桩侧的土压力大小相关的;由于群桩在群桩效应作用下,桩侧土压力要小于单桩,因此群桩的热引起的桩身轴力要大于单桩。  相似文献   

6.
水平承载微型桩在工程现场的静载试验,对比了不同桩长、不同抗弯刚度微型桩的水平承载特性,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对桩径、桩身模量等主要因素对微型桩水平承载特性影响进行的数值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合理选择微型桩桩长、桩径以及桩身插设钢管等,可以提高水平承载微型桩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新建兴泉铁路黄塘车站挤密螺纹桩复合地基的桩、土沉降及应力进行监测,分析了路堤荷载下桩、土沉降及差异沉降变化规律,桩土应力比与差异沉降关系。结果表明:桩、土沉降及差异沉降均随路堤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大;桩顶和桩间土应力随路堤填土高度的增加均不断增大,且桩顶应力大于桩间土应力;桩土应力比随着桩土差异沉降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结合修正的Terzaghi土拱理论提出了简化桩土应力比随桩土差异沉降变化曲线。现场试验分析结果有助于完善挤密螺纹桩复合地基设计理论,为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1 原理及适用范围 CFG桩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即cement fIying-ash gravel pile),它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和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CFG桩和桩间土、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见图1). CFG桩是针对碎石桩承载特性的一些不足加以改进发展起来的,它改善了碎石桩的刚性,使其不仅能很好地发挥全桩的侧阻作用,同时也能很好地发挥其端阻作用.  相似文献   

9.
CFG(Cement Fly-ash Gravel)桩被称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由粉煤灰、碎石、砂、石屑掺水泥后用水进行搅拌,然后通过各种成桩的机械制作而成的可变强度桩.CFG桩是一种介于柔性桩与刚性柱之间的一种桩行,其应用范围甚广,本文主要对CFG桩在水利工程基础处理中的应用着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品字型抗滑桩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值分析软件FLAC3D对坡体布置桩顶有、无连梁品字型抗滑桩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桩排距、桩群中心距对桩顶位移的影响并对有连梁时的桩排距和桩群中心距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有连梁时的桩顶位移明显比无连梁时的位移小很多。排距小于6m时,随着桩排距的不断增大,抗滑桩桩顶位移不断减小;排距大于6m时,桩顶位移趋于平缓。合理桩排距宜为6~7m。随着桩群中心距的增大,桩顶位移呈现先增大后平稳再增大最后平稳的规律,桩群中心距宜为9m。  相似文献   

11.
在对双排桩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桩土效应,并实现对双排桩的三雏数值模拟。针对双排桩的几个参数进行了在不同的工况下对双排桩进行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双排桩支护体系空间效应显著;(2)双排桩相对于单排桩表现出更好的支护性能;(3)排距、桩径对双排桩的性状特点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该通过对嵌岩桩与非嵌岩桩承载性状分析,提出在上覆土层较厚、强度较高的情况下,桩并不一定要设计成嵌岩桩。大直径钻孔桩设计综合考虑桩的长径比,上覆土层性质,基岩性质和成桩工艺。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对嵌岩桩与非嵌岩桩承载性状分析,提出在上覆土层较厚、强度较高的情况下,桩并不一定要设计成嵌岩桩。大直径钻孔桩设计综合考虑桩的长径比,上覆土层性质,基岩性质和成桩工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静压预制桩的沉桩机理 ,通过现场试验 ,分析了压桩力与桩入土深度、桩入土后滞留时间及极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强调施工时的终压力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之间的区别 ,并提出场地静压预制桩的终压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开展不同材料微型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桩身材料分别选为C40普通混凝土、C60普通混凝土、钢管混凝土、RPC混凝土。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弹性模量发生变化,不同材料微型桩的桩身弯矩存在明显差异;桩身材料的弹性模量过大会使微型桩的变形减弱;与静力荷载作用不同的是,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微型桩在上、下土层范围分别出现了一正一负两个较明显的桩周土反力峰值点。相关研究结论对指导微型桩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根据某大楼2根无扩底人工挖孔桩灌注的静载试验,通过埋设在桩中不同土层位置的混凝土应变传感器在各级加载下所测得的数据,分析了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的发挥规律和桩的变形规律,研究了人工挖孔桩的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对嵌入软质岩有一定深度的人工挖孔桩,其桩的荷载传递性状呈现为摩擦桩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建议在人工挖孔桩设计前应对桩进行承载力试验,当桩端嵌入岩层一定深度时可不设计扩大头.  相似文献   

17.
复合载体夯扩桩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桩型,在地基处理中已经得到大量应用。通过对湖北某教学楼工程加固后复合载体夯扩桩进行试验和监测,来评价分析复合载体夯扩桩加固效果,从而对复合载体夯扩桩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研究:夯扩桩加固机理、桩土一起作用特性、夯扩桩破坏模式和工程性质等方面。从而在探究中发现,通过采用复合载体夯扩桩加固后与传统桩地基处理效果对比分析表明,前者具有更高的操作性与良好的经济效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p乘子法在水平受荷群桩非线性静力响应分析中应用广泛,是定量表征水平受荷群桩中群桩效应影响的有效方法。本文基于水平偏心受荷群桩中群桩效应的理论、实验和数值分析成果,提出一套定量表征水平偏心受荷群桩群桩效应的p乘子经验算法(为区别于水平受荷群桩p乘子,该p乘子被命名为广义p乘子)。创新点:1.提出表征水平偏心受荷群桩群桩效应的p乘子经验算法;2.分析水平偏心受荷群桩中任意两桩的运动规律,给出两桩运动方向角变化范围;3.给出两桩间产生桩-土-桩相互作用的临界条件。方法:1.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两桩运动方向角变化范围和两桩间产生桩-土-桩相互作用的临界条件;2.利用离心模型实验和数值模拟获得折减系数随两桩运动方向的变化规律;3.采用数值拟合方法在相互作用存在的方向角范围内建立折减系数随两桩运动方向与两桩连线夹角之间的定量关系。结论:1.水平偏心受荷的两根桩,前桩运动方向与两桩连线之间的夹角η介于0°到90°之间,而后桩夹角θ介于-90°到90°之间;2.η和θ组合存在一个范围,在该范围内两桩存在相互作用,且相互作用对后桩的影响往往大于对前桩的影响;3.实验案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广义p乘子经验计算公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以湖岸支护工程为例,基于有限元模拟研究了支护结构内力及变形、地表沉降、基坑隆起以及土压力分布情况,探讨了桩顶锚固形式和板桩嵌固深度,得到板桩-冠梁协同支护体系工作机理。 研究表明:板桩-冠梁协同支护体系的桩土协同作用机制与有锚板桩相似,桩体变形呈现中部鼓出状,主动土压力呈R 形分布;桩顶冠梁锚固以及桩底嵌固作用是影响板桩支护性能的重要因素,板桩最佳嵌固深度比为0.69~0.79。 研究成果可为相关板桩支护的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上限法、平面刚架理论与弹性地基梁理论,对双排桩加固边坡中结构变形进行解析,通过数值模拟验证所提方法的合理性,研究了影响双排桩桩身位移的6 个因素。结果表明:当连系梁厚度/ 桩径小于0.7、嵌固段与受荷段长度之比小于0.8、桩径小于1.0 左右时,对桩身位移影响较大,且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桩身弹性模量对双排桩桩身位移同样具有较大影响,但表现出近似线性的特征。对于双排桩加固边坡,可适当增大连系梁厚度、嵌固段长度、桩径、桩身弹性模量或联合注浆改善桩周岩土体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可为边坡中双排桩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