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发展,史前农业与天文历法的密切关系已越来越明朗了。本文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论证了河姆渡先民掌握原始历法知识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教学》2005,30(10):74-75
浙江省中部浦江县距今万年前的上山遗址,以详实、可靠的实物依据,证明我国长江下游是世界稻谷农业的起源地。据报道,该遗址距河姆渡遗址200公里,是河姆渡文化的源头。经对出土的大量黑陶片进行的碳十四法年代测定,并经树轮校正以及与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6000年)、跨湖桥遗址(距今8000-7000年)的系列比对,2003年2月专家推定上山遗址约距今11000~9000年,属新石器时代早期。2003年6月,考古工作者又在一块出土的夹炭陶片的陶胎中发现了栽培稻谷遗存,证明我国长江下游是世界稻作农业的发源地,至少已有10000年左右的稻作历史。  相似文献   

3.
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考古学家陈文华先生在《农业考古》一书中介绍说,许多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都出土过狗的骨骼或陶狗。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塑小狗和山东省胶县三里河遗址出土的狗形鬶,造型更是生动逼真,使我们得以了解新石器时代狗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4.
猪是人们最早饲养的家畜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已开始把猎获的野猪驯养成家猪,出现了原始的养猪业.我国新石器时代养猪历史的考古资料极为丰富.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和浙江余姚河姆渡等遗址中出土过猪、狗、鸡、羊和水牛的骨骼,其中以猪骨为最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一件  相似文献   

5.
袁泉春  罗强 《学子》2013,(2):41-42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农业的发达与否又与农具有着直接的关系,先进的生产工具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千百年的生产实践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种类繁多的农具,并不断改进完善,使之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杠杆之一。从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时期到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从春秋战国铁制农具与牛耕的普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头等大事,因为,只有经济发展了才有可能稳定社会,才有可能推动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推动经济向前发展的推手呢?概言之,主要有以下一个些方面。1.自然环境。不管是哪个国家的经济,最早都可能与原始农业相关,而原始农业的出现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中国北方最早的粮食作物粟,在原始社会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中就有;水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就有。古希腊的工商业比较发达,这取决于其三面环海,海岸  相似文献   

7.
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以下简称「课本」)第六页到第十页,讲的是「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这里就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遗物,提供一些课本上所涉及的有关资料.一九七三年六月到一九七四年一月,在浙江省余姚县罗江公社河姆渡村,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氏族村落遗址.发掘面积虽只有八百一十平方米,但是收获的物品与价值都是惊人的.发现了骨耜和大量稻谷(籼稻)遗迹,出土大片木构建筑的遗  相似文献   

8.
原始先民食用稻米的历史很早,在距今9000年至14000年的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上层,就已发现有水稻出现的迹象。迄今国内出土稻谷标本的遗址中,时代早且数量大的当数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这里发现了7000年前的稻谷遗存。经鉴定,当时这里人工栽培的水稻中,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色彩史可以追溯到万余年前旧石器时期的山顶洞人用赤铁矿粉染红色,新石器时期姜寨遗址有使用颜料的工具出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漆碗、漆筒,还有全国各地难以数计的彩陶遗物……,都是我国原始社会先民有意识地使用色彩的例证。  相似文献   

10.
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闻名于世的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典型遗址河姆渡,先后出土了一百六十多件珍贵的骨笛.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笛子。  相似文献   

11.
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五叶纹陶块应该是河姆渡人祈求地神得到丰收的图像,其产生根源应与该地区内地理环境和农业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堂有创造力的课才会展现出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在学习《原始农耕文化》这一课时 ,我主要抓住了几个关键环节 ,即问题的设计、图片的立意、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文字材料和音像资料的使用等方面 ,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为了让这一节课能够丰富多彩 ,使学生产生创造激情 ,我收集了大量的历史材料 ,除了看参考书之外 ,我还从网上查找了大量的材料 ,有《炎帝神农部落农业文明的历史地位》、《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呈献七千年前文化》、《来自半坡古文明的信息》、《石器时代》、《钻木取火的传说》、《文明的发轫》、《…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课本涉及古人着装的地方不少,为了弄清这些,需要作一番深入的考订。远古时代,由于人口稀少,生产力低下,“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五蠹》),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管状骨针、绕线棒证  相似文献   

14.
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我国长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的最早代表,因最初发现于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而得名。河姆渡遗址位于杭州湾南岸,东距宁波市五十里,往西五十里是余姚县城。遗址的西面和南面紧靠姚江,南面部分遗址已被姚江冲毁,过江便是四明山麓,东北面就是富绕的宁绍平原。就遗址的地势判断,当时这里可能是一片低洼的沼泽地。由于河姆渡遗址地势较低,平均海拔只有三、四米,地下水位较高,所以许多遗物都能较完整地保存下来。 1973年7月,罗江公社社员在河姆渡村西北面建造翻水站时,发现了这个遗址。经调查,遗址总面积约四万平方米。考古工作者先后于197B年11月至1974年1月和1977年10月至1978年1月在这里进行了两期发掘,揭露面积近三千平方米。在两期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十多万片陶片,大量的骨(包括角、牙)器、石器、木器等生产工具,普遍发现堆积厚度达四、五十厘米的稻谷和其它禾本科植物遗存,尤其重要的是首先出土了大片木构建筑遗迹。在第二期发掘中,还发现了墓葬二十七座。已揭露的遗迹表明,这是一座原始村落的遗址。  相似文献   

15.
农业和工业     
徐悠 《新高考》2005,(1):115-119
世界农业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历史学习》2000年第11期徐汉平老师的《河姆渡遗址属长江流域质疑》一文中认为:“河姆渡遗址是长江流域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有误,应改称为是钱塘江流域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或长江以南地区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本人并不赞同这个观点。此文中有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佚名 《高中生》2011,(22):44-45
中国的四大发明人人皆知,但中国古代有多少个世界之最,很多人未必说得上来。最早种植水稻和粟: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就已经种植水稻和粟。最早发明养蚕业和丝织业:早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已开始养蚕缫丝,纺织技术不断进步。用漆历史最悠久:原始社会河姆渡遗址,就出土过红漆碗。商、周时的漆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四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某些答案和评分标准似有不妥之处,谨提出三点质疑,以供参考。第一,填图题答案欠科学。题目要求“在图上相应位置写出古代亚非文明发源地五大河流的名称”,并规定黄河与长江只能填黄河,如“与长江并填不给分”。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遗址证明我们的祖先不仅在黄河流域,同样也在长江流域创造了灿烂的原始文化。《中国历史》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也说:“教材关于七千年前河姆渡氏族的叙述,强调它与半坡氏族处于同一时代……它的发现打破了过去的传统看法,江南的文化发展一向较晚。河姆渡氏族遗址证明长江流域也很早孕育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可见,黄河和长江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填图题答案应是黃河与  相似文献   

19.
你知道吗?     
《小学生》2008,(Z1)
最古老的乐器有据可查的最古老的乐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骨哨",其年代的上限为距今7000年左右,发现于中国浙江河姆渡遗址中。"骨哨"是截取鸟禽类中段肢骨加工而成的,长度4至12厘米不等,器身略呈弧曲。其中有一件骨哨,出土时腔  相似文献   

20.
谈谈我国原始农业遗存的重要发现和农业起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在我国境内发现的原始农业文化遗址不下六、七千处,所获资料甚丰,为研究我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发展及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证据。下面就我国长江、黄河两大流域重要原始农业遗存发现的意义及起源等有关问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以求正于学术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