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扬琴是一件独特的民族器乐,因为它是一件不用手直接接触乐器而是借助敲击工具——琴竹,来演奏的乐器。琴竹就像是演奏者延长的手臂,在琴面上飞舞跳动着,使扬琴能够以其清脆悦耳的音色,优美动听的旋律,广传于我国。本文通过对扬琴琴竹的起源、形制、运用的探究,探索其形成的规律,使琴竹发挥它的功效,更好地展现扬琴的音乐之美。  相似文献   

2.
琴是我国最古老而富有民族特色的拨弦乐器,它已经有了至少三千年的历史,通过家传、师传、琴社与流派的传教流传至今,且久经不衰,如今成了乐器的代名词,除了古琴本身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外,靠的是什么呢?一、以琴德传教将学琴与学做人、学琴与道德情操的培养相联系,这是中国古代琴乐的教育观。自先秦以来,“德”成为历代琴学教育思想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东晋名琴家戴逵,以琴为文士修身之道而非艺人之技。他弹琴重在自娱自得,而耻于为权贵娱乐用。《晋书·戴逵传》记:“太宰、武陵王晞闻其善鼓琴,使人如之,逵对使者破琴曰:‘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  相似文献   

3.
古琴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早在周代就已经在民间流传,但古琴在跨越其它普通的乐器而成为“八音之首”则主要依托士阶层的存在。在汉代,众多的士阶层视古琴为雅器,借用琴曲抒发他们的内心情感,琴学也成为文人精神之寄托而具有人文音乐的性质,因而从根本上将古琴从“艺术琴”提升到“人文琴”的地位。文章主要通过汉代琴学造谐、汉代古琴作品、汉代古琴技法及汉代琴学的“人文琴”特征、汉代琴学的乐教思想几方面来阐释汉代琴学在中国琴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影响。  相似文献   

4.
弦乐器     
正乐器分类名称之一。指主要通过琴弦而发音的乐器。分三类:(1)击弦乐器,使用琴竹等小槌敲击琴弦而发音者,如扬琴等,(2)弓弦乐器,使用琴弓磨擦琴弦而发音者,如二胡、板胡、小提琴、大提琴等;  相似文献   

5.
从匈奴人的莫林陶录盖墓地发掘出用骨头制作的舌头琴,这一直以来是从蒙古国境内发现的古代蒙古人在音乐文化方面的唯一的具体证据。德·策文道尔吉院士发现的这个古代乐器不仅是研究匈奴人的,而且是研究整个欧亚大陆古代游牧民乐器的起源和发展的重要资料。近年来,由于从游牧民文化领域发现了不少与上述的乐器类似的乐器,所以笔者感觉到,有必要重新思考这个问题。通过对欧亚大陆初期的游牧民或青铜器时期的匈奴人的墓葬的考察,重点描述了属于匈奴后期的蒙古、中国北方、内蒙古、图瓦和密努斯盆地的考古发掘的10个舌头琴。特别纠正了最初公布的研究者们对乐器功能的错误解释,如称它们为"骨头工具""纺织机的梭子"等等,阐明它们是在中亚和中国北方游牧文化中广泛流传的乐器。而观察已经发现的考古资料范围,最早的舌头琴是夏家店上层文化墓葬发掘的骨制琴,最晚的是从密努斯盆地萨合萨尔的墓葬发现的骨制琴。  相似文献   

6.
学过"声现象"之后,老师给我们布置了课本上的练习题:"小小音乐会.每人制作一件小乐器,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用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看谁的乐器有新意,谁演奏得好."我在制作水瓶琴后,反复地进行实验探  相似文献   

7.
在有着悠久文明的中国,古琴应该算是一件有着同样悠久文明的乐器。最早的琴甚至可以追溯到半信史时代的神龙伏羲氏。据东汉著名音乐家桓谭在《新论》中的记载:"神农之琴以纯丝为弦,刻桐木为琴。"也就是说,这最初的琴是神农氏用桐木和蚕丝做成的。只是这种琴跟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七弦古琴不  相似文献   

8.
林西莉  许岚  熊彪 《当代学生》2011,(Z4):90-91
"琴"这个词,在中文里简而言之就是"弦乐器"的意思,往往作为许多中外乐器名的词尾。为与其他琴类相区别,我学的琴也被叫做七弦琴或古琴,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弦乐器。在西方的乐器中没有能与古琴相类比的,这意味着很难为它找到贴切的译名。在西方翻译的中国小说和古诗里,它常常被人与鲁特琴、竖琴、浪琴、齐特拉琴和吉他相混淆。这真是天大的错误,这些乐器从前都同属一个家族,但古琴却另当别论。  相似文献   

