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98):72-7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优化习题,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分析比较,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鼓励猜想,培养解决问题策略的创造性。从中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褚君 《小学数学教育》2022,(Z4):104-105
<正>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有利于发现知识之间的异同,揭示学科知识的本质。在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经历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更深的认识。下面结合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的教学,谈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感悟列举的价值,掌握列举的方法,形成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丰富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优化数学活动策略,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的活动情境,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阐述了在实践操作的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有序思考问题,多样性解决问题策略,发展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教材在四至六年级每学期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借助具体的问题情境,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从"钻研教材,找准渗透点;循序渐进,反复呈现;注重反思,深化理解"等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相似文献   

5.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思路,实现解决问题目标的过程.教师要重视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引导学生领会方法、形成思想,使学生学会数学思维,形成数学意识.为此,教师应在解决问题策略上下功夫,以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6.
<正>“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画图的价值,掌握画图的方法,形成画图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选择有适度挑战性的问题,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引发画图需求;二是要加强画图方法的指导,为学生形成策略提供方法基础;三是要提供丰富的变式情境,让学生在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策略意识。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将比较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在同与不同、变与不变的反复比较中感悟策略。  相似文献   

7.
列举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时,教师应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让学生在体验策略、构建策略、应用策略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分析 解决问题策略的梳理和总结,是从数学的角度梳理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获得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深入理解,形成和发展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会策略的意义与价值。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例交流各种解决问题策略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如何解决问题,而且应让学生思考使用这些策略有什么好处、各种策略之间有什么联系,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教学案例的探究,引导学生探讨策略形成的规律,从而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节内容,教材借助三道类似"鸡兔同笼"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究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教材的编写程序是:例题重在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学会借助画图或列表进行推理分析,从而调整数量直至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应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进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训练。可见,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解决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小学数学必须重视问题策略的引导。结合高年级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混乱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并且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熟悉实际生活,创设学习情境;整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引导主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阐述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将解决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这足以说明对学生解决问题基本策略形成的高度重视。新课标教材还专门编写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单元.以加强策略的形成和对策略的体验。但我们会常常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因题而异的.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解题策略。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如何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应采取哪些适合学生的策略,是值得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策略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特定问题的特定解题方法,而且要让学生感受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认识上的不断深化和过程中的反思升华,从而领会策略的内涵,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数学思考。基于此,笔者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倒过来推想”一课尝试教学,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一节内容,教材借助三道类似"鸡兔同笼"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究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教材的编写程序是:例题重在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学会借助画图或列表进行推理分析,从而调整数量直至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列表解决问题时,需要对问题展开深度探究,找到运用列表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使学生易于理解所学知识,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8册。教学目标:1.通过研究"围棋外层棋子个数"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运用多种策略、方法来解决问题;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3.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培养学生数学的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18.
“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要求。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不仅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更是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我们在教学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就能促使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八册——数学广角。教学目标:1.通过研究“为冰雪大世界会场插旗子及安装彩灯”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运用多种策略、方法来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解决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3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中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以及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将这些要求落实到位,在进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问题中关键信息进行多层面表述,训练学生掌握策略中的"工具技能",促使学生经历策略形成的过程,增强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多维度重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