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其精髓是"仁"、"义"、"礼"、"智"、"信",反对"过"与"不及",崇尚"中庸",崇尚和谐。具体来说,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提出"仁"即"爱人",提倡"忠  相似文献   

2.
学生称"弟子",即认老师为"父兄"。《论语》中"先生"、"父兄"各二见,注家多将"先生"注为"父母"、"父兄"、"长者"而不作"老师"解;二见"父兄"一指孔子,一指子路,而两人均无父兄在世。笔者认为《论语》中"先生"、"父兄"均指老师。  相似文献   

3.
近义词"时候"与"时间"在很多时候可以互换,但在量词的使用上互有差异,体现在"段"多与"时间"搭配;"种"多与"时候"搭配;而"个"两者均可以搭配,但语义上有不同。"时候"与"时间"的差别体现在:"时候"表示"(某一)时间段落",具有个体性,其理解重点不在"量";"时间"则是有序的时点、有量的时段,重在"量"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认识武术发展中"文化的武术"与"武术的文化"两个重要历史时期,揭示古代中国武术"借助"和"依附"、"融摄"和"涵化"的生存特征及在近代的延续,以及近代以来社会变革与武术的"解构"和"建构"的历史进步,客观认识竞技武术在武术现代化进程中的"异质"和时代性,分析其趋势和发展方向,为创造武术新文化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信念.  相似文献   

5.
老子以其"道"论哲学为基础,从"自然"之"道"推及社会之"道",形成特有的管理模式.老子的"道"论,在思维方式上主张和谐性和统一性,在社会管理思想上着眼于自然无为的方法,希望通过返璞归真的"无为而治"使"天下"达到"道治"的境地.  相似文献   

6.
科学教育倡导儿童动手动脑学科学,动手即"做"的过程,动脑即"思"的过程。"思"是"做"的目的和保障,"做"是"思"的验证和表现。在教学实践中,"做"与"思"的结合可以促进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协同发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先"思"后"做"、边"思"边"做"、先"做"后"思"等方式开展教学。同时,也需要对"做"与"思"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与组合,促进两者的动态平衡,实现"做思共生"的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7.
从"散隶""飞白"相互关系入手,理清"飞白草"之概念,阐述了蔡襄与"飞白草"、《陶生帖》与"飞白草"、"散笔"与"飞白"等诸多问题及其相互联系,提出"飞白草"个性艺术特征、蔡襄复兴"飞白草"的缘由以及"飞白草"的走向的理论见解,同时对"飞白草"与"飞白书"之"飞"同中存异的艺术特征以及"飞白草"非蔡襄所始创的观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颜筋"是颜真卿书写笔画过程中"横细竖重"、"撇轻捺重"、"左轻右重"、"里方外圆"、"笔断意连"等丰富而可感的线条笔法中表现出来的"筋味";"柳骨"则是柳公权用笔时由上往下、由里而外边顿边转突出的"棱角"与"瘦硬"笔画线条和如剑似刀的"利锋"相互衬托表现出的特有的"骨味"。  相似文献   

9.
<正>"历史发展"与"历史进步"是不同质的概念。而在不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和判断方式中,又大都认为只有自我认同的"发展"才是可以与"进步"相等同的。这一点,可以用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曾坚信不疑的"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敌人一天天烂下去"、"解放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受苦受难的人们"的历史观念来证明。在这一观念作用下,"我们"的"发展"甚至已不足以用"进步"、"文明"来评价了,似乎历史的航向和目标只有"光明"与"黑暗"、"天堂"与"地狱"之分。前者属于"我们",而后者则属于"敌人"。这样一来,就自然在放大了某些矛盾和倾向的同时,也掩盖了某些矛盾和倾向。当这种历史哲  相似文献   

10.
自明清之际先秦名辩学复兴以来,许多治墨学者按照逻辑学研究思维形式的观点,把"辞"解释为逻辑学中的判断(或命题),并把分散在《经》、《经说》和《小取》中的有关"尽"、"必"、"或"、"假"、"合"等解释为传统逻辑中的"全称判断"、"必然判断"、"特称判断"、"假言判断"、"直言判断",并据此论证《墨经》对判断的种类和形式已有研究。笔者认为这些观点有待商榷。本文主要阐述墨家关于"辞"的本质以及"辞"与"故"、"理"、"类"之间的关系,从而透射墨家丰富的语义学思想。从墨家丰富的语义学思想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墨家逻辑与西方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