9.
蔡邕与音乐     
萧琴 《宜宾学院学报》2007,7(5):106-108
本文钩稽古文献,比较详细地考证了蔡邕的著作(尤其是音乐作品),并藉此考察了蔡邕的音乐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同时又合理汲取了道家的思想)。蔡邕不但长于音乐理论的探索,而且擅长乐器的演奏(琴、笛),并且亲手制作过乐器(琴、笛、铜籥)。  相似文献   

10.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乱弹琴”比喻胡闹或胡扯,用“对牛弹琴”比喻对蠢人讲大道理是白费口舌,或讥笑有些人说话不看对象。这里的“琴”指的就是“古琴”。 古琴,在古代常称作瑶琴、玉琴、丝桐、七弦琴等,本世纪初才开始称为古琴。古琴是我国一种古老而又富有民族特色的拨弦乐器,在我国的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琴作为封建士大夫抒发感情的乐器,  相似文献   

11.
唐小捷 《音乐世界》2018,(17):116-119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八音之中,唯丝声于人情易见。而丝之器,莫贤于琴。  相似文献   

12.
一、持琴与演奏的关系在乐器中,小提琴的演奏姿势是很特殊的:乐器夹在脖子中,左臂及左手反转过来按弦,在身体的左边“加”一件东两,致使身体失去原来的平衡感。因此,小提琴演奏比其它乐嘉的自然障碍要多。钢琴演奏者可以  相似文献   

13.
20年前你第一次带我去学小提琴,你指着那个奇怪的乐器对我说:"你要给我好好学,长大以后才能成为小提琴家!"我啃着手指问你: "为什么不可以学我喜欢的钢琴?"你翻了我一眼: "家里哪拿得出那么多钱?但是琴是要学的,只要你好好练,什么琴不一样?"  相似文献   

14.
七色镜     
扬琴又名蝴蝶琴等。约明末传入中国,成为中国民间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的重要伴奏乐器。  相似文献   

15.
不少小朋友想要家长买件乐器学学,但学什么乐器好呢?学习钢琴、手风琴、风琴、电于琴一类的健盘乐器,对小朋友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因为这类乐器是有固定音高的。小朋友不必用自己的耳朵去校音。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在自己的弹奏中获得稳定、准确的音高感,当然,在买了这类乐器后、要注意经常  相似文献   

16.
八音     
正我国古代乐器分类名称,远在周王时期,乐器种类已丰富多样,并根据其发音原理,制件材料以及性能的不同,分为金(如钟)、石(如磬)、丝(如琴)、竹(如  相似文献   

17.
"天琴"是中越边境壮族民间用于祭祀及日常文化娱乐活动的一种乐器,对壮族人们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田野考察,从天琴的实体、演奏、精神及演变揭示壮族天琴喻天的文化内涵,并提出壮族天琴文化促进和谐自然观的形成、增强民族认同感、促进个体素质的发展以及形成创造性的文化环境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传统社会的诸多乐器中 ,唯有琴“不入歌舞之场”,“不杂丝竹拌内”,仅限于文化人中流行 ,是士大夫身份的重要标记 ,而汉晋之际则是琴与士人之关系结合最为密切的阶段。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发掘琴的文化底蕴 ,探讨汉晋之际士人与琴性命相托之关系 ,揭示其人琴合一所凝聚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9.
一、用以识坟。古代墓地多植松柏与梧桐,东汉仲长统《昌言》:“古之葬者,松柏梧桐以识坟。”如《乐府诗集·平陵东》:“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二、“丝桐”并称,指代乐器。梧桐,材白色,质轻而坚韧,可制琴瑟等乐器。汉代枚乘《七发》诗中所写“龙门之桐”就是为了证明梧桐宜制琴瑟。再如王粲《七哀诗》:“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自居易《废琴》:“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陆贽《晓过南宫闻太常清乐》:“烟霭遥迷  相似文献   

20.
<正>传唱已逾千年的天琴是骆越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民族最具有标志性的文化艺术品牌。2007年1月,天琴艺术被列入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琴作为非遗艺人纯手工打造的弹拨弦鸣乐器。形制独特,音色圆润明亮,常用于独奏或为歌、舞伴奏,深受中外观众喜爱。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金葵天琴艺术团2015年3月成立,以"传承民族艺术,弘扬天琴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